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

现代社会,很多东西都需要电池才能使用,比如遥控器、电动车、闹钟,以及一些大型设备等。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

各种型号的电池

而针对不同的设备,所需要的电池类型不同,其续航时间也不同

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先后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至今还在太空中运行,由于它们的任务会和太阳渐行渐远,所以并没有安装太阳能帆板,而是采用的电池。

算下来,它们的电池已经用了40多年了,你们知道用的是什么电池吗?

这个大家可能很少听说,用到的是核能驱动的电池,其中的放射性元素就是钚。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2)

核电池

由于元素具有半衰期,所以当钚耗尽时,可能就是探测器罢工的时候了。

但是,这还不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电池,咱们今天要了解的牛津电铃,已经持续放电180多年,并且响铃100亿次了,不过奇怪的是,人类至今却不知其电池构造。

牛津电铃的180多年

这个电铃现在就摆放在,英国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门厅的架子上,第一眼看上去,它就是一个普通的实验装置。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3)

克拉伦登实验室

但是神奇的是,这个被罩在双层玻璃中的电铃,竟然已经持响了180多年了,几乎很少有实验会持续这么长的事件。

据记载,这个电铃是在1840年,由牛津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伯特·沃克,从仪器制造商沃特金和希尔那买回来的。

至今那个玻璃罩都没有被人打开过,就这样任它工作到现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可查资料显示,这个电铃的寿命可能还更长,因为它或许在1825年时就已经被制造出来了。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4)

牛津电铃

如果从制造出来那一天起,它就开始持续响铃的话,那截至2022年,它已经响了197年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牛津电铃的构造

从外表上看,牛津电铃的装置确实不难,在绝对隔绝空气的环境中,其中有两个干电池,它们组成串联的电堆。

在两块电池中间,悬挂着一根丝线,上面吊着一个直径为4毫米的金属球

而电池的末端都是一个半球形的黄铜铃铛,而金属球就位于两个铃铛之间。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5)

金属球和铃铛

三者之间仅有一点缝隙,而这个电铃的声音,就是依靠金属球在铃铛之间来回摆动,以此敲打铃铛起到打铃的效果。

我们很难想象它是如何做到,持续这么多年来回摆动的。

毕竟在我们看来,电池的耐用性其实就是和使用它的时间成反比,但是至今这一趋势还没有怎么在牛津电铃身上体现出来。

对此,很多科学家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长时间运作的。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6)

金属球在其中来回摆动

对牛津电铃工作原理的猜测

金属球能够来回摆动,依靠的就是两块电池的电力

简单来说,就是当金属球碰到其中一个铃铛时,上面就会携带正电荷

由于二者属于相同的电荷,于是就会产生细微的斥力,使得它被撞击到另一个铃铛上。

此时金属球身上携带的已经是负电荷了,于是它又会被另一边吸引。

就这样循环往复,牛津电铃已经形成了一个2赫兹震荡的周期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7)

大致工作原理

那么关于它是如何运行的,这两块干电池是否具有特殊功能,或者其内部的真实结构究竟如何等,我们接下来看看科学家们的猜测。

内部结构是解题关键

首先,科学家们只能从电铃的外观,进行观测。

因为自从电铃拿回牛津大学后,就一直没有打开过,所以隔绝空气可能是电池能够长久工作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池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硫磺,它的作用就是将空气隔绝,并且起到绝缘的效果。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8)

外部厚厚的硫磺

科学家们猜测这个电堆应该是赞博尼电堆,这是由朱塞佩·赞博尼在1812年发明的静电电池。

它的主要部分就是银箔、锌箔等金属箔和圆盘形状的纸构成,这种纸的一面涂上了二氧化锰,另一面涂的是硫酸锌

将这些东西叠上几千层,再用带有端盖的玻璃管进行压缩,随后就可以将其浸入熔融硫绝缘了

另外这些纸片的电压为0.8V,由此可见这个其中电池的电压可以达到几千伏。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9)

赞博尼电堆

尽管它能提供的电流只有纳安,但是由于其内阻很大,所以即便短路也不会将其烧毁。

并且金属球在铃铛之间的运动,只会传递很小的电流,因此电池的耗电量就会很少,如此才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

但是这仅是科学家们的猜测,因为关于电铃的详细说明和细节早已丢失了,所以除了将其拆除,对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只不过,现在科学家们不愿意直接拆除电铃,因为这个实验已经打破了多个记录。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0)

最耐用电池

不仅成为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实验,并且也是史上最耐用的电池

所以,现在只能等到电铃没电的那天,才有机会解开谜底了,但还需要多长时间,科学家们也未可知,我们也只能默默期待了。

电池的发展过程

那么现在市面上有那么多电池,根据材料的不同,应用的范围也不同,那么这些电池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呢?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1)

电池不断发展

现代电池已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在1800年时,意大利化学家亚历山德罗首次发明了伏打电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电器。

伏打电堆由多层锌和银组成,其中间隔浸渍水,是最早的化学电源,不仅为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还开创了电学发展的新时代。

但是此时的伏打电堆不能重复使用,于是在1836年时,因果科学家丹尼尔对其进行改良,将其中的电解液替换成稀硫酸,于是第一个不极化,并且能保持平衡的锌铜电池就发明出来了。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2)

伏打电堆

本着对资源重复利用的想法,法国物理学家普兰特在1859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可以充电的电池——铅酸电池

这个发明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蓄电池,为现代汽车引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由于此前的电池,用的电解液很容易泄露,所以不方便携带,所以1887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赫勒森将液态的电解液换成糊状,这就是最早的干电池。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3)

可以充电的电池

1890年,爱迪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发明除了可以充电的铁镍干电池,将电池的发明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的干电池已经逐渐发展了100多种,它们的功能和原理,其实就和伏打电堆一脉相承。

随着及时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经济发展,对于电池的使用越来越苛刻了,于是在1980年,古迪纳夫发明出了锂电池。

这类电池可以说是为现代电子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坚持的基础,锂电池的体积虽小,但是却可以提供最高的电压,密度也比此前的电池更大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4)

锂电池

我们现在所用的手机、电脑,甚至电动汽车等,都采用了锂电池。

当然了,现代的电池一直处于发展状态,每一种电池的发明,或多或少都是为了弥补前一种电池的漏洞

而锂电池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因为它使用的电解液是一种十分易燃的有机溶剂。

所以这种电池经常会出现短路,甚至在高温的时候会导致爆炸的情况。

电铃的工作原理讲解(响了100亿次的牛津电铃)(15)

电池爆炸

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电池,还有一些并不在我们的使用范畴之内,比如核能驱动的电池,因为其带有的放射性元素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现在这些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电池,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够发明出那种,续航能力堪比牛津电铃的电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