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1)

这是个全国好多省都有的方言,“xiāng yīn”,意思为“便宜”。是哪两个字?为表述方便,先且用

“相因”。

本回,湖广渔夫与网友们交流下,“相因”是个什么来由?正确写法到底是什么?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2)

▲全国多省有这个方言词汇

相因(xiāng yīn),意思为“价钱便宜”“占到便宜”“实惠”。全国多个省份,东部江浙,南部云贵,西部川渝,中部湘鄂,以及山西、陕西等地,均有这个方言口头语。

小贩叫唤,“相因卖了,相因卖了!”——是说货物很便宜的卖了。

“我去超市买相因。”——我出去买点便宜东西。

“占我相因”——占我便宜。引申为“不当得利”。

日常交流中,还有“占相因”“捡相因”“吃相因”“充相因”“整相因”等用语。

“吃相因”有白吃白喝之意,当然也是占便宜了。

湖北江汉平原口头语“充相因”,指在称呼上被别人占了便宜,人格受损。如对方说话不礼貌,倨称“老子”。

▲写法多种多样

相因(xiāng yīn),虽然是多省方言,但不在普通话通用词汇中。因众多网友不清楚这个词汇的由来及内涵,又没有词典统一规范,这两个字写法,长时间各唱各的调。

在网络上,除“相因”外,还有香因、香赢、相赢、相宜、相应、相殷、香荫、相引等多种文字表述。

这些不同的表述,各有道理。有的是力求表音,有的力求表达词义。

湖北有不少地方,把这两个字写为“香赢”,从字面上符合“占便宜”词义。香,可引申为“好东西”,赢,指得利。

有人认为,应是“相殷”,殷,是丰厚之义,“相殷”,指得利丰厚,获得好处,符合“便宜”之意。湖广渔夫不认同这一解释,因为“相因”是一种老百姓口头语,不太可能这样“文气”,还不如“香赢”直白。

还有人认为是“香因”两个字。这个词出自成语“香火因缘”,为佛教语。香与灯火﹐为供奉佛前之物。香火因缘,谓同在佛门,彼此契合。“香因”有契合之意。但这个词用来指便宜,跳跃大了点。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3)

▲溯源:《金瓶梅》《三言二拍》里有相因、相应词汇

先说明下,汉语一词多义是普遍现象,“相因”也好,“相应”也好,有其本义,是古老词汇。“相因”有相袭、相关之义。“相应'有呼应、应该等义。本文讨论的是其“便宜”新含义由来。

目前查考,最早出现有“便宜”意思的“相*”词汇,是古典名著《金瓶梅》。

《金瓶梅》第一回中,潘金莲对武大郎说:

“贼混沌,不晓事的!你赁人家房住,浅房浅屋,可知有小人啰唣!不如凑几两银子,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却也气概些,免受人家欺负……”。

文中“看相应的典上他两间住”,“相应”可理解为便宜之意,也可理解为合适。

《金瓶梅》初版时间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距今400多年。《金瓶梅》是白话小说,不同于《三国演义》语言半文半白,《金瓶梅》用的是当时老百姓鲜活生动的市井口语。

几乎与《金瓶梅》同年代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里,也有相因、相应词汇。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三言”之一)之《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里,用“相因”一词:

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便道:“你这客人好欺负人!我偏要都买了你的,看如何?”

文中“相因”,意思清晰,即便宜、划算。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拍”之一)卷十一:

他就要买我白绢,我见价钱相应,即时卖了。”这里是卖家口吻,“相应”指价格合适,也可理解为划算、划得来。但这里不能理解为“便宜”。

近代豫剧《回龙传》中,有“买相应”词汇。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4)

《金瓶梅》所用方言,专家提出了山东方言说、江浙吴语说。

《三言二拍》所用方言,是江浙吴语。

这说明,“相因(相应)”这个口头语,在明代——可能更早的宋代元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

到底是哪两个字?

这个方言词汇到底该如何表字?

湖广渔夫认为,既然古典名著中,就有相关词汇,那我们就没必要再生造其他词汇了,

在相应、相因两词中选择即可

《金瓶梅》也好,《三言二拍》也好,其作者都是语言大师、文学大师,他们不会随便用词。

湖广渔夫分析,《金瓶梅》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中出现的“相应”,语境强调的是“合适”“划算”。

而冯梦龙在《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里,用了一次“相因”,三次“便宜”。

——“又见价钱相因”。

——“且说假公子得了便宜,放松那小姐去了”。

——“这位梁大官,又是贪便宜的”。

——“梁尚宾看这场交易尽有便宜,欢喜无限”。

冯梦龙为何要在这个短篇中,既用“相因”又用“便宜”?

湖广渔夫认为,可能相因与便宜两词,意思相近,却不完全等同。文中“相因”表述处,重在强调实惠、划算,与便宜词义不等同。

那这个方言词汇,是用“相因”,还是“相应”?

百年前,近代文学大师李劼人,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劼,音jié洁。

李劼人,原名李家祥,1891年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北黄陂。其先祖于清初逃荒入川,是“湖广填四川”移民一分子。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建国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5)

李劼人在其《天魔舞》中用了方言“相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但在小说《大波》中,李劼人用“相应”,还特别地加了一个“自注”:

“相应即便宜。有人写作相因,恐不如相应二字尚能表出相应于钱包的意思。这是四川人习用的一种方言。”

湖广渔夫赞同李劼人这一见解。从这个方言词汇的来源讲,应该是“相应”。

相应,有相适应、相宜、相契合之意

有一句俗语,“只有买上当的,没有卖上当的。”

无利不起早,卖方肯定要赚钱获利,赚得越多越好。买方若以较高价格买进,就吃亏了,就不便宜,价格与物品实际价值“不相应”。

“相应”是指价格与货物价值相适应,对买方来说,能做到“相适应”,就是便宜了。

当然,与便宜一词一样,后来“相应”又延伸出其他含义,但最初含义应该就是这样的。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6)

“相因”,从字面上难以理解便宜之意

但从方言表音角度,从约定俗成角度,从避免歧义角度(“相应”一词词义太多),湖广渔夫还是首推“相因”写法,次推“相应”写法。

所谓约定俗成,一是目前虽然该方言表字多种多样,但用“相因”二字更普遍些;二是比对经典文学作品,冯梦龙在“三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里,“相因”词义十分清晰。

再一点,经过数百年发展,这个方言词汇引申义越来越丰富,已不是最初“相应”词义那样简单。

但我们要明白,“相因”来由应是“相应”。(此点,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

各地方言大全一句话(便宜叫相因)(7)

首推“相因”写法,次推“相应”写法

▲“相因”与“便宜”并不完全等同

方言“相因”主要是便宜之意,但这“相因”与“便宜”两个词不能完全代替。

便宜,侧重指价格低廉。相因侧重划算、得利。因此,相因可用于买、卖双方,但便宜不能。

“这批货我卖的相因。”卖方语,不能用便宜替换。

四川说“吃相因”,指吃便宜的东西,或占别人的便宜。吃相因,也不宜替换说成“吃便宜”。

浙江温州有俗语“早走早相因,迟走打悔心”,意思是“凡事宜早不宜迟”。这里“相因”是得利、上算之意,不是“价钱便宜”的意思。这个俗语若改成“早走早便宜”,就不妥了。

“贪小便宜”,也不宜说成“贪小相因”。

等等。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