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文登未来发展(记者蹲点报道一年3个亿)

山东威海文登未来发展(记者蹲点报道一年3个亿)(1)

离春节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文登区200多个花饽饽生产企业及加工业户也迎来一年中最忙时节,不光生产线上加班加点,直播间的下播时间也一再延后。

每逢节日庆典、祝寿抓周、祭海等重要日子,文登区沿海地区农村就会蒸制石榴、鲤鱼、寿桃等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的花饽饽。“胶东花饽饽习俗”也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2015年以前的“基本为零”,到现在年产值3个亿,花饽饽成为文登区非遗产业化的成功样本。眼下,2家企业入驻了文登花饽饽孵化产业园,还有几家正在洽谈中;花饽饽小镇里文化、产业齐飘香;为花饽饽“量身定制”的扶持政策已经出台……“饽饽”生机,还在继续显现!

01.“老手艺”如何新起来?

——科技点化,“创新料”下足

2017年,一篇名为《46岁大妈卖馒头,年销1000万元》的报道火遍全网。文章讲述了我市金麦兜食品创始人林红如何将花饽饽卖全国的故事。

首次揭开“面纱”的文登花饽饽就此惊艳全国,来自各地的订单络绎不绝。花饽饽生产企业也从2015年的两家一直发展到了现今的200多个花饽饽生产企业及加工业户。

文登花饽饽有多火?每年10月,花饽饽生产企业就会开启满负荷生产。临近年关,不少企业有大订单也“不敢接”。据最新统计,文登花饽饽的年产值已达3亿元。

看似“不愁卖”的风光背后,是“老手艺”导致的产能上不去、规模大不了的发展瓶颈。

12月14日,林红又来到了河北省“取经”馒头企业。这两年,金麦兜与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使用果蔬汁上色,添加麦芽汁还原老味道。她还刚刚申请了3项专利技术。

现在,林红的团队又在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同时抓紧调整配方比例,让“机械手”也能完成“老工艺”、做出“老味道”,而产能也由此比之前提高20倍以上。

如今,金麦兜已经应用了最新物理保鲜技术,保鲜时长延长至4倍以上,不仅降低运输物流成本,也让花饽饽迈出国门成为可能。

创意多样化、产业规模化、产品科技化不只是林红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多数花饽饽企业的共同目标。

随着花饽饽产业初具规模,文登区委、区政府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助其一臂之力。11月底,文登区出台全国首个专为花饽饽产业“定制”的扶持政策——《文登区关于推进花饽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扶持资金总额为600万元,单个企业最高可获150万元补贴。其中,企业进行设备改造、专利研发等都可获得相应补贴。

曾经位于龙山街道的一处闲置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文登花饽饽孵化产业园”。目前,已有2家花饽饽企业入驻,其中包括金长林花饽饽的6000多平方米的10万级无菌车间。

金长林从初创就设有研发基地,专注标准化、流程化的生产线研发,已进厂的新设备都是这几年与高校院所、设备厂家共同研发、不断改造而成的。新厂房投入使用后,金长林花饽饽将除了造型工序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02.“老民俗”如何传下来?

——政策催化,“文化味”飘香

文登区将非遗产业化作为传承“胶东花饽饽习俗”的主要路径。

去年以来,文登区将发展花饽饽产业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成立产业推进小组,用扶持政策作为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面引子”。

文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侯春光介绍,政府不仅出台了扶持政策,还制定了花饽饽加工企业名录、原料供应企业名录,开展常态化质量抽检。

“标准有了,政策也出了,花饽饽产业的发展路径越走越顺当。”文登花饽饽协会负责人徐浩介绍,花饽饽加工规范团体标准已完成制定,此外,还在产业园里建起了花饽饽共享实验室,为园区及周边的20余家花饽饽企业提供公共检测服务。

《文登区关于推进花饽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中提出,企业建设花饽饽文化馆、参加全国性展览会都能获得奖励补贴。文登区还计划明年举办文登花饽饽文化节及相关活动。

位于文登区侯家镇的益养德康花饽饽文创基地,不仅打造了花饽饽产业研究院、历史文化展馆,还成立了以林荣涛为代表的传承人工作室,形成产、学、研、游为一体的花饽饽综合业态。

花饽饽已成为文登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突破口。一年多时间,侯家镇规划打造了文创产业基地、创业孵化平台、产业集合园区等。同时,文登区还开展花饽饽技能培训班,上万名农村待业妇女在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

开张马上一年了,侯家镇崔家村金玉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订单火爆,30多位村民既是员工也是“股东”。每天上百箱花饽饽从合作社发往全国各地,优品率始终保持在95%。

随着企业的发展,金长林还推出了抓豆、小喜饼;金麦兜推出了功能性饽饽、儿童果蔬特色点心;九九食品推出粽子、蜜果;金玉福推出了月饼、桃酥、海鲜饭……文登花饽饽的“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弥补了花饽饽产业的春夏季断档期。

03.“老网红”如何火下去?

——品牌强化,“新国货”出圈

四年前就“出圈”的花饽饽算是“老网红”了。根据来自文登区的花饽饽产业调查显示:文登花饽饽的销量80%以上靠客户间的口耳相传,六成走的是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销售渠道。

随着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让文登花饽饽继续“火”下去?政府部门、花饽饽企业在强化品牌上做文章,深耕线上、线下两个市场。

12月7日下午,“00”后姜丽娜坐在金长林花饽饽办公桌前拿着两部手机来回捯饬。“被问了很多次不戴手套的原因”“戴不戴手套后续”等点赞破万的短视频,都由她策划推出。

金长林花饽饽厂长宋修丽是“短视频”里走出来的“宋大姐”。镜头里的她操着一口文登话,下了播就和网络平台进行接洽。从2017年公司成立开始,金长林就建立了直播团队,培养直播达人。“开播”半年,曾经一天就卖出了14万元。

“威海九九食品”抖音账号运营三年多,发起了几十场直播,粉丝3万多人;花饽饽“带货博主”林红也有新动作,新工厂准备打造10个直播间,不仅用于讲好花饽饽的故事,也为年轻人创业搭建新平台。

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线上走俏的文登花饽饽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大枣饽饽出了“迷你版”,“十二生肖”有了“卡通版”,各类造型的“中式蛋糕”,还有玫瑰花形状的“花束饽饽”……紧跟市场需求,变着花样“上新”,“新国货”花饽饽受到了南北方消费者的一致欢迎。

文登花饽饽的线下市场也在不断开辟中。今年5月,威海金穗朵食品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文登花饽饽成功进入高端超市。

“传承文化——打造品牌——推出产品”是益养德康不同于其他花饽饽企业的发展路径。公司主打的“麦花香”品牌门店已开到了青岛,一个月卖出20多万元饽饽。就在上个月,济南直营店已开业,下一个“麦花香”将盛开在北京。

文登花饽饽文创产业基地项目总策划汪霖说:“作为非遗,花饽饽很接市场的‘地气’,对于北方人来说是主食,对于南方人来说是副食。上海一个馒头一年卖出10个亿,相信文登花饽饽也能做得到!”

■采访札记

他们把花饽饽当事业

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发现花饽饽企业及加工业户的负责人虽然多为“半路出家”,却都把花饽饽当作事业来做。

责任,在林红心中重如山。近两年,上过央视的“山东馒头大妈”林红稍显沉寂。原来,她一头扎在了花饽饽产业的生产研发里,物理保鲜技术专利获成功。她说:“我有责任让花饽饽做大做强,而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是做大做强文登花饽饽的唯一出路。”

情怀,让侯献芬对花饽饽“越陷越深”。作为金长林花饽饽负责人的她还是一家网络通讯公司的负责人,如今却对花饽饽更加钟爱,在新厂房的旁边,她专门留出1000平方米来做文化长廊。

振兴,是崔喜良的心头大事。合作社开张一年,作为崔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崔喜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最难的,要数每天拿着几部手机进行宣传推广。对于崔喜良而言,最开心的不是看着订单增加了多少,而是看着30多位村民精神头满满地来上班,既有工资拿,也有分红拿。

传承,是毕建忠认为的当务之急。2020年疫情期间,因为“朋友圈”里的一张花饽饽照片,毕建忠、汪霖等人选择投身花饽饽产业。从“传承文化”入手,二人联手打造了益养德康花饽饽文创基地项目,用心讲好文登花饽饽的故事。做了半辈子贸易的毕建忠说:“咱们国家现在有‘鲁花香’‘稻花香’,咱花饽饽的‘麦花香’一定也能香飘万里。”

文字记者:杜晓莹 通讯员 王海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