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

心中有鹤,且像星月一般放养。

前言

写在最前面,很多人说这本书和这部电视剧美化了当时的生活,多少人在知青里葬送了一生,哪得如此青春美好。我只看了其中很少一部分那个年代的史料,确实如此,有其晦暗,有其阴沉。但我只是觉得一部好的作品,应当是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能够给予读者精神上慰藉和引导。从这点出发,知青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都做到了。

这里我讨论一个观点。“知青”是“知青个人”还是“知青时代”?然而于我看来,“青春无悔”、“痛苦彷徨”是都是感受,而这些感受都是“个人的”,正是这些个人的感受组成我们现在对于那个时代“看点”。把知青运动这场社会运动和知青本身的经历感受杂糅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偏颇的。这在做历史研究时应该有所区别的。

“无怨无悔”、“磋跎岁月”等很多说法都是知青亲历者对那段经历的感受,这不是历史学的分析和结论。“文学即人学,”梁老师的《知青》,是他的经历也是他的感受,代表的是那个时代里存在过的思想和情感。

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最接近土地和自然的颜色,最朴实到底的生活,素面朝天,不事边幅,但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知青眼里的光。他们眼里的光,让我想起北史里有一句话,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

我没有走过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很多人说有苦痛分离死亡,也有理想青春追求。所以外在的落拓,是苦痛分离和死亡,而眼里的光就是理想青春和追求。知青里赵天亮、周萍、孙曼玲、小地包、徐进步、谢菲、沈力(知青分两线走,赵曙光一线亦非常精彩,但是因为本文主要说的是齐勇,另一线便按下不表。)……他们身上都有真诚无私,积极勇敢,最难得的是他们保存这人性里最基本的同情。就像齐勇说的:善良的人是有同情心的。

所以,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齐勇关键词一——做事存三分侠气,为人带一点善心

最开始看齐勇的时候,我是琢磨着他的性格。我原以为是复杂,后来细想来,却是一种成长。

他身上有快意恩仇和纯良本性。

齐勇出现的第一幕,他是拉着巨木,涉水踏歌,茫茫原野,歌声辽阔。他不算壮实,穿得也很随意。一个大群戏里,他忽然看到了小地包(齐勇弟弟的死与小地包的哥哥有直接关系。)齐勇一眼看到孙敬文是,他并没有什么台词,但我们都知道,这两人一定有些问题。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1)

这个开始,也是齐勇这个人物在我们面前一点一点展开。小地包撞他的时候,他怒视许久喝了一声滚;小树林里玩盘树,吓唬小地包;一脸痞气的逼他下跪等等。言语间藏着怒意,却也没有更多实质性的伤害,报复的手段甚至让我们看到了一点任性。

赵天亮出头,但齐勇不愿解释,我行我素;直到连里领导出了面,他才服了软。这个时候的齐勇,有傲气,有青涩,有孩子气,但是更难得的是,他的底色是善的。

齐勇对孙家的恨,一定是刻骨的,他曾经失控的对孙曼玲喊:失去老弟的滋味太难受了。但他明明有机会,看着孙敬文出事,让孙曼玲失去老弟,但他并没有。

是他喝住了孙敬文,小心翼翼的,哄着他,一直到拿下了小地包的钐刀把子;是他,狠狠的打了孙敬文一耳光;还是他不计较孙敬文误会,耐着性子跟他解释钐刀的危险;依旧是他,嘱咐孙敬文一定要告诉班上其他人。而这一耳光之后,齐勇也再没找过小地包麻烦了。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2)

他身上有疏狂豪气和细腻情思。

“我本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在读齐勇的时候,一直想起这首诗。用这首诗来形容毕竟是有区别的,一个是诗意的栖息,一个是现实的蜗居;一个是隐世的山水,一个是策马的江湖;但是论其疏狂的底色,齐勇和周敦儒却是有相似之处的,一样放达,一样疏阔。最后还是放上去吧,毕竟是感受。

齐勇的疏狂是显而易见的。他能够在火车上仗义执言,“你再说一句信不信我弄死你”男友力爆棚;他能够在山东跟高卫东直言对峙,丝毫不给对方面子,气得人抓耳挠腮;他可以不理吴敏的求援,拉战线,一脸无辜的直接将人扫地出门;他可以在连长让他去买物品时,得意洋洋的说全连确实没有人比他马术更好;他可以不甘心被孙曼玲冤枉,一怒之下索性坐实了罪名也好过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他身上本就有一个江湖豪气,若是旧时,必定是白马金羁仗剑归,谁家少年足风流。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3)

齐勇疏狂与细腻,在他爱马上体现最为分明。在中国古人的眼中,动物如同人类一样,有着鲜活的生命观。中国人认为,天生万物,每一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上天的信息,此之谓“天性”。人类如此,万物莫不如此。国人爱马,因为马是最具个性的,马有骏驽之分,闻有千里马,不闻有千里牛。马,或桀骜不羁,不驯于人;或认人为主,忠诚温良。这其中区别就是齐勇曾说的,马是通晓人性的,谁对它好,它看着谁都是含情脉脉的。而齐勇为人,也像马。有性格,却温融。他对乌云的照拂,是细致入微的,他对孙曼玲也是。

在去山东的火车上,他会发现孙曼玲悄悄的看他;他会发现孙曼玲不一样的温柔;他会发现孙曼玲帽子掉了,盲着眼睛小心翼翼的帮她摸索着寻找;他会说着照顾女同志是男人的责任,然后把她的脚放在自己怀里暖。于寒处暖是最动人,于粗中细是最暖心,才是齐勇对孙曼玲一击必中的绝杀。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4)

他身上有积极入世和潇洒隐世。

齐勇是在七连,那就是块砖,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搬。赵天亮跑去找哥哥了,齐勇顶上去当班长;张靖严出事了,齐勇顶上去当排长;闲来没事赶赶车买买给养运运粮;今天调解调解男女主角矛盾,明天开导开导地包姐弟心事。实在是紧要人物。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在剧中,唯一一次主动提议的争取的职位却是七连弼马温。他的理由很简单,赵天亮本就是班长,而我也喜欢马,索性急流勇退彼此成全。这是齐勇式的抱朴守拙,毕竟谁都知道,班长和弼马温,孰轻孰重,但齐勇似乎并不那么在乎。然而,如果你就此觉得,齐勇是一个老子式的隐世人物,那你也错了。他是老高中,理化很棒,那样的年代他带着书去了北大荒,显然,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随时等待着机会继续求学。在一场参加高考的推选上,他一票只差落选,面上的失落,是显而易见的。书上的最后,他还是坚持考取了哈工大,走进了他理想的大学。这样的人,究竟是入世还是出世?容我先想想。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5)

他身上有圆融通达和宁折不弯。

齐勇从来不傻。与我眼里他的班长当得极好。说一段他的“术”。

当班长之前,他发现赵天亮的反动思想信件,齐勇先是连消带打训斥了小地包和小黄埔,让他们老实下来;而后收拾好信件,待赵天亮回来后,再义正言辞的告知这事严重性;让两下里都镇静下来,他再给出解决方案,烧掉信,当做没看到,进行一番团结教育。一场风波收场,完美诠释了用兵之道,先忤而后合,前冥而后明。

另一件事,是他当班长后,小黄埔偷懒不愿意打水,并暗示之前水都是赵天亮打的。并鼓动全班男生起哄,然而齐勇,不慌不忙,提出要轮流值日,大家认可了之后,他也不推辞,大大方方的说从我开始,然后去打水了。既不像赵天亮吃亏蛮干,也不会和其他人拉开距离,抬高架子,他做,但是点到为止。这是他的圆融智慧,一法之行,先威而后恩。

在剧情走向最后,他因为张靖严,不服从连里处理,大闹连部,砸坏窗子。这份宁折不弯,并不是一时半会的,早在他和赵天亮小地包,因为没有及时收工又患着雀盲眼,导致他们被困雪地,狼群觊觎。最后虽然他回了连队,因祸得福成了英雄。但是他在火车上却一再的跟孙曼玲提,需要回去跟连里请示,因为自己的失误害战友涉险,不解释他心里过意不去。他的拗执和宁折不弯,倒是有几分靖王的味道。

他难懂也好懂,矛盾也不矛盾。

做事存三分侠气,为人带一点善心。是我对他最初的了解。

齐勇关键词二——立世当以通透 守拙方能持心

从齐勇这个人物本色上看他是一把好剑。打造好剑,需熊熊炉火,映彻天地,使它可以圆融绕指柔,可以百炼成精钢,可以藏于古鞘,可以血溅当庭。而这样的齐勇,是一步一步锻造起来的。

凡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写到这里,我会想到的是,他的所以然。

所有性格的形成都有其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外因,外因在知青那个时代体现得尤其。人生而为善生而为恶,我无可得知,但是我倾向于,人生而白纸。近朱而赤,近墨而黑。知青生存在一个动荡矛盾年代,他们的成长本身就是被社会的洪流裹挟着前进的,是非人我之间,在尖锐对立里变得异常风声鹤唳,而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有一部分人,宁折不弯,艰难为继;有一部分人,随波逐流,助纣为虐;还有一部分人,是沉默的忍耐的。

而齐勇恰恰不是任何一部分。他是有思想的,却不似赵曙光、张靖严那般沉重;他是有激情的,也不像付正、沈力般露出“反动”;他是热爱革命的,更不是高卫东、吴敏那样激进虚伪;他是有担当的,却也不似赵天亮那样高大全。他就是他,像早春梅间的雪,是雪吗?是冰。是冰吗?是水。是水吗?是雪。我总说齐勇难写,难就难在融汇。但他又是他,他只是凭着“从骨子里感觉”走路的人。

“从骨子的感觉”在我看来,就是本心。本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里,能够保留本心的,都是通透而守拙的。他绝不激进,但也一定不是无思无想。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豁达而不激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他最开始也是红卫兵,懵懵懂懂跟着人去斗一名作家,他心里有同情,给那个作家留了本书,那个作家珍而重之的道谢。这件事在齐勇心里造成了冲击,至此他也就成了所谓的逍遥派。

往者不谏,来者可追。齐勇的大智慧在于,他知道,凡是疯狂的事都持久不了,他并不是去斗,那是参与疯狂。他不去冲动反抗,那是螳臂当车。他不参与。他所做的,是最务实的。是积极的参与劳动,在炙热的阳光下,把自己的青春贡献给那片无垠的土地。持心既正,便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那个时代的禁锢一定是让他痛苦压抑的,但是通看知青,齐勇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思想在自己的脑子里,所以他能做的是救一个是一个,是永远抱有同情,永远留住柔软,能够温柔以待,能够热泪盈眶。

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在一个时代的大势所趋里,能够目光通透,维持本心的人,几多艰难。

齐勇的柔软,是在一层冷硬的外壳之下的。既然入不了世,不如潇洒出世,人心既然难测,我索性与马为伍,也好过麻木了心思,冷落了良心。所以他一直是一个执着本心的人。他的通透就在于他直到人行于世,俯仰无愧罢了。不仅是于世道如此,与感情也是这般。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6)

即说感情,先说友情。

他和小地包从互相恨不得掐死对方到生死之交;他和赵天亮从文人相轻似的看不爽到互相尊重互相佩服;他为着张靖严大闹连部几被严惩;他和小黄埔沈力付正周萍等等七连的知青朋友,都能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他们爱重他,为什么?因为在这个团队里他几乎是一个平衡各方的人物。

在写之前,看多一个影评,里面的一个观点,说的是,齐勇这个名字乍一听挺平常,可是细想一下,还是挺符合齐勇这个人物的。随着看剧的深入,想来确实如此。“齐”字本身就带有平衡、维护、协调的能力,而剧中的齐勇随着剧情的发展,愈来愈体现出这种平衡感,如果说开始的几集还带有一些青涩和莽撞,后来就越来越体现出处理问题的通透、圆融。在山东和高卫东的争论,在处理和边防连的车票分配,为知青们求情,处理电影放映员的问题,上大学名额分配等问题上均显示出了他透彻的思想。勇字就不说了,里面有很多地方能体会齐勇的勇敢果断。像暴风雪中与狼搏斗,遇到熊之后的镇静等等。除此之外他确实外冷内热,确实热情无私。日月无私烛,故而温暖。齐勇也是。而他的无私,则源于他看懂了感情,名利一时,局势一时,而友谊地久天长。

正是这些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在七连里重要人物。而且齐勇是剧中一个能够让我感受到成长的一个人物。剧中的时间横跨八年,而他确实是越发透彻了。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7)

后说爱情,最看品行。

实力被女一班班长孙曼玲同学碰瓷一般的爱情全过程目瞪口呆jpg

实力被耿直村勇不甘示弱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洗白过程手足无措jpg

实力被河边表白却GET错重点王子乱入强行安利不管不顾吻我jpg

实力被树林拥吻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情话十级火力全开惨被虐狗jpg

但今天说的不是这些。而是……

齐勇落选高考名额,他把复习资料给了孙曼玲后,他竭力平静的告诉孙曼玲,如果去了城里,该变心,就变心,他受得住她的变心。齐勇对孙曼玲说:“该分就分,该分不分也不对。”

孙曼玲责怪齐勇不懂自己。但齐勇自己知道。并非不爱,而是懂爱。他有他的骄傲,不愿她为她为难。最好的爱莫过于,我爱你而你自由。动荡岁月命运的不确定。人心易变,在这里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人性。

通透如齐勇,在说出“如果失去了你,我的心会空了好大一块”时,我忽然拨云见月的看到了他的柔软。他能够带着只求一路惬意同行,脚踏荆棘,尚可歌唱,有泪可落,也不悲凉。终究好过,彼此羁绊消弭爱情。

其实齐勇跟小方有着影影绰绰的相似。不是外形也不是故事,而是心志,他们都不是一个时代里最光芒万丈的,他们看得懂世道,却不彻底投身,小方或许为了家庭为了感情,而齐勇是因为通透。-

关键词三——由来敬业唯辛苦 所幸寒梅向雪开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8)

就像谈论小方要说美颜,讨论明诚要说演技,讨论靖王要说风骨,讨论齐勇要说敬业。

电视剧《知青》里有一代人的青春,几代人的追忆。在上山下乡的岁月中,往事早已化成印记存留于一代人内心深处。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选择演绎者是很艰难的决定。

最终,总导演张新建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了年轻演员出演重要角色。这样的不拘一格用人才,也换来了年轻演员的珍惜和回报。

——【为回报导演,也是证明自己,在拍摄中,王凯真是“拼了命”。“有一场暴 风雪中维修电线的戏。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里,为制造暴风雪的效果,剧组还搬了 一鼓风机对着我吹”,一场戏拍下来,王凯的双手已经冻得没了知觉,一群人七手 八脚围上来,有人帮着搓手,有人贡献胳肢窝,可又疼又怕的王凯还是不争气地哭 了。更惨的是,戏还得接着拍,王凯又继续躺在了暴风雪中,任凭冰雪在脸上敷上 了一层“冰冻面膜”。——雪在脸上敷上了一层“冰冻面膜”。】

——【温度大概是零下40多度,还刮着寒风,因为拍 摄,所以不能带棉手套,只能带线手套。我当时就带了4副手套,里面还贴着暖宝 宝,可当我拍完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完全僵硬没有知觉了。我当时体会什么 是“风像刀子般”,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不可以直接烤火的,大家就轮流帮我捂手。 大家的相濡以沫,让我难以忘怀。除了寒冬,我们还经历过30多度的高温酷暑。因 长期拍外景戏,我们的皮肤都晒伤了,我们就互借防晒霜涂抹,此时“战友”同甘 共苦的感觉也就尤为深刻。但这些,比起真正的知青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他们才是真的伟大。】

——【“不夸张地说,拍这部戏,除了地震,什么自然灾害都遇到过,被晒伤过、 也被冻伤过”,但王凯依旧感恩,“这对我们年轻演员来说都是宝贵的经历,可以说拍了这部戏,我什么也不怕了”。】

以上是王凯在采访中说的关于拍摄所经历的种种辛苦。他没说的是。

为了让新演员更贴近角色,剧组特意为年轻演员组织了劳动培训,训练剧本里出现的劳动工具。训练之艰,不一赘言,但片中热火朝天的丰收场景,他们挥舞着手里的镰刀,使用时手法、力道、使用角度都非常准确。原因无他,唯手熟尔。

在劳作培训之余,演员们还专程参观了位于黑河市的知青历史博物馆。详尽的历史资料,当时的各种生活、劳动用品,让大家对那个年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对“上山下乡”的具体了解,演员们被知青一代的精神所折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样“文武”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最后呈现于荧幕的,就是他们的心血之作。

《知青》一路,必定是洒满辛苦的血汗。

但我感谢张导。因为他促成了齐勇的角色和王凯的成长。你怎么知道明诚的坚毅果敢里没有这段时光的缩影;你怎么知道靖王的百折不饶没有这段时光的沉积。因为王凯说过这么一段话:“对演员来说,人生所有经历都是很好的素材,毕竟你不知道你以后会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我也有理由相信王凯的“知青”时光,一定是他毕生难忘的。

且我依旧感谢王凯,感谢他未曾放弃,感谢他努力到底,才有今天璀璨珠玑锦绣章,令人无从相回避。何况他,正青春,且奋斗。

由来敬业唯辛苦,所幸寒梅向雪开。

既然他向雪而开,我们能做的,就是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王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持心既正何悔青春(9)

结语

那是这么一个地方。

三江交汇,多河奔流,湿地沼泡,星罗棋布,山脉亘立,灌木丛生,呼气成霜,滴水成冰,兽行出没,渺无人烟。明清二朝屯垦,国民政府放荒,日本侵略者殖民开拓,最终也没能叩开那扇神秘的大门。

进驻北大荒的知青,是伟大的,他们和军人和人民一起,唤醒了这沉睡的黑色土地。平原万里辽阔,青年勇求索,勇求索,披荆斩棘,赴汤蹈火。

齐勇的青春,孙曼玲的爱情,他们年轻的脸,落入土地的汗水,马嚼夜草,犬吠老屋,以及冬日皑皑的冰雪。雪夜里行了一生,白了黑发。燃灯窗下,把盏话春深,夜半当年事,点滴上心头。光阴重,光阴留下多少梦,多少梦,峥嵘岁月,生死与共。他们曾经高唱今日痛饮庆功酒,甘洒热血写春秋;也曾经低吟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他们有梦和诗歌,有路和远方,他们的痛苦和幻灭,有崩塌和涅槃,但他们的酒杯,碰在一起,却没有梦碎的声音。

而我们呢?我们呢?这才是我掩卷长思的地方。

我希望,王凯的知青岁月,能给他的是关于梦想和通透的启发。

毕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只希望他,和齐勇一样。天地辽阔,疏旷男儿,持心既正,俯仰无愧,镣铐荆棘,依旧歌唱,心中有鹤,且像星月一般放养。

文/陈抒|影迷朋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