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

题记: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1)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动画产业急速发展,但是日本动画产业在许多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而即便是今天,在群英云集的日本动画界,宫崎骏仍然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而《千与千寻》几乎可以被视为是宫崎骏创作生涯中最经典的作品,同时也是国内观众最早接触到的经典动画作品之一。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2)

《千与千寻》正式上映于2001年7月,2019年6月正式于国内上映,该片由宫崎骏执导、编剧,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讲述小女孩千寻与父母误入神奇的异世界,父母因误食了给“汤婆婆”客人准备的食物后,被“汤婆婆”用魔法变成了猪,千寻经历了种种冒险,认识了“汤锅爷爷”、小玲、白龙等许多朋友,最终将父母成功救回现实世界的故事。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3)

影片一经上映就在2002年摘取了第52届柏林“金熊奖”的桂冠,成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以电影身份获得欧洲电影节柏林金熊的动画作品,同年,在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上斩获最佳影片与最佳音乐奖,在两次成功收获两次大奖后的2003年,该片又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篇动画奖,迄今为止,《千与千寻》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其在电影奖项上获得的成功是相当惹人瞩目的,影片之所以能收获如此巨大的成功的原因跟电影自身所具有的诗意魅力是分不开的。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4)

1、自然事物逝去的感伤

随着人们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乡村田野和土地的生存空间实际处在不断削减的过程之中,这种现象在全球已经屡见不鲜,在日本也同样如此,宫崎骏导演从最开始创作时就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对城市文明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着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在其作品《幽灵公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千与千寻》中也同样呈现了城市文明的强劲与乡间事物的消亡,不过是以隐喻和暗示的手法表现出来的。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5)

在影片中最为明显的暗示就是浑身散发着恶臭的“山川之神”,去“汤婆婆”的澡堂沐浴的情节,从“山川之神”的体内拉出的大量垃圾都是人类工业文明之下产生的废弃物,“山川之神”甚至被“汤婆婆”当成了“腐烂之神”。

在观影结束后,细细回想就会发现,这是很有深意与暗喻的一幕,本应该是自然风尚化身的“山川之神”,因为人类排出的各种工业污染,而被认成了“腐烂之神”,这其实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工业文明之下,自然之物不得已的消失与变化,这种事物在社会发展中地变化,新事物产生对旧事物生存空间的挤压,实际上是带着轻愁的,也是极具诗性的。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6)

如果“山川之主”这一情节更多地还是对生态环境的思考,那么发生在白龙的遭遇,就更能代表工业城市之下自然事物逝去的感伤,影片中千寻最后想起来她与白龙的初次相遇在一个叫“琥珀川”的地方,但是紧跟在其后的一句台词就是“琥珀川”这条河流,因为要建造城市而被掩埋了,在观众正在为白龙找回名字开心的这一刻,这句话又将观众带入了自然事物逝去的感伤之中。

白龙失去了自己的名字而被“汤婆婆”利用,但是找回名字的“白龙”能否回到现世仍然是个未知数,在结局处白龙告诉千寻:“会有重逢的一天的。”这不仅是白龙对于千寻的承诺,更像是导演宫崎骏对于人类的希望,希望逝去的自然事物,在人类平衡生态和城市文明的条件之下,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那一天来临之际,就是影片故事中千寻与白龙重逢之时。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7)

2、成长中别离的惆怅

在《千与千寻》中,虽然存在着许多隐喻,但是这部电影的主体线索,仍然是以主人公千寻的成长,影片开篇时千寻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但是在影片结束时,千寻在经过许多事物后,已经变得成熟且强大,完成了人物自身的蜕变。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8)

但是在大部分以成长为母题的电影之中,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离不开离别这一故事架构,《千与千寻》中也不例外,千寻最初经历了与父母的短暂离别,之后又经历了与小玲、无脸男、钱婆婆、白龙、以及油屋许多新朋友的离别,这种不断离别的场景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淡淡的感伤情绪之中。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9)

影片中这种不断渲染出的离别氛围很容易让人想到,我国第四代导演吴贻弓的诗意电影代表作《城南旧事》,与千寻类似的是,《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着一场又一场的离别,在兵荒马乱的残酷岁月中,小英子的朋友亲人都渐渐的离她而去,爸爸的离去使小英子彻底变成了大人,影片也在爸爸的葬礼后截然而止。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10)

而在《千与千寻》中,白龙和千寻的道别,将影片的别离气氛拉向了高潮,白龙叮嘱千寻“不要回头”,也是一句双关之语,一方面,“不要回头”提高了影片的悬疑性,丰富了观众的观赏体验,也使观众多了回味影片的空间,另一方面,“不要回头”似乎是宫崎骏导演在借白龙之口告诉观众成长的前进道路上是没有回头路可供人行走的,逝去的事物和时光只能存在于过去,人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向前走,别回头!这句话再一次加深了整个影片离别惆怅气氛,使影片结尾处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感伤。

宫崎骏对千与千寻的评价(深度解析宫崎骏的千与千寻)(11)

关于白龙与千寻是否能够重逢,影片直到结尾处也没有给观众留下一个肯定的答复,影片在千寻跟着父母走出隧道之后就截然而止,留给了观众无限的遐想和淡淡的轻愁,这种结尾的处理手法,有着诗歌中特有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巧妙,将影片的诗意氛围推向了最高潮,随着结尾处主题音乐的响起,观众的所有思绪仍然回荡在影片之中,影片之中虽然剧烈的情节起伏,但这种加深离别渲染和对结尾的淡化处理,反而加深了观众印象,使观众在观影中增强了精神体验感,这种诗意的手法,在之后也被运用到了宫崎骏的各个作品之中,如《起风了》、《龙猫》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