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寓教于乐原句(人间至圣--孔子和论语)

各个先秦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著作,诸子归类:阴阳、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寓教于乐原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寓教于乐原句(人间至圣--孔子和论语)

孔子寓教于乐原句

各个先秦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著作,诸子归类:阴阳、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

儒家:《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孙门后学辑录而成,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记载了孟轲的言行和学说,为孟子以及弟子万等人所著,产生于战国中期。《荀子》反映了荀况的思想学说,大部分为荀子自传,产生于战国末期。墨家:《墨子》墨子及列子所著,产生于战国初期。

道家:《老子》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聃所著,实际上不是老子所著,是战国事,老子所著其思想源于老子的。《庄子》反映了庄周的思想学说,本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庄子所著,外篇及杂篇为其弟子及后学者所著,产生于战国中期,孟子在前庄子在后。《列子》列御寇,是庄子同时代人,其思想与庄子接近。

法家:《商君书》又称为《商子》,旧题为商秧所著实际上是后世法家的假托之作,主张"农战"结合,"中央集权,以法制国"。《韩非子》韩子,反映了韩非的思想学说,绝大部分是韩非所著,小部分是后人所增补。

名家:《公孙龙子》公孙为姓,保存了公孙龙的思想学说产生于战国中期,它针对儒家。

兵家:《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兵书。

杂家:《吕氏春秋》秦相吕布韦,战国后期,杂曲作家,择中调合,为秦王统一中国作准备,是由组织有计划,写一部书。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一)孔子的历史贡献

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二)孔子思想

*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三)孔子及儒学的命运

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均推尊孔子。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

先秦诸子对孔子毁誉不一

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 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 当时民间一般看法: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 董仲舒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经受了一次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新文化运动要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

*1974年1月18日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的自信。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张力。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做出了贡献。"

三、《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在编排上,《论语》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无紧密联系,有重复。

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