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钢材重量差异怎么入账(计价时要多个心眼)

采购的钢材重量差异怎么入账(计价时要多个心眼)(1)

一般钢材计价分为过磅价和检尺价:

  • 过磅价是指钢材买卖过程中,钢材计算重量方法为用地磅等计量工具直接测钢材的实际重量,以实际重量计重销售钢材时的价格为过磅价;过磅价也称为检斤价。
  • 检尺价是指钢材买卖过程中,钢材计算重量方法为理论计重,按照理论重量计重销售钢材时的价格为检尺价;检尺价也成为理计价或者理重价。

钢材出现下差则主要出现在以检尺价中。

各种类别、材质、规格的钢材,国家均有生产标准,各钢厂按照国家标准 生产各种钢材,但国家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允许有一定的上偏差,或者是上差,或者是下差(也叫负差),因此各钢厂生产各种钢材上差或者下差不同,导致钢材的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有偏差。

绝大多数钢厂生产钢材产品均有下差,一次大多数品种钢材理论重量是1吨实际重量并不足1吨,因此理论重量计价或者叫检尺 价要低于过磅销售时的价格。下差或负差是理论重量为一吨的钢材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之间的差。

下差=(钢材理论重量-钢材实际重量)/钢材理论重量)*100%;

举例:某厂生产Φ25mm螺纹钢, 理论重量是1吨,即1000公斤,实际过磅重量为0.95吨,即950公斤,则该厂家生产Φ25mm螺纹钢的下差=(钢材理论重量-钢材实际重量)/钢材 理论重量)*100%=〔(1000-950)/1000〕*100%=5,即有5个下差,或者直接说该厂家所生产Φ25mm螺纹钢有50公斤下差。螺纹钢、焊管、无缝管、型材、棒材等产品理论计重现象较多。

所以下差就是钢材的理论重量高于钢材的实际重量。

再具体地说:1个下差就是一百公斤差一公斤,3个下差的就是差三公斤,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跟工地也就是施工单位的交货方式有关;如果是检斤,这下(负)差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但是如果是检尺,这下(负)差就是经销商的额外利润,不要小看这区区几公斤,如果是一个大工程,说一个大的,北京的奥运工程中在建的‘鸟巢工程’其计划用钢材是11万吨,如果用这些有3个下差的钢材,这里实际钢材用量,要少用 3300吨。也就是说11万吨的钢材,里面被人无形中抽走了3300吨。还可以说,十万六千七百吨的钢材顶十一万吨的钢材用。这里钢材的米数没有变化,根数也没有变化,只是钢材的粗细有了变化。还记得哈尔冰阳明滩大桥被货车压塌事故、连霍高速爆炸义昌大桥坍塌事故么,耸人听闻吗?还很恐怖吧......

所以采购人在采购时要计算重量时要详细问清钢厂或者经销的计价形式,如果是检尺的话,下差是多少;或者尽量以过磅价来计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