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欢乐多(成语特辑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的字面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因生活舒适而忘了故国的蜀地。

成语欢乐多(成语特辑乐不思蜀)(1)

◆ ◆

【讲解】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贬义,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成语欢乐多(成语特辑乐不思蜀)(2)

◆ ◆ ◆

【典出】

◆ ◆ ◆

典出《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故事是这样的。

刘禅(207-271年)字公嗣,小字阿斗,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刘备之子。初由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死后,信任宦官黄皓,公元263年,魏军进迫成都,出降。后被封安乐公。

蜀汉灭亡后,刘禅全家被迁往洛阳,封安乐县公。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并为之表演四川地方的技艺。别人都感伤不已,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说:“一个人没有心肝,难道能达到如此地步吗?即使诸葛亮在,也无法辅助他得以长久维持下去,何况姜维呢!”贾充回答道:“如果不是这样,殿下又怎能吞并蜀汉呢。”

他日,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四川吗?”刘禅回答说:“我在这儿很快乐,不想念四川。”郤正听到后对刘禅说:“如果司马昭再问,你就哭着回答说:‘先人的坟墓都在四川,心中悲痛,无日不思回蜀’,如此可蒙蔽他。”

碰巧司马昭又问,刘禅就按郤正所说回答,司马昭惊异地说:“怎么听起来好象郤正说的话呢!”刘禅大惊,睁圆两眼说:“确实如您听说。”左右的人大笑不止。

成语欢乐多(成语特辑乐不思蜀)(3)

「他山」

蔡老师说,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被视为没心没肺的典型代表,成了他的标签,甚至还有了“扶不起的阿斗”的说法。但是最近我看到有些人对这种评价持相反观点。

他们认为古代的权利斗争过于激烈,曾经做过皇帝的人基本上不会有好下场,而刘禅是善终的,这是刘禅装傻卖乖的结果,可以说明刘禅很聪明。

但是蔡老师的看法是刘禅是真傻,真正的没心没肺。从两点可以看出来,一个是曹魏灭蜀汉时,刘禅自己首先投降,正所谓“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可见他从来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第二个是刘禅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多少杀亡国之君的传统,倘若他是在刘裕手上,恐怕再装傻也 是要被杀的。

说到刘禅的乐不思蜀,我就想到了东晋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他的“何不食肉糜”和刘禅的“乐不思蜀”一样成了他们的标记。

荒唐子说荒唐话,只碰巧在帝王家。

◆ ◆ ◆

【回・见】一段典故背后有一段故事,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下期再见!

◆ ◆ ◆

【留言・互动】

下节预告:何不食肉糜

下期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