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微创手术伤害大吗(术后症状确实有改善)

都市快报讯 今天,一位林女士向快报求助:家有三岁半的小朋友,晚上睡觉张嘴、打呼,最近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去当地医院检查,说是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因手术需要全麻,没有当场做决定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腺样体肥大微创手术伤害大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腺样体肥大微创手术伤害大吗(术后症状确实有改善)

腺样体肥大微创手术伤害大吗

都市快报讯 今天,一位林女士向快报求助:家有三岁半的小朋友,晚上睡觉张嘴、打呼,最近有日趋严重的趋势。去当地医院检查,说是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因手术需要全麻,没有当场做决定。

回来后跟周围的同事、朋友聊天,发现腺样体肥大的小朋友不在少数,但家长对于手术效果看法不一。有些家长觉得手术值得,做完手术确实改善了张嘴的问题,小朋友体质也变好了。但有些家长觉得手术没必要,因为做完手术不久腺样体又重新长出来了,白白受罪。

儿童腺样体肥大到底要不要做手术?

针对林女士的问题,我们咨询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多位耳鼻喉科、口腔科专家,请他们给出专业解答。

腺样体是人体免疫器官之一

儿童2-6岁时腺样体增生最为活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腺样体。“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具有和扁桃体相类似的形态和结构,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的交界处,是一种淋巴组织,属于人体免疫器官之一。” 浙大一院耳鼻喉科陈哲主治医师介绍,所有孩子的腺样体从出生后都会逐渐增大,在2-6岁时,腺样体增生最为活跃,所以该年龄段是腺样体肥大发生的高峰。10-12岁开始,腺样体逐渐萎缩,成年期基本消失。这一过程属于生理性腺样体肥大。

由于腺样体位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防线,且本身结构也凹凸不平,非常容易滞留细菌病毒,引起感染、炎症。腺样体发炎时会肿大,如果只有一次急性感染,那么腺样体肿大后就会逐渐恢复,但如果孩子反复感冒,或者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腺样体长期反复感染,就会出现持久且过度的增生,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就属于病理性腺样体肥大了。

腺样体位置特殊

给孩子带来多方面危害

由于腺样体所在位置特殊,上下联系鼻腔与咽腔,左右毗邻双侧中耳在咽部的咽鼓管开口,因此,腺样体肥大可影响上下左右的相关器官,给孩子带来多方面的危害。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勇主任医师表示,当腺样体组织异常增生肥大时,堵塞了上呼吸道,孩子会出现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夜间睡觉时情况加重,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而由于长期张口呼吸,久而久之影响颌面发育,孩子就会出现“腺样体面容”(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等),影响颜值。同时,因气道狭窄,大脑处于慢性持续性缺氧状态,孩子就会头昏脑胀,精神不佳。

“有的孩子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其实可能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听力所致。不是不想听,而是听不清。另外,腺样体肥大带来的后鼻孔堵塞还可能导致持续鼻塞,慢性鼻窦炎迁延不愈等。”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陈嘉副主任医师补充。

每天接诊100多个孩子

一半以上是腺样体肥大

李勇表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问题非常常见。在他的门诊中,如果是高峰时期,每天接诊100多个孩子,其中有一半以上(包括首诊和复诊)都是来看腺样体肥大的,基本集中在3-6岁年龄段。

浙大一院口腔科副主任林军主任医师也提到,“一到寒暑假,会有很多孩子因为龅牙、小下颌来我科就诊,一般这时我就会询问平时有无口呼吸的现象,再结合摄片,常会发现孩子存在腺样体肥大的问题。”

一年多以前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小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当时,小钱在体检时被发现牙齿畸形,需要矫正,被妈妈带来口腔正畸门诊。

林军对小钱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他面部狭长、上牙前突、下颌后缩,而且身高在同龄人中处于偏矮,精神状态也不好,一直在打哈欠。结合小钱从小睡觉就打呼噜,还长着嘴巴、流口水的情况,进一步检查,果然发现小钱存在腺样体肥大、扁桃体II度肿大的问题。

在林军的建议下,小钱到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接受洗鼻喷鼻及相关药物治疗等,同时在口腔正畸科进行长期的口腔肌肉训练、针对性的正畸治疗。一年多后,小钱的腺样体肥大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后续,小钱还需要在耳鼻喉科和口腔正畸科进行继续复查和治疗,并关注腺样体情况,如果症状加重,则可能需要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

腺样体肥大 到底要不要手术?

当孩子出现腺样体肥大时,家长的确会很纠结。不手术吧,腺样体面容、听力下降、反反复复的鼻窦炎……哪一种都折磨人;手术吧,腺样体是免疫器官,切掉之后孩子免疫力会不会下降?万一切了又复发不是白受罪?

“首先家长要走出一个误区,并不是一旦腺样体肥大就必须手术。孩子存在生理性肥大的阶段,如没有临床症状出现则不需要处理”陈嘉提到,一般来说,3-5岁的孩子,出现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如从未药物治疗,则可先行保守治疗,如规范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则可考虑手术干预;6-8岁时,是孩子腺样体增生的巅峰阶段,出现症状较多,综合考虑到对颅面骨发育等各方面的影响,手术干预较多;10-12岁,腺样体开始萎缩,到12岁时,大多退化。如果仍有肥大,应积极考虑手术。

当然,年龄并不是判断是否手术的标准,当症状比较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手术的利明显大于弊时,就应积极考虑手术。

对于家长关心的免疫问题,李勇表示,孩子的腺样体基本只在出生后3年里有一定的免疫作用,3年之后,免疫作用已经不大,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其他器官的免疫功能也在逐渐成熟。陈嘉也提到,虽然腺样体有一定免疫功能,但咽部的淋巴组织有很多,并不只有腺样体,切除腺样体后,其余部位的淋巴组织功能会相应代偿,因此,切除腺样体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免疫问题。

不过,陈嘉提到,腺样体是一个淋巴组织,没有膜进行覆盖,切除时只能够将某些影响通气的凸起部分切除。当呼吸道再次感染病菌,淋巴组织受到刺激,有复发的可能。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发的可能性较小,带来严重症状的可能也不大。

“腺样体的结构凹凸不平,本就容易滞留病菌、病毒,当严重到一定程度,原先的‘门卫’反而成了集纳更多病毒的‘叛军’,与其担心复发,先把‘叛军’处理掉才是更要紧的。”李勇也说到,随着目前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的发展,只要彻底清除腺样体,一般也不会复发。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