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介绍与历史(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

圆明园的介绍与历史(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1)

京师西北孝惠皇太后宫在何处

李文所探究的孝惠皇太后宫,即“淡泊为德”与“镜峰”究竟在哪儿呢?其实,史料已经明示,就在畅春园的西花园。

细读《内务府总管董殿邦奏报选择膳茶房地址折》,“窃照本月初三日,奉佛保书信传旨:西花园地方潮湿,皇太后原居淡泊威德之宫仍著恭修,将炕烘干,所铺毡子若有次者,著更换之。钦此钦遵。除修宫烘炕外,昔日走正门之时,皇太后之膳茶房在含淳堂二门外两侧之厢房内,清茶房在含淳堂东面配殿内。……查得,现御膳房南面有原内管领之饽饽房三间,小房十余间。将该房修葺,以为皇太后之膳茶房。该房南墙原有外开旧门一扇,现已关闭。将此门仍照旧敞开,以为皇太后膳茶之人行走,其房后通往御膳房之处,砌墙堵之。再以淡泊威德后之积芳处为清茶房。谨此奏闻。”

圆明园的介绍与历史(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2)

此折说得非常明白,皇太后居住的淡泊为德宫就在西花园。故上谕明言“淡泊为德之宫”,奏折中也明确是“修宫烘炕”,同时皇太后宫所必备的膳茶房与清茶房的位置,也表述得非常清楚。

除上述奏折外,还有一些史料也都明确指出康熙时的皇太后宫就在畅春园。如王掞等纂《万寿盛典初集》载: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康熙帝主持的两次“千叟宴”之后,二十八日复由皇太后主持,召集“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七十岁以上年老妇人,至畅春园皇太后宫门前东西向列坐”,参与盛宴。

《石渠宝笈三编》中亦记有:康熙帝“偶阅此地,风土清嘉,水泉澄澈”,“爰因旧观,制崇俭朴,听政稽古,各有堂室,时奉慈闱康悦于此”。道光时来华的朝鲜人徐有素也写道:“畅春园,明武平侯李伟之别墅,康熙帝置别馆,号曰畅春苑,奉太后往处焉。”

另外,自康熙三十年始至四十九年,清廷于上元节赐朝正外藩等宴的“含淳堂”,也是在西花园。但当时的表述是“畅春园内含淳堂”,因为圣化寺也有三楹正殿“含淳堂”,用“畅春园内”,则表示区别罢了,此与圣化寺无关。因为当时不仅西花园、圣化寺均归畅春园专管大臣管理,而且称谓亦都是以畅春园为主的,如康熙帝即有《畅春园西新园观花》诗,康熙五十二年六月《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于畅春园建大殿费用片》亦有“再,将(西花园)含淳堂改为祭堂,刨炕,地铺砖”,以及“畅春园圣化寺”“畅春园西花园”等等。

圆明园的介绍与历史(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3)

至于李文中反复言及的,《康熙起居注》中记载的有关康熙帝请安时,或用“诣”,或用“于”的问题,其实也没什么悬疑之处。史官记载的区别,就是凡康熙帝去皇太后宫请安,不管在紫禁城还是在御园,均用“诣”;凡在御园皇太后宫以外的畅春园各处,则用“于”。其与距离远近和专程与否没有任何关系。如在畅春园的问安记录:

康熙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十二日,始有“上诣淡泊为德问安”。

康熙四十一至五十一年,有“上诣淡泊为德行宫问安”。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初十日,始见“上诣谦尊堂问安”。九月廿日记,“上至畅春园,诣谦尊堂问安。”

康熙五十三至五十六年,有“上诣镜峰问安”。

康熙五十五年正月十四日,则记“上于闲邪存诚问皇太后安。”正月十五日记,“上诣镜峰问安”。正月十六日记,“上于九经三事问皇太后安”。正月十七日记,“上诣镜峰问安”。闰三月十四日记,“上自汤泉回銮,诣镜峰问安。”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初八日、初十日记,“上于露华楼问皇太后安”。正月十四日记,“上于闲邪存诚问皇太后安”。正月十六日记,“上于九经三事问皇太后安”。正月十七日记,“上诣镜峰问安”。三月初二日记,“上于雅玩斋问皇太后安”。三月初五日、四月初一日记,“上诣镜峰问安”。十月廿一日、廿二日记,“上于闲邪存诚请皇太后安”。

其后,皇太后身体不适,返回紫禁城。十月廿九日记,“上由西直门进神武门,诣宁寿宫请安”。十一月十六日记,上“从神武门诣宁寿宫问安”。

由此可知,上述的“淡泊为德”“谦尊堂”“镜峰”,均在畅春园西花园的“皇太后宫”内。而“闲邪存诚”“九经三事”“露华楼”“雅玩斋”等处,则虽在畅春园里但不在“皇太后宫”内。至于为什么最后两年(按,孝惠皇太后于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病故),太后常不在自己宫内接受请安,这恐怕是与孝惠皇太后的性格和前述的上谕,“西花园(太后宫)地方潮湿”,老太太需要换个地方有关。

圆明园的介绍与历史(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4)

李文《圆明园营建始因探究的新思路》中,写道: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去世后, 在康熙帝的心目中,“当今最尊者、惟皇太后一人”,并认为:“由于孝惠皇太后的淡泊为德行宫和皇太子的西花园在时间上重叠,又因两者之地位仅次于康熙,不论在紫禁城里,还是在西苑都各有自己的宫殿群,所以两人不可凑合共用西花园。所以,太后的淡泊为德行宫不应在西花园里”,而“在圣化寺一区”。

这其实是种误解。有清一代的后宫制度中,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皇太后可以辅政,甚至垂帘听政;可以在皇后与妃嫔,甚至皇太子的择定上对皇上施加影响;当朝皇帝要对皇太后“上尊号”,并时常拜见听取教诲等等。但“母仪天下”的实质,终究是为“君临天下”服务的。

所以,在高度发展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太后与皇帝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具体而言,康熙时的孝惠皇太后宫不可能有畅春园,或超过畅春园的规模。例如在避暑山庄内,康熙帝命人修建的太后宫“松鹤清越”,即是紧邻宫殿区的两个四合院。乾隆帝继位后,给孝宪皇太后修建的“松鹤斋”行宫,也只是“西傍正宫”的一座七进院落。规模十分有限。迄道光时,孝和皇太后也仅是占绮春园东部的半个园子,中间有界墙相隔。所以尊贵如皇太后者,其所居之宫之园的待遇规格,也均是有章可循的。

[作者]

何 瑜

[编辑]

付 怀 东

[资料来源]

北京圆明园研究会

圆明园的介绍与历史(圆明园始建之年考辨)(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