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杆的类型(是茬架还是)

搭杆的类型(是茬架还是)(1)

“茬”与“碴”读音相同,含义相近,有时不太好区分。“碴”多指瓷器、玻璃、石头等硬的无机物碎裂后留下的破口,比如:碗边上磕儿个碴儿,小心别割儿手;电线断喽,看碴口像是用钳儿夹断嘞。也指破碎后形成的小碎块,如玻璃打碎了形成的玻璃碴儿、砸碎的冰块形成的冰溜碴儿等。还可以指嫌隙或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比如:他隔三岔五来找碴儿。“碴”有微小义,找碴儿就是故意挑毛病,找事儿,再小的由头也不放过,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意思。而“茬”的本义是指农作物收割后留在地里的茎和根,如麦茬儿、豆茬儿。后泛指草木等切割后留下的断面,比如:这棵树是才让人偷儿砍嘞,你看茬儿还是新鲜嘞。再进一步引申到人体,短而硬的头发或胡子,不管剪落的、剪而未尽的或是刚长出来的,都可称之为“茬儿”,比如:头发茬儿掉袄领里喽,刺挠死个人;他嘞胡茬儿碴人。不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形容胡子杂乱用的是“胡子拉碴”,“碴”用在这里,明显理据不足,应该改为“胡子拉茬”才对。“顺儿茬儿”就是同纹理一致的方向,“戗儿茬儿”指同纹理相逆的方向,比如:他是个顺毛驴,你得顺儿茬儿摩挲,不能戗儿茬儿。黄县话有个词儿叫“斜码茬儿”,意思就是斜着茬儿,比如:芹菜要斜码茬儿切才好入味儿。“白茬儿”一是指农作物收割后没有再播种的地,如白茬儿地。二指露着纹理、未经油漆的木制器具,比如:这五斗橱漆嘞不好,还露儿白茬儿呢。三指未用布、绸等缝制面的皮衣,如白茬儿老羊皮袄。《现汉》(第7版)认为,“白碴儿”同“白茬儿”的第二个义项,这是错误的。白碴儿仍与瓷器、玻璃、石头等硬物有关,指破碎后生成的白色小碎块,比如:凉喽嘞胡汤饼儿一咬一个白碴儿;地冻嘞梆儿梆儿硬,一镐下去就是一个白碴儿。大骨架的人骨头粗大,黄县话称之为“大骨茬儿”,又称为“大骨棒儿”。“对茬儿”又说作“对茬口儿”,原意是指木头等对上断面,后来比喻说话口径一致,比如:他俩嘞话对不上茬儿;他俩嘞话能对上茬口儿。“茬口”还有时机的意思,比如:现在正是个茬口,过儿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喽。

农作物每收割一次,就留下一次茬儿,所以在同一块地上,作物种植或生长一次叫“一茬”,比如:这块地种儿一茬麦儿,还要种一茬苞米。在发明玉米套种耕作法之前,为增加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黄县地区的做法是在收完冬小麦后,掐一些春茬地瓜的蔓儿插到麦茬儿地里,这样长出的地瓜称为“麦茬儿地瓜”,生长期相对较短,干物质较少,蒸煮时不耐火。有些水果比如玫瑰葡萄和葫芦梨,熟得比较早,摘了第一茬后还会赶在秋天再长出一茬,这称作“二茬”,比如:玫瑰葡萄二茬儿有点涩。在黄县话里,“二茬儿”还有一种带贬义的用法,指再婚的男女,比如:他俩都是二茬儿。“重茬”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同样的作物在同一地点长期生长,植物自身携带的病菌会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容易破坏后种作物的根系,影响植物生长。再者同一作物吸收的营养元素也是相同的,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失衡,造成作物营养不良。不少作物如豆科植物、瓜类、草莓以及三七、人参等中草药,都特别忌讳重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倒茬”,也叫“换茬”,即轮作,比如这块地今年种了地瓜,明年就改种花生,几年以后再轮回来。在黄县话里,“重茬”还有另个一个意思,特指感冒未好利索又再染风寒,比如:我感冒重儿茬喽。

“茬”还有一个义项,指提到的事情或人家刚说完的话,比如:这么些年过去了,你还记得那茬儿啊;他顺着她嘞话茬儿说下去;不理他那茬儿。接上别人的话头叫“接上话茬儿”,比如:没人接他嘞茬儿;你什么都知道!别人说什么你都能接上茬儿。接着别人的话头说话叫“搭上茬儿”,“搭茬儿”也有插话的意思,比如:大人说话,小孩儿别搭茬儿。“嘴茬儿”指口才,比如:他嘴茬儿厉害。

“茬”还特指某一类人或物,比如:他可是吃出来的茬儿(意思是吃多识广)。“茬儿”可以指顾客,比如:找个茬儿卖儿它。可以指对象,比如:你帮俺闺娘找个茬儿。甚至也可以指工作单位,比如:你帮我找个茬儿上班。“大茬儿”指大的主户,比如:这下遇儿大茬儿喽。“善茬儿”指好对付的人,多用于否定,比如:他不是个善茬儿,你别惹乎他。“熊茬儿”指没本事的一类人,也多用于否定,比如:你看走眼喽,他才不是个熊茬儿呢。“吃茬儿”和现在常用的“吃货”意思不太一样,“吃货”多指好吃的人,而“吃茬儿”多指饭量大的人,比如:真遇上个吃茬儿喽,这么一大盆面条还不够吃嘞。“硬茬儿”指很难对付的一类人,比如:遇到硬茬儿了吧?“生茬杠儿”指的是新做某项工作,对工作还不熟悉的人,比如:他还是个生茬杠儿,你要多带带他。“杀茬”指能解决问题,管得住调皮捣蛋者的人,比如:他这个人够儿杀茬喽。也用来指很好用的工具,比如:这把镢够儿杀茬喽,刨起来一下是一下。“压茬”的意思也差不多,指一个人有威信,能压得住场面。“压茬”还有连续不间断的意思,比如:学校嘞日常教学工作要压茬进行。“断茬”指事情中断或后继无人,比如:老黄县话70后还能说上一些,80后基本就断儿茬喽。“地茬儿”泛指一地的水土,比如:长把梨是地茬儿货,一棵树一个味道。黄县东渠的黄瓜、大隋家的小米、蒋家的樱桃、潘王的韭菜、黄城阳的苹果、马岭塂的桑葚儿、北沙姚家的西瓜、北皂的玫瑰葡萄、镇沙的巨峰葡萄都非常有名,这都属于地茬儿货。

顺带说一下,在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里,有一句老北京话叫“茬架”,就是约架的意思,两个人或两帮人互相瞧着不顺眼,约好时间地点打架,这叫“茬架”。像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MMA(综合格斗)退役选手对战太极拳大师一事,网友戏称“茬架半年,KO十秒”。其实这里的“茬”是要写作“碴”的,因为不管找碴儿也好,有碴儿也罢,这些嫌隙和事由都是最终导致“碴架”的原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