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否起源于图画(汉字历史抽象篇)

汉字是否起源于图画(汉字历史抽象篇)(1)

一群飞虫向光飞去

抽象篇

字源演变

汉字是否起源于图画(汉字历史抽象篇)(2)

说文解字

“昆”kūn,会意字,从日从羽,‘昆’字目前最早见于西周晚期。西周晚期的‘昆’像带翅膀的物体飞向带柄的‘日’,实为飞虫飞向古时悬挂的灯具之形,楚帛讹变为‘日’,下方羽翅讹变为‘比’。日,太阳,此处引用‘光’的引申义;羽,羽毛,此处引用‘飞’的引申义。造字本义:一群飞虫向光飞去。

备注:古文中所引申的‘群、多、明、混’等义都可用其本义解释通,现在大家看楚帛(楚国文字)就能看出来大致了吧。

古文释义

《唐韵》古浑切。《集韵》《韵会》《正韵》公浑切,并音崐。

《说文》:同也。注:日日比之是同也。

《前汉·扬雄传》:噍噍昆鸣。注:师古曰:昆,同也。

又《尔雅·释言》:昆,后也。注:谓先后也。

《书·大禹谟》:昆命于元龟。传:昆,后也。

又《书·仲虺之诰》:垂裕后昆。传:垂优足之道示后世。

《释名》: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

又《诗·王风》:谓他人昆。传:昆,兄也。

又姓。《诗·商颂》:昆吾夏桀。传:昆吾,巳姓也。

《姓氏急就篇》:昆氏,夏诸侯昆吾之后。战国有贤者昆详。

又山名。《史记·李斯传》:致昆山之玉。注:正义曰:昆冈在于阗国东北四百里,其冈出玉。

又左思《魏都赋》:昆虫毒噬。注:昆,明也。明虫者,阳而生,隂而藏。

又与崑同。《前汉·地理志》:昆仑、析支、渠叟,西戎卽叙。《书·禹贡》:作崑仑。

又《集韵》《韵会》胡昆切,音魂。人名。汉有属国公孙昆邪。

又《集韵》户衮切,音混。义同。

又昆夷亦作混。

又与浑同。《扬子·太玄经》:昆仑旁薄。◎按,即浑沦。

又《韵补》叶俱伦切。度尚《曹娥碑》:若尧二女,为湘夫人。时效髣髴,以诏后昆。

又叶居员切。韩愈《胡评事墓志》:宜兹人,肖后昆。五十七,不足年。

《集韵》本作。

《广韵》古浑切。《集韵》《韵会》《正韵》公浑切,音昆。

崐崘,山名。《水经注》:山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屈从其东南,流入渤海。

《前汉·崑仑山》注:山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隐蔽为光明。

《渤海十洲记》:崑仑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干北辰,名阆风巅,其一正西,名元圃台,其一正东,名崐崘宫,有五城十二楼。

又《尔雅·释丘》:三成为崑仑丘。注:昆仑山三重,丘有三重,故以名亦作崑仑。义同。

又《山海经》:海内崐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面有九井,以玉为槛,旁有九门,开明兽守之。注:言海内者,明海外别有崑仑也。

又张骞渡西海,至大秦乌迟国,复有西海,海濵有小崑仑,高萬仞。永平闲窦固出炖煌崑仑塞,击破白水卤於蒲类。海上博物志引河图括地象曰:崑仑广萬里,泉南流入中国曰河,八十城绕之,中国居一分,是也。

又国名。《书·禹贡》:织皮崑仑。疏:崐崘,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

◎按《前汉·郊祀歌》、扬雄《甘泉赋》,崑仑俱作昆仑,文省义通。

汉字是否起源于图画(汉字历史抽象篇)(3)

汉字是否起源于图画(汉字历史抽象篇)(4)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往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