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

  编者按:11月9日至11日,“壮丽新时代·百家媒体百篇美文书写仪陇新变化”联合采访活动在四川省南充市东北部县城仪陇县进行,本县记者应邀前往参加。仪陇县是朱德同志的故里,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等多项称号,该县还依托境内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农业产业发展步入了一条快车道。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1)

  “弯弯的河水从天上来流向那万紫千红一片海哗啦啦的歌谣是我们的期待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2)

  立冬时节,恰逢周末,走进黎明村橘香苑,村里的妇女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跳着广场舞,舞台下是一群看热闹的老人们和孩子们,更有从外地赶来这里旅游参观的客人。

  黎明村是四川省南充市朱德故里仪陇县日兴镇的一个偏远山村,距离仪陇县有30多公里的路程。这里在2014年以前,是一个全国重点贫困村。全村305户931人中,就有贫困户47户153人。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3)

  “过去,我们这里是‘山高石头窝,出门就爬坡;挣钱无门路,光棍特别多。’不过,现在大不同了!”陈玉林是该村党支部书记,他用一口浓厚的四川话介绍,村里幅员面积有1.5万平方公里,但耕地仅有1500亩,因为大都外出务工,这些田地闲置居多。

  2014年,仪陇县开始启动扶贫工作,为了啃下村里头“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硬骨头”,县里派驻了“五个一”即每个贫困村有一名县级联系领导、一个帮扶单位、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第一书记”、一名农技员等帮扶力量,针对贫困人口开展对口帮扶。

  “五年来,我们成功摸索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脱贫道路,使贫困户真正实现摘帽脱贫。”陈玉林透露,在脱贫攻坚中,黎明村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刀作用”,深入推行“五带五强”工作方法,有效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和黎明村的发展活力,建设起体现农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农村风貌的“秦巴山区最美村落”,切实让贫困户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暖心变化。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4)

  今年44岁的李成权就是这“暖心变化”的见证人之一,也是感受温暖最深刻的贫困户之一。作为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原来,他一家5口人挤在山上简陋破旧的土坯房里。上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下有两个上学的女儿,妻子身体又很不好,一家重担全压在李成权的肩上。

  “当时,我只能靠着到外省去打工挣钱,勉强养家糊口。”李成权说起往事,皱着眉头。不过,他又很快又舒展开愁容,高兴地说起这几年的翻身历程。

  2017年12月,在上级政策的帮扶下,和其他贫困户一样,他们一家彻底告别了山上的土坯危房,搬进了该村统一规划的异地搬迁二号聚居点橘香苑,房子上下两层100多平方米,村前是平坦的水泥大道,门口是郁郁青青的小菜园,环境好,空气好,住的舒坦又温馨。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5)

  “安居”才能“乐业”。在给李成权等贫困户“输血”的同时,为了让他们能够自己“造血”,这一年,经仪陇县农牧业局引进,来自江苏连云港的金公果业有限公司投资约450万元,流转村里1000多亩的闲置土地,开发建设“脱贫奔康柑橘采摘产业园”,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集体经济收益,还能通过入股每年获得固定分红。

  “现在,我不用背井离乡跑外省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眼下,柑橘园一片金色的累累果实,来此体验“采摘乐”的游客络绎不绝。李成权一边帮助游人采摘,一边欣慰地说,他现在一部分时间到金色柑橘园去务工,一部分时间用来给人家装修房子,还可以发展食用菌种植。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有收入稳定的“业态”,这是当地许多贫困户想都不敢想的。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6)

  “我现在的收入一年至少5万元,不愁吃,不愁穿,房子有的住,孩子上学有补助,家人看病有照顾,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啊!”李成权眼里闪着泪花感动地说。

  “让当地贫困户脱贫,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还要让他们变得更富有!”党支部书记陈玉林表示,现在,他们依托柑橘采摘园、莲藕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等生态农业种植园,投入200万元建成了11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打造集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特色农产品及有机蔬菜品尝、垂钓、民宿等农业生产、生活、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相信不久,黎明村乘着仪陇县正在吹起的“全域旅游”这一股东风,大力发展“农业 旅游业”,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带动当地经济“更上一层楼”,村民们的日子一定可以越过越红火。

祁阳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漳浦农旅联姻)(7)

  据悉,在过去的五年,仪陇县紧扣“10.03万人脱贫奔康、285个贫困村有序退出”这一目标,坚持实干导向、问题导向、民心导向、激励导向,开创性推进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县因地制宜确定了在贫困村发展生猪、水(干)果、粮油、蔬菜、有机蚕桑五大主导产业,实行“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差异发展思路,每个贫困村至少建一个产业园,全县已建脱贫奔康产业园349个,切切实实引导贫困户增收脱贫。2018年8月,该县实现脱贫摘帽。

来源:漳浦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