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对白居易的评价(骂人不带一个脏字)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人总是具有超高的文化修养,说话做事都是温文尔雅、轻言慢语的,即便是内心非常地窝火生气,也绝对不会像现在的人一样泼妇骂街、大吵大闹,而是用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来讽刺人,但却显得更加让人无法反驳,真的是可以做到一句话噎死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世人对白居易的评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世人对白居易的评价(骂人不带一个脏字)

世人对白居易的评价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人总是具有超高的文化修养,说话做事都是温文尔雅、轻言慢语的,即便是内心非常地窝火生气,也绝对不会像现在的人一样泼妇骂街、大吵大闹,而是用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来讽刺人,但却显得更加让人无法反驳,真的是可以做到一句话噎死人。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凡是伟大的诗人,无一不是非常关注民生的,白居易写下了许多反应唐代人民现实生活的讽喻诗,深刻地揭露了下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代表作,就是这首《红线毯》。

红线毯

唐 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是一种丝织地毯,红线毯是宣州的特长,《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白居易通过宣州进贡红线毯的事情,对宣州太守一味地讨好皇帝,不顾百姓疾苦的行为进行了抨击。织工们每天辛辛苦苦地织出来的劳动成果,被官员征集上去以后,就是作为跳舞的地毯糟蹋了,劳动人民的一番心血被轻而易举地横征暴敛,只是为了贵族阶层奢靡生活的享受,两相对比,令人悲愤。

为了织红线毯,南方女子辛勤地采桑、养蚕、缫丝、练线、染线,经过长达几个月的漫长准备工作后,织共们才开始日以继夜地辛勤织就地毯。

沾满了劳动人民汗水的红线毯,比花还要红,这么辛辛苦苦织出来的珍贵地毯,最终被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原来是被铺到了宫殿的地面上当做地毯了,精美的地毯铺满了十丈多长的披香殿。

松软美丽的红线毯,不仅做工考究,上面还织满了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根本就不会有人来爱惜欣赏这铺在地下的毯子。歌女们在毯子上翩翩起舞,她们的脚步在地毯上任意践踏。太原产的毛毯太硬,四川产的毯子太薄,只有红线毯既柔软又暖和,于是宣州变成了进攻地毯的首选之地。

宣州太守抓住这个给皇帝和大官们进贡红线毯的机会,让织工们费尽心思地织出好看又精美的地毯来,花了千百人才织好,又花费千百人将红线毯送入宫中。宣州太守就凭借这个享受到了高官俸禄,但是他却不知道,织个一丈长的毯子,就要耗费千两丝线。地是不怕寒冷的,但是穷苦百姓却要靠这个丝线来织衣保暖,就请你们不要再夺走人的衣服去当地的衣服了。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诗歌经过长篇幅的铺垫后,最后喊出了一句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真可谓字字是血,声声含泪,包含了无限的不平之气、谴责之意、愤慨之情,如一记响雷,动人心魄,又感人肺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