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科学启蒙(科学启蒙从娃娃抓起)

作为一个文科妈妈,总是习惯于形象思维,思考问题时往往感性大于理性,我就一直对科普读物不怎么感兴趣,有时候在报刊上看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内容,一概略过内容,自觉滤掉作者的分析认证过程,只看结论,“哦,原来是这样”,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因为此,不想让孩子步我的后尘,科学启蒙由此展开。

通过阅读开始科学启蒙之旅。

我一直认为应该给孩子提供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的绘本,不应仅限于故事类的绘本;另外,作为妈妈,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无法为她提供太多的科学知识,那就借助工具吧,科学启蒙主要是仰仗在不同的年龄段提供给她合适的科普读物。

在孩子一岁多时买了《DK幼儿百科全书.第一套头脑体操书》,共四册,分别是交通、动物、玩具、农场。书的每一页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农场、花园、卡车、施工现场,或者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玩具架子、缤纷炫美的衣帽间或诱惑难当的小小厨台……一张张精美形象的图片让当时活动范围狭窄的孩子对这些物品场景有了初步的认识。每页的问题“找找他们在哪里”让孩子兴趣盎然,瞪大眼睛去右边的图中仔细寻找。这套书寓教于乐,既带来视觉冲击,又锻炼了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不到四岁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神奇校车》图画书版,结果真得没让我失望,孩子非常喜欢,经常一个人边听喜马拉雅电台上的相应音频边看书,几乎成了每天的必看书目。后来向身边的同事朋友推荐,无一例外大家反应都很好,买回去孩子喜欢读。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为什么同时买的国内出版的一套科普读物就被闲置了呢?几次拿出来试着亲子共读,结果我读着就深感无趣,实在是不能引发孩子的阅读热情。而《神奇校车》呢,将奇特想象和抽象的科学知识相融合,情节惊险,让孩子跟着卷毛老师徜徉在一次次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旅中,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不知不觉中体验原理、爱上科学。这种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国内科普童书未能做到,只是平铺直叙,太缺乏趣味。

《神奇校车》图画书版共有11本,其中有一本是《漫游电世界》,有一次无意中娃爸和娃一起听了这本,这名本硕均为电力专业、在电厂实习过的理工男感慨道,书中的知识很严谨,发电厂的具体流程的确如此;还贴近科技前沿,太阳能光热电站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在国外已经编进书中,成了儿童的科普知识。你看,把相对枯燥的知识讲得孩子非常喜欢看,这就是优秀科普童书的魅力所在呀。

《神奇校车》除了图画书版之外,还有手工益智版、动画版、桥梁书版、人文版。开始我没有买这些版本,感觉知识点太多,孩子一时半会儿也接受不了,还有一个想法是,书多了,孩子可能会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但是前几天孩子的一番话让我改变想法。有一天早上,正在给她梳头,她说,“妈妈,我昨天做了个梦,梦到我又有了一套新的《神奇校车》,我好高兴呀。”我一听,以为孩子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记得这么清楚!”她接着说,“是昨晚看神奇校车时梦到的。”我听了,不由哈哈大笑,告诉她,“孩子,你这不是做梦呀,没睡着时想的,怎么算做梦呢。”由此看出,孩子对神奇校车的喜欢程度。于是我又给她买了手工益智版和动画版。这两个版本到了之后,她又如醉如痴的看起来。

小孩的科学启蒙(科学启蒙从娃娃抓起)(1)

小孩的科学启蒙(科学启蒙从娃娃抓起)(2)

体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

记得孩子小时候,也就是一两岁左右,给她煮熟鸡蛋后,她等不及就要吃要拿,于是我就想让她体验一下,热的东西不能抓,会烫手的。于是我用冷水冲了一下鸡蛋,对她说,你试试吧,看看是不是热得不能拿。她用手接触了一下,马上放下了鸡蛋。从此再也不着急吃、嚷嚷着要了。如果没有这一次亲身体验,估计给孩子说数次热的东西不能拿,她都记不住,有这么一次她会永远记住。

孩子马上要过五岁生日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带她体验新奇的事物,开阔眼界,刺激大脑,促进智力发展。春秋季节,带她去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季节更替,告诉她,春天万物生发,小草发芽,春种秋收,经过夏天的生长,秋天收获丰硕的果实,结合《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告诉她从种子到小苗再到开花结果这一过程。

有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启发孩子总结思考。她去年上中班时,从一家私立园转到一家公立园,开始转园时,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她有所抵触,经过我几次鼓励、做工作之后,她就开始了新幼儿园的生活,没过多久就喜欢上了新园。一段时间后,我问她,新园和之前的幼儿园有什么区别呢?她想了想,回答了好几条,一是新园大,有喷泉,之前的幼儿园没有;二是玩具多,有乐高、磁力片、拼图,还有很多在室外玩的玩具;三是活动多,有拍球、武术、画画、做手工和思维课。这也算是现实版的“找不同”吧。

去年冬天,带孩子去了老牛探索馆,正好参加了活动表演区的整点活动,当天活动的主题是看看哪种材料吸水,发给每个小朋友纸巾、硬纸板、塑料纸、海绵、纱布等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从那之后,孩子就喜欢上了做实验,家里很早就买了《小小牛顿幼儿馆》那套书,每辑《小小牛顿幼儿馆》六本,主题书和游戏本正反合装。通过图画、手工、实验展示生活中的科学,涵盖生物、理化、数学、天文等知识。外出的那次体验之后,孩子就经常翻看这套书,让大人陪着她做实验和手工。你看,周末带孩子走出家门,多出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开阔眼界,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孩的科学启蒙(科学启蒙从娃娃抓起)(3)

不知道是智力开发的结果,还是天性使然,孩子现在说话有条理,也有逻辑性。晚上不想刷牙了,就找借口,“今天没吃糖,就不用刷牙”,因为平时我总告诫她,吃糖多了,牙齿会坏。想多玩会儿,不想去睡觉,就会先铺垫,“妈妈,明天你一叫我,我就起床,我今天中午在幼儿园睡午觉了,可以多玩会吗?”最后才是那个晚睡的要求。

前些天,我一直在读刘称莲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作者专门写了一节“警惕孩子偏科”,她反思对女儿的教育过程,语文和英语优势并不全是天分使然,也是家长开发的结果,而在数理化方面,女儿从小除了跟着老师学习课本知识之外,几乎没有对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因此她悟出,孩子小时候的智力开发要全面,否则长大了很容易出现偏科的现象。看到这些,更坚定了我今后一定不能放松孩子科学、数学方面智力开发的决心,也不必纠结孩子能记住多少知识,只要孩子感兴趣,愿意读就可以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涵好有你, jzh1206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