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四时读书好•月读小结

一月:简媜《女儿红》

这本书是在的一个读书博主推荐下买来的,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台湾作者简媜的书,她是一个对散文怀抱热情与奇想的人,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有一种被拉回到那个写作非常注重文学性与哲学性的年代的感觉。很久没有因为物我统一和想象与联想的写作手法,两遍甚至三遍去读某一段文字的感觉了,这种感觉太珍贵了。

相遇太晚,不过好在还是遇见了,可惜的是,少女老了。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1)

二月:顾春芳《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

买这本书的初心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敦煌文旅集团的面试,最后因为疫情我没能参加面试。但当我拿起这本书,从樊锦诗个人的生命长河里铺展开来看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时,突然明白了这句:“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衷。”

一代代敦煌文化的守护者和一批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莫高窟九层楼的铃铎声中观赏着同一支飞天舞,飞天一梦梦敦煌,我大概也曾在梦中梦到过它吧!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2)

三月:雪小禅《山河映画》

小禅老师的书,差不多都在我的书架上,从早期的小说到近几年的中式美学散文集,除了最早的那几本小说,其他的书,一般都是预售的时候就下单,拿到书的当天就开始读,因着我对传统文化和中式美学的狂热和迷恋,我用这些书中写到的人事物填补我的知识空缺,就能补一点是一点吧。世界太大,生命比世界更大,而文学又比生命辽阔。

但我现在拥有的,只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丰盛。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3)

四月:简媜《水问》

我看书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先买来一本书看自己读不读得进去、能不能读懂这个作者的书。因为《女儿红》我才读到简媜的书,然后还没读完,我就去当当网买来她的其他几本散文集,《水问》就是其中一本。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感动,也很惭愧。感动的是,她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惭愧的是,我时常因许多浮浅的干扰而忘却了去踏实地成长与肯定。我还是不够专注,也不够耐心。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4)

五月:殷若衿《草木有趣》

我看了一下我的当当订单,这本书去年三月份就买回来了,然后读书笔记也是从去年就开始的,我当时还跟淑娟探讨了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呢,我在我的公众号和写作营的学习群里面都分享了书中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知识和物候习俗。

自己也并没有从实用主义角度上去想过学习这些要做什么,只是觉得很有必要,如今看来这些投入过的精力和时间都太值得,所发生的最大改变,便是更加接近自己的内心诉求。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5)

在读:意公子《大话中国艺术史》

意公子是我去年无意间刷到的,她在自媒体上讲艺术,用幽默诙谐、简单易懂且情感饱满的语言,打破人们的固有思维,艺术并非晦涩难懂和遥不可及。翻开这本书才发现,中国艺术史竟然是从一个意外开始的;《清明上河图》原来是本旅游指南;李白其实是个大书法家;原始先民居然比我们更要面子更爱美……

我每到一个地方,必须要去的地方就是博物馆,但这本书真真切切地让我在家逛了不同地方不同的博物馆,意公子称中国艺术史是一个大写的“人”,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而我们,只需要翻开这本书,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一生。

宁捐七尺躯不失一分志(功不唐捐玉汝于成)(6)

【写在最后】

快年中了,整理读书记录,随手摘了几本放在这里。今年读的书,比去年预计要少十几本,我很欣慰——我一直想将阅读降速,慢下来,好把一字一句中的深意明了,希望明年能更少一点。这世界上,有多少书,是用半辈子的准备才能进入的啊……我很怕我错过一本书,我更怕我错过了这仅有的一生,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对自己说。

以上,今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