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管得越多、说得越多,孩子越是把教训当成耳旁风,还会哭闹、叛逆

总之,无论家长是循循善诱,还是声嘶力竭,孩子都不会轻易地接受父母的意见,就是不愿意低头认错。生活里有一句话叫"无声胜有声",在教育时,无声的"非语言信号"也能巧妙地运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情场中。

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1)

我们用惯了"语言"来教育孩子,现在需要用"非语言信号"的方式来转变教育方式了。

当孩子感觉沮丧的时候,家长可以去抱抱孩子,亲吻孩子。这是在传递一种爱的信号——我爱你、我关心你、我在你的身边,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最有力的信号。

同样的,我们要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可以是竖起大拇指、鼓掌、拥抱……

所有的这些"非语言的信号",在孩子把话当成耳旁风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地有意义。

"非语言信号"是什么意思?

"非语言信号",指的就用肢体动作,代替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我们想说的话。

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我们想告诉孩子"不要吵了,安静一点",除了说话,我们还可以把手放在嘴巴上,作出一个噤声的手势动作,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2)

为什么用"非语言信号"的教育效果更好?

话语是用来传递数据和讯息,而语调和动作是用来传达感觉和情绪的。

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情绪和感觉往往比讯息更加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小孩子不懂得话中的意思,但是能看懂父母行为,动作能更直接地与孩子"对话"。

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讲的"大道理"他们听不懂,兼职可以说是"对牛弹琴"。 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听完父母的教导之后,会停止错误的行为,不一定是因为听懂了、明白了道理,而是因为被训斥时父母的态度、语气吓住了。

孩子不明白真正的道理,以后很可能会继续做不正确的事。

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3)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来说,父母讲"大道理"的时候,他心里很可能在想别的事——快单去升级自己的游戏、要不要赶紧去把作业写完、明天去哪里玩耍……常常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孩子从小就听惯了父母的说教,知道了怎么样去应对,所以当孩子年龄越大,语言说教的方式越不管用。

"非语言信号":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当妈妈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琪琪会悄悄地拍拍妈妈的手,来告诉妈妈自己想跟她说话。然后,妈妈会把手放在琪琪的肩膀上,表示她会尽快说完。

这个手势信号定下之后,琪琪就很少打断妈妈说话了,显然她很高兴他和妈妈之间有这个秘密。

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运用"非语言信号"的案例。

比起说教,恰当地用"非语言信号"教育孩子,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在学习礼仪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孩子大脑的反应机制是这样的:当他听到一个命令时,本能地会选择去逃离训斥、反抗命令,而不是乖乖遵守。

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4)

然而,"非语言信号"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一个有趣的"约定",以身体语言来提示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多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遵守约定、遵守规则。

相比起滔滔不绝的说教和大声愤怒的训斥,"非语言信号"更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将规矩遵守于心。

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使用"非语言信号"?

虽说"非语言信号"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但是我们仍要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非语言信号"。

当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合作时,"非语言信号"就可以应该出场了:

1. 当家长和孩子陷入冲突时,"非语言信号"可以用来提醒自己以及对方,冷静下来,避免更糟糕的争吵和发脾气。

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手势,当这个手势出现时,双方都要"停战"。

2. 当孩子执行任务,或者家长监督孩子做事时,可以定一个手势来提示孩子。

比如,孩子本来说要在9点前完成作业,怎么他玩玩具玩到很久,都忘记了的时候,家长可以用一个指着手表、时钟、手机的手势来提醒孩子去做作业。

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5)

3. "非语言信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可以表达感受,动作也同样可以。比如轻轻抚摸孩子的头、牵着孩子的手,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当要表达共同的喜悦时,我们可以用"剪刀手"来表达欢喜。

如何正确使用"非语言信号"?

语言和动作是相辅相成的,说多了不管用,那就试试"非语言信号"吧!

1. 用鼓励强化"非语言信号"的约定

通过以上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发现共同点。"非语言信号"要求耐心地表达信息,并且积极、正面地进行反馈。

即便是要教训孩子、修正孩子的错误,也要冷静地做出动作。而且,在孩子给出回应后,要及时鼓励孩子,说一句"你真聪明!"或者"你做得真好"。

"非语言信号"的约定是需要强化的,只有用鼓励和称赞强化了,约定才能持续下去。

2. 多多练习,孩子才能记住手势

孩子年龄小,对手势、动作的反应速度就会比较慢。

如果孩子一时不能快速地反应,或者明白父母动作的含义,家长首先要与孩子讲清楚规则,而不是怪"非语言信号"不好用。

孩子说啥都是耳旁风学不会(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6)

正确的做法是多与孩子练习几遍,然后还要配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孩子才能记得牢,反应的速度越会越来越快。

所以,切忌功利心急,无论用什么教育方法,耐心地培养孩子,才能取得好结果。

3. 别让负面情绪影响"非语言信号"

要想任何的教育方式取得成果,都需要有爱、轻松的氛围。

虽然,手势、动作在弱化负面情绪方面有帮助,但是一些家长生气起来,就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

语言能伤孩子的心,错误的动作也能影响孩子。如果一个教育的动作用愤怒的方式做出,那么孩子不仅不会感受到温暖,还会因为有攻击性、震慑性的动作,更加害怕。

所以,在用"非语言信号"之前,家长先要冷静下来,再配合孩子。

4. "非语言信号"不是万能的,不要过度使用

孩子听多了说教,后来就当耳旁风了。同样,孩子见多了动作,也会慢慢"看不见"。

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认为"非语言信号"就是万金油。

只用动作教育孩子,不用语言来告诉孩子道理,也是不正确的。而且,"非语言信号"更不是家长不教育孩子道理的借口。

最好是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隔一段时间用"非语言信号",效果才能好。

很多时候,"非语言信号"比语言更"响亮"。

其实,"非语言信号"就是一种感情、态度和情绪上的表达,这个讯息会透露出真实的情感。所以,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会有正面的帮助。

少一点唠叨和训斥,赶紧试试用"非语言信号"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吧!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