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

对于佛弟子来说

交什么样的朋友会有限制吗?

佛门常说众生平等

佛弟子需要有选择性地交朋友吗?

如果你身边有“贪嗔痴”很重的朋友

你该怎么办?

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1)

无著菩萨曾郑重地教诫

修持菩萨道的佛子们

他告诉我们一定远离恶友

那什么才是恶友?

(恶友:让我们增加贪嗔痴的朋友)

恶友是修道路上的违缘

所以必须远离

远离“三毒具足”之人

修戒定慧丨灭贪嗔痴

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2)

为什么说要远离贪嗔痴很重的人呢?

因为他们内心中的贪嗔痴会与我们内心中的贪嗔痴起到互相重叠、交替增长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远离。

因为我们做到不到像济公那般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我们在修学佛法的路上,仍处于三毒具足的危险状态,所以交往贪嗔痴比较强烈的朋友时,我们很容易会被放逸、享乐、造业的习气所熏染,内心当中贪嗔痴的烦恼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令我们内心的三毒愈演愈烈,想要再回到修学的状态就会比较难。

远离”妨碍自己修道”之人

闻思修道丨解脱成佛

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3)

我们的身边肯定还有这样一类朋友,他们对于佛法没什么兴趣,会觉得听闻佛法没有什么用,也不让你去听闻佛法。

遇到此种情形,由于因为我们自己修学佛法的时间还不够长,内心的正见还未稳固,没有办法去反驳他人对于佛法的质疑,所以我们只能慢慢学修,闻思佛法。

我们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必须要经由闻思修的次第,通过戒定慧来调伏贪嗔痴的烦恼。

如果闻思佛法的机会都没有了,就不知道如何修行,不思维就产生不了对于佛法的定解,从而不能真正地调伏烦恼。如果完全失坏了听闻佛法的机会,我们又如何能够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呢?

当然,我们身边一定会有这样的朋友,甚至是至亲家人有时也未必能够理解与支持我们学佛,这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应该尊重家人的看法,然后耐心与他们沟通,如果沟通未果,我们可以选择不在他们面前做宗教仪式感强烈的活动,并以自己实际修为的提升来感化他们。

远离“破坏慈悲心”之人

慈悲待人丨利乐有情

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4)

一般大众,对于帮助与利益有情众生是没有太多热忱的。

虽然大多数人都会对自己的至亲有慈悲心、爱护心、怜悯心,但能做到把每一位众生都当做自己的母亲或是爱子般来看待却是比较困难的。

还有一些人,看到某个地方出现大灾难,或看到世间当中一些很悲惨的人,也会产生短暂的慈悲心,但是这种慈悲心并不周遍与广大。

如果交往没有慈悲心的人,我们的心也会逐渐变得麻木。如果你想帮助他人,想要发起利乐有情之心,但是身边的朋友却阻止你发这样的心,那么我们也要远离这样的朋友。

因为慈悲就是修行大乘的核心,也可以说其为根本。如果一个大乘的修行者,内心当中的慈悲心逐渐淡漠,最后没有了慈悲,那又如何修持利益有情的佛法呢?

结交“明师益友”

名师指点丨善友同行

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5)

修行的路上,我们不仅要远离上面那三种朋友,明师益友亦不可或缺。因为修行中我们总会遇到难题,当自己无法突破之时,就需要明师的指点与同行善友的帮助。

《梵网菩萨戒》里说到“愿得好师”。意在告诉我们修行要拜明师,这里的“明”是明了的明,就是明了佛法、通晓佛理的老师,而非“名”,不是有名气的老师。明师可以指点我们迷津,帮助我们继续走在菩提大道上。

《有部毗奈耶杂事》中,阿难言:“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办。得善友故,远离恶友,以是义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

阿难说在修行之路上,有时需要借助同行善友的力量,一些难关才能够跨越,不能承办的难事才能够成办,最终才能够得道。而正因为亲近了善友后,所谓的恶友也就自动远离了。

我们要发愿拜明师,还要祈祷有好的同行。同行是助道之缘,未悟道前,我们都需要同人志士之间的相互切磋,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在菩提大道上越走越远!

编辑 | 伊豆

摄影| 儒文、晓峰

责编 | 慧弘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上海玉佛禅寺,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佛弟子该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吗(佛弟子这三种朋友不能交)(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