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再出新动作(央妈悄然收紧了)

央妈再出新动作(央妈悄然收紧了)(1)

文/檀所长

春节前,股民们大喊“复苏牛”来了。

春节后,大家发现,似乎又“中计”了。

1月30日以来,A股在7个交易日里收出5根阴线,与节前的势如破竹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昨天,去年年末刚提出“A股正站在新一轮牛市起点”的李蓓,被发现已经在一月直接减掉了一半的权益仓位。

而这几天,一度“买爆”A股的外资也开始明显放慢脚步。北向资金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出净流出态势,累计净卖出约80亿。

这种种迹象,不禁让人担心“复苏牛”来得快去得更快。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反差?我们从几个角度来看。

央妈再出新动作(央妈悄然收紧了)(2)

一个最为明显的信号是,央妈对流动性的态度。

央妈再出新动作(央妈悄然收紧了)(3)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行在春节前后的资金投放节奏出现了明显反差。

春节前一周,央行通过MLF、逆回购等手段累计净投放20450亿元,创出了央行单周投放的历史纪录。

而春节回来之后,在节前投放陆续到期的前提下,央行明显减少了流动性的投放。

2月1日至7日,已连续5个交易日净回笼,共收回近15000亿元资金。

对此,市场普遍的声音认为,央妈在春节前大手笔投放,然后在春节后再大幅净回笼是往年的常规操作,不值得大惊小怪。

诚然,回顾往年春节前后央行的操作,我们会发现一般都是节前投放节后收紧,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这次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今年春节前后的资金需求是在积蓄了三年之后突然爆发的,理论上对流动性的要求是远超往年的。

那么,春节回来之后,央妈还是按照以往的逻辑回收流动性,实际上可以说是低于预期了。

节前大量资金流入了资本市场,同时也有大量资金消耗在消费、旅游等领域,直接导致了节后回来仍然缺钱。

缺钱了怎么办,当然先从股市里拿,毕竟节前入场的资金几乎是全部浮盈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全面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央妈对流动性的态度并没有放宽,就是一种相当克制、变相收紧的行为了。

原因是什么?

有钱没地方用,不如少发点钱了。这又是老生常谈了。

央妈再出新动作(央妈悄然收紧了)(4)

正是这种老生常谈,仍在周而复始的发生。例如,这两天大家普遍关注的“提前还贷潮”。

为什么会发生“提前还贷潮”?

简单来说,有钱没地方花。

举个例子,春节回来小王清点了下过去几年赚的钱,想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

如果做理财,就得跑赢通胀,最好还要跑赢当初签的房贷利率。

然后小王简单查了一下,发现前不久还有银行理财亏钱的新闻,股市更是一年都没啥大行情,有点怕了。

要不拿这笔钱投资自己吧,可是自己的工作压力已经不小了,发展前景也不明确,不排除打水漂的可能。

想了半天,既然没本事跑赢房贷利率,还不如拿手头的闲钱提前还贷,变相省下了不少钱,心情甚至还舒畅了不少。

这可能是不少80、90后的真实现状。

同样的,对于企业、机构来说,这一年的钱怎么花?都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春节之后,各地促经济的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但是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再到起效,仍然有一个过程。

2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间点,大家刚从节日状态中恢复,很快又将迎来3月的重磅会议,或许会让不少人选择暂时性的观望。

因此,央行对流动性的严格,也可以说是在避免更多有钱没地方的情况发生。

不过,换个角度说,“提前还贷潮”的现象也没最近有些人说的那么糟。

回顾历史数据,还贷潮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一次并非偶发现象。

建行的数据显示,2月份为还款低谷、4月份为还款高峰。其中,每年4月提前还款金额达到贷款余额1%以上。

而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春节假期商务活动停止,提前还款需要提前1-2个月申请,一般3月向银行申请提前还款,即4月还款。

按这一逻辑来看的话,目前这一批提前还贷的人,应该是在去年年末拿到年终奖后选择这么做。

同时,“提前还贷潮”出现的前提是“得有钱”,只要下一步政策能做到“有更好的地方花”,相信这一现象会很快淡化的。

央妈再出新动作(央妈悄然收紧了)(5)

过去20多年,房地产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蓄水池”,让钱有“足够的地方花”。

而现在,房地产的这一历史任务基本已经完成。下一个“蓄水池”,可选项不多,基本只能是股市。

之所以要推进全面注册制,很大一部原因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大A股,早日有足够的资格和规模来接过房地产的历史任务。

只是,楼市与股市的交接,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而艰巨,我们只能保持耐心。

不过至少,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清晰了。非要说这里是新一轮长牛的起点,也不是不行。

最后,再聊几个短期影响市场情绪的小事。

比如,过去这个周末的“流浪气球”事件。这让不少人原本翘首以盼的中美对话不得不延后,也引发了一些猜想。

从目前两国的发言来看,考虑今年全球经济不算乐观的预期,中美对话仍将是全球瞩目的一件大事。

再比如,2月以来出现了多只主动权益基金限购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50只主动权益基金限购。

公募基金的“88魔咒”我们也说了不少次了,天相投顾的数据显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022年四季度末平均仓位达90.47%。

可见,大家都早早提前布局好了复苏行情,短期确实是过于拥挤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今年全球经济的预期是弱于2022年的,但是中国经济的预期是绝对好于2022年的。

这样的逻辑下,看好中国跑赢全球,算是一种确定性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