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句解析(说尽世间好坏得失)

苦尽甘来递转,正强忽弱谁明?

惺惺自古惜惺惺,时运文章操劲。

无缝机关难见,多少笔墨偏精。

有情情处特无情,何是人人不醒!

这是《红楼梦》蒙府本里,第七回的一首回前词。在这一章回中,周瑞家的送走了刘姥姥,就去找王夫人回话。

谁知王夫人去梨香院,找薛姨妈唠家常去了。

周瑞家的寻了去,见姐妹俩聊得正欢,也不敢惊动。一扭头,就见王夫人的贴身丫环金钏儿,正在台阶上,跟一个刚留了头的小女孩玩。

等到周瑞家的去里屋,找薛宝钗说了会儿闲话,后来跟王夫人回完话。再出来时,只见金钏儿一个人在那儿晒太阳,便上前问刚才那个小女孩,是不是就是薛蟠临上京时买来的?听说当初为了买她,还闹出了人命官司?

金钏儿说“可不就是”。

原来刚才那个小女孩,就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

红楼梦名句解析(说尽世间好坏得失)(1)

说起这个英莲来,就像这首词的第一句,真个是“苦尽甘来递转”。

四岁那一年,被家里的仆人霍启抱着,去元宵集市上看了个花灯,就被拐子给拐跑了。后来拐子把她养到十二三岁,打算卖给一个叫冯渊的小伙。

这个冯渊,是当地一个小乡绅的儿子,家里薄有产业,父母也亡故了,又没有兄弟姐妹。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娶亲。

说来也是姻缘巧合,冯渊原本只好男风。

谁知一见了英莲,马上就痛改前非,还保证英莲过门后,虽然只是个妾,但他绝不再结交男人,也绝不再娶别的女人。

对于苦命的英莲来说,能有这样的一个归宿,可不就是苦尽甘来。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眼看着“甘”要来还没来,结果“苦”先到了。半路冒出个呆霸王薛蟠来,仗着自己有钱有势,竟然把冯渊活活打死,把英莲给硬抢了去。

所以说这世事的递转,岂是一个“苦尽甘来”,就能概括尽的?

万般无奈,英莲只好跟着薛家人,去京城里投奔荣国府。自此以后,英莲最大的心愿,就只剩下薛蟠能对自己好一点,将来的大老婆能容得下自己这个妾。

可惜对于一个苦命人来说,幸福终究就像水中的泡影:

看是看得见,摸却摸不着。

红楼梦名句解析(说尽世间好坏得失)(2)

说起来,何止是英莲,薛宝钗就不苦命吗?

薛姨妈之所以带着全家,从金陵来到京城投亲?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攀龙附凤,即便入选不了皇帝的妃嫔,好歹也给格格公主们当一个入学的陪侍,也就是伴读。

当然,薛宝钗自己心气也高,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表露无遗。

然而最后的结果呢?

虽然《红楼梦》的后40回因为散失,后人只能是推测。但根据她的判词,一句“堪怜咏絮才”,就说明她的命运也不好,终究不能得偿所愿。

不过,最命苦的,还是林黛玉。

六七岁时死了母亲,十一岁时死了父亲。当初她到荣国府,投奔自己的外婆贾母,用她父亲的话说就是:

“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可是结果呢?看多了眉眼高低,受多了冷暖人情。好不容易遇到个青梅竹马的宝哥哥,本想着一夫一妻过一辈子,却被人家金玉良缘给夺了去。

偌大的一个世界,似乎只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

这种苦,又岂止是命?

红楼梦名句解析(说尽世间好坏得失)(3)

此外,还有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他的父亲秦业,只是一个小官吏,再加上人也勤廉,之前请了个先生教秦钟,后来先生得病死了,就再也请不起了。

贾府有一个家塾,族中子弟可以免费上学,也有别的亲戚子弟。

秦业想不想让秦钟也去?

必然是想了,只不过一直没个由头。

恰好贾宝玉和秦钟,两人在宁国府一见面,就特别投契。于是没几天,两人就一起去家塾读书了。

自家不用花钱,儿子却可以有书念。

搁谁不觉得这是好事!

然而真的是好事吗?要没这一出,秦钟也不至于学那么坏。最后只落得一个,秦业被活活气死,而秦钟不久后也得病身亡。

这才真是“时运文章操劲”。

不是曹雪芹把《红楼梦》这本书,写得有多好,而是人生的命运和气数,原本就跟小说家书里的情节一样,都是一样的一个德性。

所以,什么叫好,什么叫坏?什么是得,什么是失?

攀上高枝就是好吗?赚得盆满钵满就是得吗?

我觉得,倒不如不去管什么好呀坏呀的,也不去计较什么得呀失呀的。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过好每一个现世的日子,就已经不枉来这世上一遭了。

本文为“索彦聊诗词”原创,欢迎批评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