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里很经典的话(狂飙是好看就是三观不正)

前一段时间有一部爆火的电视剧《狂飙》,我有幸也看了,不过是在免费网站看的盗版的,因为没有开通爱奇艺的会员。打开一看很激动,心想:反派怎么这么有魅力啊!于是接着往下看,感觉不对劲,又心想:反派怎么可以这么有魅力?等到看完之后冷静下来细想一想,总感觉不太对劲,可见凡事怕的就是细想,一细想还真可能琢磨出点东西来。

狂飙里很经典的话(狂飙是好看就是三观不正)(1)

我认为现在的电视剧三观多少都有点不正,就拿《狂飙》这部剧来说吧,这部剧完全可以改名为《凤凰男的悲情的一生》、《一路狂飙的高启强》或者是《高启强奋斗史》,听起来更像一部励志大剧了。该剧中大反派高启强竟占了大量的戏份,比正派安欣的戏份还多了不少,可见编剧对大反派高启强有多么的偏爱,该剧大篇幅的描写了高启强的奋斗历程和个人魅力,而不着重于他的穷凶极恶的犯罪过程和犯罪手段,以及其所作所为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不良影响。

编剧把这么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描绘成了一个英俊帅气,聪明睿智,儒雅随和,热爱学习,喜欢吃鱼并且对爱情专一的形象,甚至还因为自己对该角色的喜爱而夹带私货,为他的犯罪想方设法来辩护,好像他每次干坏事都是出于被逼无奈,都是造化弄人,都是被命运的马车拖着走,而他自己却从没有出于主动犯罪的想法,好像一朵被人设计的白莲花。另外一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对反派祁同伟也是这么处理的,把反派描写成了悲情英雄,好像他们的一切犯罪都是出于不得已,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和眼泪,为这些祸国殃民的社会蛀虫变相洗白。另一方面却又把正面角色描写的或许简单化,脸谱化,把他们的人生经历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使正面角色的形象无法立体和丰满起来,导致观众在看剧时甚至对他们产生厌恶情绪。

狂飙里很经典的话(狂飙是好看就是三观不正)(2)

不由得想到以前影视剧里的反派往往让观众恨得牙痒痒,而现在的反派却让观众因为他们坎坷曲折的经历和丰富立体的性格而心向往之,而深表同情,而心疼的不行,甚至当成了人生导师,这难道不是有意或无意的让观众与犯罪分子产生共情吗?反腐剧不是为了惩恶扬善吗?搞那么多共情干什么?是要让观众向反派学习吗?可是哪怕再刻意引导观众跟反派共情,也改变不了其杀人犯罪的事实。

连反腐大剧都是这么个套路,其他类型的影视剧就更别提了,总的逻辑就是:反派如果犯罪的话,往往都是迫于无奈,都是被人逼的。以前的影视剧,大家会喜欢正派,比如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小兵张嘎。现在的影视剧往往把反派刻画的更出彩,使人们往往喜欢反派更多,而对正派却无感甚至厌烦,这不是混淆善恶吗?现在的编剧和导演就是这么引导观众的吗?这要把观众往哪条路上引导啊?殊不知影视剧也是艺术的一种,也要承担着社会责任,通过这种艺术来传递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这些编剧和导演可倒好,反其道而行之了。

我不禁在想,如果让现在的编剧去刻画黄世仁会是什么样子呢?按照如今的套路,我们天才的编剧肯定会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想像,我猜他肯定是这样写的:黄世仁本性善良,由于生活所迫,才欺男霸女和放高利贷的,因为喜儿长得水灵,于是乎又被逼无奈之下奸污了她。总之逻辑是这样的:我虽然杀人放火,坏事做尽,可是我本善良,全是他们逼我的,与我何干?

那么让现在的编剧刻画周扒皮呢,套用同样的逻辑公式,那就这样写到:周扒皮本性善良,被逼无奈当了地主,非他所愿的。 周扒皮之所以半夜三更起来学鸡叫,完全是因为受到了鸡的逼迫,但是他这么做也是出于好意,无非是为了帮助家里的长工早起晨练,保持身体健康。妥妥的一副大善人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我在这里也尝试着利用现在编剧的套路为黑心资本家洗洗白吧,尽量从文字上还黑心资本家一个清白,首先写资本家从小善良,妥妥就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白兔,通过自己的奋斗(俗称骚操作)赚到了大钱,开了公司,买了豪车洋房,迎娶了白富美,走向了人生巅峰,于是被逼无奈才去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每天平均打12小时的螺丝,最后还要为自己申辩道:"我本来不想这样的,都是被别人逼的,我本善良"。

按照编剧的这种逻辑,那不就是强行把反派洗白吗?这不是三观不正是什么?合着那些犯罪分子之所以杀人放火从来就不是出于主观的意图,完全是被社会逼的,完全是被别人逼的。把责任往别人身上一推,锅一甩,落得个心安理得,于是乎万事大吉,全剧终,完美!

现在的编剧们不得不说,真是太有才了!

狂飙里很经典的话(狂飙是好看就是三观不正)(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