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做最好的自己(专访吴青冰心的爱是博爱)

借着这一活动的机会,我们也特别走访了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吴青,听她讲述自己和母亲之间,以及教育有关的故事,讲述自己对母亲“爱的哲学”的理解。

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冰心是作品被选入最多的作家之一,如部编版的教材中就选用了《肥皂泡》《繁星》《荷叶母亲》等多篇作品。这些饱含母爱、自然的文章,打动一代代读者之余,也不免令人好奇,在这些作品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往昔的故事?在子女的眼中,冰心又会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句被广为传诵,也被冰心践行了一辈子的话,如今同样是吴青奉行一生的准则。“爱其实是责任,是真善美,是诚信,是担当。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责任把事情做好,这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好,一个家庭也会好。”

吴青有着许多身份,她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教授,做过二十多年的人大代表,还一手创办了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等等。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冰心的小女儿。

转眼间,冰心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二年了。

在冰心离开以后,吴青仍然居住在民大(今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里一栋普通的楼房中——这里曾是冰心和吴文藻晚年的家,即便家中现在已经没有大多父母留下的东西:“我们家,父母走了以后整个儿改装了,东西我都捐了。”

对于这处陪伴了晚年时光的居所,冰心曾经这样写道:“1983年我们搬进民族学院新建的高知楼新居,朝南的房子多,我们的卧室兼书房,窗户宽大,阳光灿烂,书桌相对,真是窗明几净……我们是终日隔桌相望,他写他的,我写我的,熟人和朋友来了,也就坐在我们中间,说说笑笑,享尽了人间‘偕老’的乐趣。”

房间虽已不是当年的原貌,但摆放在窗前几盆开得绚烂的蝴蝶兰等花卉,及窗外时不时传来的鸟叫声,仍然和过去一样,为并不算宽敞的房间增添着鲜活的气息,恍若时光可以回转。

吴青接受采访,讲述和母亲及教育有关的故事,讲述自己对母亲“爱的哲学”的理解。

1从小妈妈告诉我,我先是人,才是女人

母爱、自然和童真是构成冰心“爱的哲学”的三大主题。巴金曾说:“一代代的年轻人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在客厅的一角,非常醒目地摆放着一幅题赠吴青的繁体“愛”(爱)字,下面的小字写着“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这句话出自冰心的散文《笑》,表现的是对爱与美的呼唤。而被选入教材的《荷叶母亲》一文里,大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这种对母爱的比拟亦令人动容。

“冰心的爱是博爱,是爱世界上所有的人。所以你看冰心的《寄小读者》,里面有日本人,有美国人,有英国人。”已经83岁的吴青依然坐得腰板笔直,她上身穿着一件普通白色T恤衫,上面印着的正是那句温暖了几代人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落款是“冰心题”。就着当下的话题,吴青的言辞犀利但不失温度,“在疫情暴发的这段时间里,我想我妈妈如果活着,一定非常痛苦。”

冰心做最好的自己(专访吴青冰心的爱是博爱)(1)

吴青为读者写下寄语。

整个谈话过程中,“爱”字是被反复提及的。“繁体字的‘爱’有心。爱没有心了,你还能爱吗?”正是因为这样,作为老师的吴青,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我在课堂上让我的学生建立自信心,我用最快的办法教会我的学生。上课我跟着学生走,我看他们的眼睛。”吴青说,这也是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

在燕京大学教书时,吴文藻是费孝通、林耀华、黄迪等人的老师,同时他和冰心二人也是他们的主婚人。“黄迪有段时间老是写不完论文,我爸爸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我太太刚生了个孩子,他半夜老哭。’后来我妈妈到他们家去了解情况,替他们给孩子洗澡。就是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相互爱与信任的关系。”

“充满人性的社会,首先一定是‘爱人’的,孩子也是人。”吴青表示,爱是责任——对人的责任,对动物的责任,对植物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爱不是护着,看到问题你必须指出来。我妈妈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所以一切都要我们去负责任。”

吴青说,“从小我很幸运爸爸妈妈都把我当成一个人。我妈妈告诉我,我先是人,才是女人。所以我从来不觉得男孩子比我强。我会打弹弓,我爬树比他们快。”在妈妈的影响下,两岁时吴青就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倒水,因为妈妈告诉她要自主。为了养小狗,吴青与妈妈定下了四条“口头契约”,因为妈妈教导她要负责任。

“太多的父母总是大包大揽,恨不得替孩子活。”这让吴青对当下的一些教育现状有着许多忧虑,“孩子做什么事都争取自个儿做,父母绝对不能代替,要让孩子在失败中慢慢学会成功。做一个人,关键是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吴青如是说。“孩子需要知道是非,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什么事绝对不做。”

2我的整个成长是在大自然里

“孩子要从小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我的整个成长是在大自然里。”吴青出生于1937年11月9日,她的成长时期就是抗战时期,“几乎等我懂事以后,天天都得躲进防空洞,里面又黑又直又潮又冷,不能在外面玩。”但即便是这样,吴青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8岁半前在重庆度过的时光,她用童年时期熟悉的重庆方言说:“我是在重庆歌乐山长大的哦。”

冰心做最好的自己(专访吴青冰心的爱是博爱)(2)

吴青在采访中。

“那个时候的歌乐山,到处都是大树,一到春天、夏天,各式各样颜色的杜鹃花都开了,真美呀,下面看的就是长江和嘉陵江。”吴青说:“我小时候根本不爱念书,我觉得念书太累。我姐姐从来念书第一名,回家还念。我觉得我不要那么活着,我愿意在大自然中成长。我妈从来没有逼我,她从来不说‘你怎么不像你姐姐’。我觉得人的成长需要时间跟空间,让你去创造和反思,发现自己的成长。”

“我玩,我观察,我有发明创造。妈妈说:‘认认真真地学习,痛痛快快地玩。’我就玩得痛快再回家,考试我就临时抱佛脚,及格我就满意了。有一次,我忽然考了第三名,然后我想,要行的话,将来我考个第一名像姐姐。可是一开学我就忘了,放了书包就出去玩了,因为自然太吸引我了。”

冰心的笔下处处是对自然的赞颂和敬畏,而她也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融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妈妈对我的影响,主要就是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人。妈妈说‘有了爱就有一切’,爱其实是真善美,对人要真,做事情要真,对人要善,对大自然也要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吴青特别有动植物缘儿,“我在外面遛弯儿,好多狗都喜欢我,猫也是,鸟也是。我这儿有时候来鸟,来过喜鹊、鹦鹉,它们喜欢我,我给它们在外面准备了水,它们在上面休息。我家的花儿为什么长得好,我跟它们说话,我给它们放音乐。”

3她对人是一种真情,爱和恨非常鲜明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冰心是大作家,是一位懂得爱与美的女性,她的生活也一定十分精致。但吴青说,作为母亲的冰心告诉自己,“家不需要豪华,简简单单,朴实就够了。”

冰心从小就教育吴青要尊重生命,这里的生命包括了人、动物和植物,“我尊重所有的人,而我爸爸妈妈也是这么做的。我妈妈从来没有觉得自个儿是了不起的一个人,只不过她的工作是创作而已。”在民大校园里,大家一看到冰心哪天穿着小皮鞋、料子裤,说:“老太太您今儿出去有外事活动啊?”冰心就回答说:“是。”吴青说,“妈妈平常在家就穿小布鞋。”

在女儿的眼中,冰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吴青说,“妈妈从小女扮男装,穿的是海军军服,玩的是铲子、小筐子、石头,学骑马、学划船,一直到11岁,她才穿的花衣服、系的缎带。”

冰心做最好的自己(专访吴青冰心的爱是博爱)(3)

吴青在采访中。(从左至右依次为:学而思网校教师张驰、吴青教授、何安安)

对于母亲,吴青用“我妈妈特别温柔”来形容,“经常说我爱你,她喜欢亲亲你。像我们家陪我妈妈住院的小阿姨(1980年我妈妈得了脑血栓,摔了一跤胫骨骨折,做什么都不方便,后来就有人专门照顾她),我妈妈亲亲她,她也亲亲我妈妈。她对人是一种真情,爱和恨非常鲜明,爱起来是真爱,恨起来特恨。所以萧乾写我妈妈,‘老太太恨起来是真恨,容忍不得。’”

吴青小时候,冰心喜欢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外国文学。“给我讲《三只小熊》的故事,讲《大卫·科波菲尔》,像三只小熊,大熊特别懒,第二只熊特别自私,小熊就很善良。妈妈会问我:‘你想做哪个熊。’我说:‘我要做小熊。’妈妈就会亲亲我,她觉得人就应该这样,不要懒惰,也不要自私,就应该想到别人。”吴青如是说。

“妈妈通过讲故事来引导我,或者在实践中引导我。”吴青说:“有一次妈妈听到我骂:‘哑巴哑巴巴,偷钱买粑粑。’她就问:‘怎么回事?我怎么就听见你说话,那个孩子不说话?’我说:‘他是哑巴,他打我了。’妈妈说:‘你怎么能够欺负一个哑巴呢?你这比打人都坏,不能够这样。他高兴他笑,他不高兴可能只能通过打来表达。’后来我就懂得,这样的人更需要关心。”

自此以后,在学校时,遇到同学中比自己瘦小的,吴青总是主动关心,帮助她们洗被单、洗衣服。在成为人大代表以后,吴青更是时刻警醒自己要用心听,要关心那些更需要关爱的群体,“我注意盲人道,注意维护这些人的权益。”说到这里,吴青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孩子身上,“对于孩子也是这样,要维护他的权利,要讲求人人平等。”

编辑|走走

校对|赵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