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

一、巴斯夫基本情况

(一)公司概况

巴斯夫集团是一家于1865年成立的国际领先化工公司,在化工领域是公认的国际巨头。巴斯夫从染料产品起家,经过150多年的发展,目前所经营的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品、塑料、功能化学品、农用营养品、原油和天然气等众多领域。巴斯夫产业遍布全球,目前拥有员工111047名,一级供应商近70000家,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350家全资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同时经营六个一体化基地和240个额外生产基地,其中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一体化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总厂。2015年,巴斯夫公司以787亿美元的化工销售收入连续第十年位居榜单首位。从目前全球化工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若干年巴斯夫将继续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

(二)发展历程

巴斯夫于1865年创立于德国莱茵河畔,以制造染料起家,1900年初加入化肥行业生产,1920年在高压合成技术上实现突破。1945年,经历二战重建后,公司进一步发展塑料制品,随后进入石油化工领域,开启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此后几年,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逐渐成长为全球知名的化工巨头。在成长为国际化工龙头企业后巴斯夫正在向气候中和型企业转型,将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三)股权结构

从股权结构上看,巴斯夫是全球拥有高自由流通量的最大上市公司之一,现拥有股东数超过80万。但从地区和持股比例来看,巴斯夫股权相对分散。巴斯夫股东主要分布在德国,占总股东的48%,机构投资者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截至2017年底,公司前十大股东共持有1.94亿股,占公司总股数的20.9%。在股利分红方面,巴斯夫近年来分红水平逐年上升,从2012年到2021年,巴斯夫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从2.6欧元上涨到3.4欧元。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2)

巴斯夫前十大股东

(四)经营情况

巴斯夫下设六大业务部门:化学品部门、材料部门、工业解决方案部门、表面技术部门、营养与保健部门、农业解决方案部门。各部门下同时设有细分业务,业务范围广阔。差异化的业务部门结构使得巴斯夫拥有全球化工公司中最多样化的产品组合。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3)

巴斯夫业务部门及细分业务

近年来,虽然经历了全球经济的各种变化和新冠疫情的冲击,巴斯夫的营业收入仍维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2021年,在全球工业经济恢复的大背景下,巴斯夫的业务恢复非常强劲,销售额与收入均大幅增加。2021年营业收入786亿欧元,同时盈利能力恢复显著,归属于巴斯夫股份公司股东的税后收入为55.23亿欧元,实现扭亏为盈。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4)

巴斯夫近十年营业收入及增速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5)

巴斯夫近十年净利润及净利润率

从经营的地区来看,欧洲仍是巴斯夫最大市场所在地。但巴斯夫正不断推进在亚洲和北美的研发活动,促进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的市场增长。

从营收的产品结构看,在2020年与2021年表面技术均为营收贡献最大的部门,2021年表面技术部门、材料、化学品业务占比相比2020年均有增长,而农业解决方案、工业解决方案与营养与保健业务营收占比有所下降。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6)

2021年(内)、2020(外)分地区营收占比对比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7)

2021年(内)、2020年(外)分产品部门营收占比对比

二、巴斯夫战略解读

(一)发展战略重点

巴斯夫2021年战略目标涉及盈利增长、气候保护、可持续产品组合、资源高效与尽责生产、尽责采购、员工多样化六大方面。其中重点目标是将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收益每年提高3%-5%;保持高水平的自由现金流,每股股息逐年增加;到203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5%。

为了实现新战略目标,巴斯夫确定了六个战略工作领域——创新、可持续发展、生产、数字化、产品组合、员工,以此为基础开展公司活动。

(二)战略解读

1、巴斯夫持续推进基地化和一体化发展战略,这是巴斯夫一直以来的关键优势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保证。

生产一体化的运作精髓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众多副产品作为其他产品生产的原料,从而实现廉价副产物的高附加值应用。其优势在于一体化体系能智能连接和管理各个生产装置,创造了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效价值链。

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不仅能够降低工业园运营成本,其绿色减碳和循环经济理念也符合未来化工工业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8)

路德维希工业园一体化产业链图解

2. 巴斯夫有效运用一系列大规模的兼并、联合、收购、剥离、资产互换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段,及时对业务、地区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投资组合,加快资源向核心业务和重点区域有效集中,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2021年巴斯夫的投资组合调整措施包括:成功整合从索尔维收购的聚酰胺业务,进一步巩固在工程塑料领域的地位;完成对Vattenfall海上风电场49.5%的收购;将颜料业务剥离给精细化工公司DIC等。

巴斯夫重点以合资推进投资项目落地为主。合资不仅帮助巴斯夫更好与当地接轨实现本土化,取得当地资源支持,还能提升合作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达成合作共赢。在加大创投的同时,巴斯夫也重视资源的有效分配,将更多资金分配给盈利能力强,能使公司价值增长的业务板块,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型业务,构筑巴斯夫持续发展动力,并发掘弱盈利能力的板块,减少资金分配。

3.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的核心,也是巴斯夫近年重点聚焦的战略方向,贯穿整个价值链。

巴斯夫致力转型成为气候中和型企业。基于一体化理念,公司从价值链着手全方位,多角度寻求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措施。为此巴斯夫启动碳管理项目,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研发减碳技术、优化生产过程、设立全新专注于低碳、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净零加速”部门,多管齐下助力推进碳减排计划,迈向碳中和之路。这一系列减碳措施成效显著,巴斯夫二氧化碳与温室气体排放量自2017年来锐减。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9)

碳管理项目六大重要研发技术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0)

巴斯夫减碳目标

4.在整个组织内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使业务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

将客户置于其决策和活动的中心,与客户进行更紧密的对话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5.将数字化融入巴斯夫的DNA。

长期以来,巴斯夫都一直致力于利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为客户创造额外价值。巴斯夫在数字化的进程中提升速度、深化影响、扩大范围,从而领先于化工行业的同行。

截至2021年底,巴斯夫已经在全球340家工厂引入了增强现实解决方案。数字化已成为巴斯夫产业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生产制造、供应链、运营、研发等各个领域都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1)

数字化应用领域与相关技术

6.细分市场调整向一体化靠拢,更加关注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相关的产品业务技术研发。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2)

巴斯夫2021年细分市场战略

三、巴斯夫研发创新战略与体系

(一)研发战略

巴斯夫一直致力于研发创新,完善优化研发体系,利用技术优势构筑高进入壁垒,以此巩固和增强巴斯夫的市场优势地位。同时研发对于巴斯夫可持续发展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2021年巴斯夫在研发领域的战略要点可总结为三点:

第一,建立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巴斯夫以位于总部路德维希的中心实验室为核心,在全球范围内设有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多个研究中心。同时巴斯夫拥有由顶尖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组成的全球一体化研发网络,并设立八大学术联盟与多个研究小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研发一体化框架之内,巴斯夫各机构间互相协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第二,加强技术研发战略联盟,加快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巴斯夫和陶氏化学,以及力安德化学和住友化学分别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有效助力双方在原有技术优势基础上,加紧研究新一代突破技术。

第三,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降低前瞻性技术研发风险。巴斯夫在研发体系中成立了未来业务发展公司和风险资金公司,关注高增长市场对新材料需求的潜力和要求,为创新性研发业务提供利于规避风险的投融资服务和支持。

针对以上战略,落实到具体研发措施上来说,巴斯夫会进一步推动创新加强现有技术和不断开发新的、对业务部门具有核心意义的关键技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加大创投助力研发;开展全球研发活动,继续推进在亚洲和北美的研发活动,以区域市场增长为重点,加强研究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

(二)研发体系

巴斯夫目前拥有三大全球研发平台:欧洲的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平台、亚太的先进材料与系统研究平台以及北美的生物科学研究平台。同时巴斯夫公司建立了以路德维希研究中心为总部,以许多分散的研发机构为分支机构的一体化、全球化研发网络体系。2021年,巴斯夫公司在全球70多个研发基地拥有10100名研发人员。巴斯夫还与大学、研究机构、工业伙伴及合资公司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大约有1950个合作伙伴,更是在全球拥有8个学术研究联盟。

2022年,巴斯夫将重组全球研究活动,进一步加强创新表现,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的行业特定需求。目前分配给三个公司研究部门的业务和应用驱动研究部门将被整合到运营部门中,而与运营部门相关的研究活动将被整合到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中央研究部门。中央部门与运营部门中的开发部门一起形成了全球技术研发一体化的核心,可以有效缩短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加速巴斯夫的有机增长。同时巴斯夫会从市场和技术两个维度考虑技术创新组织的设计研发。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3)

八大学术联盟一览

(三)研发支出

巴斯夫近十年来研发费用投入稳步增加。2021年研发支出为22.16亿欧元,比2020年增长1.3亿欧元。研发投入处于稳步增加的趋势。其中运营部门占研发费用总额的83%。其余17%与跨部门公司研究有关,重点是对巴斯夫集团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长期课题。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4)

近十年巴斯夫研发支出

巴斯夫研发流程(巴斯夫研究报告)(15)

2021年各部门研发支出占比

(四)2021年研发重点

巴斯夫当前研发创新重点关注可持续解决方案,以帮助客户减少碳足迹,高效利用资源,强化竞争力。基于此巴斯夫2021年将研发重点主要聚焦于以下五个领域:

第一、可持续食品供应:巴斯夫不断研究可帮助农民保护作物并确保产量的解决方案。目前,巴斯夫专注于管理和优化饲料配方并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数字解决方案。

第二、未来的移动性:巴斯夫正在研究正极活性材料,这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部件。目标是到2025年通过电池材料方面的创新将中型汽车的各项指标大幅度优化。

第三、循环经济:通过开发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增长与资源枯竭脱钩,并通过开发和实施循环解决方案来寻找生产和消费的新方法。

第四、气候友好型工艺:重点目标是到 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研究人员在开展多个减碳研发项目,并专注于将生物质、二氧化碳或废物整合为化学生产的原材料。

第五、可持续消费品:可持续发展从实验室开始为消费行业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2021年,巴斯夫通过研发活动在过去五年推出的产品创造了超过110亿欧元的销售额。从长远来看,巴斯夫的目标是通过创新产品继续显著提高销售额和收入。

四、巴斯夫的中国战略

(一)生产基地布局

巴斯夫从1990年开始便逐渐加大在亚太这一新兴增长型市场的资本投入。在全球众多市场中,中国市场是巴斯夫重点投资的战略市场,截止2021年,巴斯夫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共有6个,分别为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南京一体化基地、上海漕泾基地、南京基地、重庆基地、湛江一体化基地。

其中湛江一体化基地目前尚在建设中,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项目于2019年11月启动,于2022年9月10日首套装置正式投产,一期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年产100万吨乙烯及下游加工装置。项目建成后,广东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上海创新园是巴斯夫在2012年设立的研发生产基地,研究重点为先进材料、工艺工程和环境催化剂。此后巴斯夫一直在加大对上海创新园的投资,上海创新园逐渐成为巴斯夫全球和亚太地区的研发枢纽,支持亚太地区主要行业的创新研发需求。2021 年 4 月,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扩建内容包括新建一幢研发大楼和一幢研发技术大楼,预计于 2023 年初竣工。届时,巴斯夫在上海创新园的总投资将达到约 2.8亿欧元。

(二)投资情况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45%的世界市场份额,已经是最大的化工市场,未来将在更大程度上拉动全球化工生产的增长。巴斯夫也越来越将投资重点放在中国市场,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拥有 26 个主要全资子公司,10 个主要合资公司,迄今投资超过 80 亿欧元,建立了具有竞争力的本土生产、市场营销、销售、技术服务和创新网络。2021年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重点战略投资项目有两个,一是拓展与中国石化的合作扩建南京一体化基地;二是与杉杉股份成立合资公司,服务电动汽车电池材料市场。

五、巴斯夫成功经验

(一)一体化基地打通全产业链

巴斯夫通过建设一体化基地有效降低成本,维持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持综合竞争力,同时围绕生产一体化逐步将一体化理念推广到工业园物流和能源的一体化,以及整个巴斯夫集团的创新研发一体化。

(二)利用资本运作强化公司竞争优势

巴斯夫运用资本运作手段把基础型业务剥离出去,实行独立的专业化运作,合理分配资源集中于发展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业务,快速实现自身业务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三)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创造额外价值

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供应链、商业运营、研发等多个领域,为巴斯夫整个产业链以及业务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以客户为中心调整公司组织结构

在组织内将业务、客户需求和研发紧密结合,将生产研发具有共性、应用领域相近的业务组合在一起,利于公司找准每个业务板块的市场定位和发展道路,同时精简组织结构建立适应不同竞争环境的高绩效、高效率组织。

(五)重视研发创新,全球化布局持续开拓中国市场。

巴斯夫与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密切合作构成研发一体化结构体系,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聚焦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领域加强产品创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