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

稻穗是如何分化形成?拔节期开始用这种肥喷3遍,穗长粒多,粒粒饱满#三农夏季优品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周围有哪些农户水稻种得好,产量高,穗子大又长,粒粒饱满?我就亲身经历过,去年在常德安乡一个大户家的袁两优1000,亩产接近2000斤,测产的时候引来很多人观摩。

大家看下图,行家一眼瞟过去,就知道产量肯定低不了。首先,每亩有效穗足,穗子长,粒数多,而且粒粒金黄饱满;其次,接近收获了,水稻叶尖有点发黄,但是功能叶挺拔,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继续灌浆,提高水稻籽粒的千粒重。

眼下双季晚稻多处于苗期-分蘖期,中稻开始孕穗,黄淮海地区水稻主要处于分蘖期,东北寒地水稻处于拔节-孕穗期,如何才能培育大稻穗,粒数多,籽粒饱满呢?这主要拔节-孕穗期幼穗分化,灌浆期有关,更与硼肥有关。

大家知道稻穗是如何形成的吗?硼肥在稻穗形成的过程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一起来看看

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1)

一、水稻稻穗的组成

由下图可知,一个完整的高产稻穗,需要穗子长,这样才为更多的分枝提供可能;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多,这样才会有更多粒数的可能;最重要的是,颖花分化好,退化少,只有不退化的颖花才能接受花粉,形成籽粒,灌浆结实。

如何才能促进幼穗分化呢?从稻穗0-10厘米以上,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2)

水稻稻穗结构及分化过程

二、水稻幼穗分化的过程(上图右)

其实农民对水稻幼穗分化都存在误解,很多农民都是拨开稻子,看到穗子才觉得是幼穗分化,这是不对的,幼穗分化从拔节期开始,并非一蹴而就

1、穗分化始期(看不到幼穗)

0-0.1厘米,水稻开始拔节,茎基部变成圆形(圆秆期),这是枝梗分化期,决定了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的数量,决定了幼穗的长度

2、颖花分化期

0.1-0.5厘米,肉眼可见,是追穗肥的关键时期,施肥时做到三看,一是看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二是看叶底有没有枯萎;三是看有没有稻瘟病害。如果叶色没有变浅,叶底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发生,就要采取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之后再施穗肥,一般田块,每亩用尿素6斤+氯化钾15斤

这个时期是颖花分化的关键时期,决定每穗粒数,颖花分化的数量-退化的数量,基本上等于每穗的粒数。

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3)

3、减数分裂期

幼穗由1.5-8厘米,是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也是决定决定颖花大小(得谷粒大小)、枝梗和颖花是否退化、每朵颖是否能够发育结实的关键时期。紧接着花粉粒体积增大,开始孕穗鼓肚。

经过1-3个过程,幼穗基本形成,扬花期接受花粉完成受精后,即可灌浆形成饱满的籽粒,因此促进扬花受精,形成实粒,对产量非常重要。

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4)

三、硼肥在幼穗分化过程中作用及使用方法

1、硼肥的作用

硼能够促进分蘖,增加田间有效穗;促进幼穗和颖花分化,减少颖花退化,增加穗分枝,穗长和穗粒数;在扬花授粉期,增加花粉粒的活性,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尤其在高温多雨环境下,结实率低,硼可以显著提高结实率,减少空秕率;此外,硼还能促进灌浆饱满,提高水稻千粒重。

2、使用方法

看到上面稻穗分化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知道,使用硼肥,并不能仅仅在扬花期使用,因为幼穗分化从拔节期开始的。

流体硼是一种小分子螯合硼,活性高,吸收快,而且,糖醇能够增加肥液润湿水稻叶片的时间,提高利用率;此外,糖醇本来也能被水稻直接吸收利用,喷3次,每亩用20毫升×3次,总成本4.95元,能够被接受,且产投比较高。

因此,建议在拔节-孕穗初期、齐穗扬花期、灌浆期,每亩用20毫升流体硼+100-200克磷酸二氢钾喷施3次,促进水稻孕大穗,提高穗粒数,促进授粉受精,减少空秕谷,提高水稻产量。

四、抓住破口期,防治病虫害

水稻破口前5-7天,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根据不同地区病害爆发特点,结合叶面肥的喷施,一起用药,一般在破口前、齐穗期用2次。

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5)

稻飞虱:25%噻虫嗪16-20克/亩、20%呋虫胺20克/亩,这几种药剂对白背飞虱有效;50%吡蚜酮15-20克/亩、80%烯啶·吡蚜酮10-15克/亩,这两个配方对三种飞虱都有效。

虫: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甲氧虫酰肼等。大螟防治药剂: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 甲维盐。

稻瘟病:三环唑、嘧菌酯、稻瘟灵、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等;

纹枯病: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己唑醇、苯甲·嘧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

水稻稻曲病: 30% 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效最好。

稻纵卷叶螟: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等,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老熟,减轻病害。

细菌性病害:噻霉酮、氯溴异氰尿酸、噻森铜、噻菌铜等

水稻用硼肥做叶面肥(这种硼肥水稻用量少)(6)

五、分蘖太多怎么办

很多农民为了增加分蘖,拼命施肥,导致田间分蘖多,郁闭不透风,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虫害多,易早衰,抽穗晚,倒伏。建议分蘖过多,要及时晒田,抑制后生分蘖的数量并且能控制水稻旺长的状态,以利大穗,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逆性,有效预防倒伏的发生。

水稻田排干水后,一般晒到田间有小裂纹,脚踩不下陷,叶色由浓绿褪至绿中带黄即可复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