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鸿丽致青春(于鸿丽我的丑娘)

我的“丑娘”

◎于鸿丽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我的童年的记忆里,我好像从来不记得母亲闲下来的样子。母亲好像总是在忙,忙着纺绳挣工分,忙着喂猪喂兔,忙着给我们姐妹三人缝缝补补。即使是年三十的晚上,我的脑海中定格的也是母亲在灯下为我们缝套袖、缝袖口的情景。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好像从来没用过化妆品,我也从来不记得母亲穿过新衣服,母亲好像永远是那样:穿着肥肥大大的旧衣服,黝黑的皮肤,瘦瘦的。那时的我觉得母亲长得丑,甚至有一次,我天真的问母亲:“娘,你长得这样丑,我爹当年怎么能看上你?”年幼的我不知道当时才三十几岁的母亲是怎样的感受,只是现在娘每每提起此事,我都感到心酸酸的。“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当年的我,是怎样深深刺痛了母亲的心。

于鸿丽致青春(于鸿丽我的丑娘)(1)

母亲尽管不漂亮,但由于母亲的勤劳持家,父亲的能干,我们不甚宽裕的日子越过越好。母亲风风光光的为哥哥姐姐办了婚事,供我上完大学。

母亲虽然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对我们的教育却不亚于任何的教育家。从小她便教育我们对人要宽厚有礼貌,要孝敬尊重长辈,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从小她便教育我们要真正,不要贪图小便宜,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从小她便教育我们做事情要努力,不要耍小聪明。在她的教育下,我们姐妹三人尽管普普通通,但本本分分。

我们长大了,为人父母了,母亲又忙着帮我们拉扯孩子。

母亲为了帮我带孩子可真是煞费苦心。女儿身上有了什么坏毛病了,母亲没有严厉的批评甚或打骂,而是编了一个个的小故事来含蓄地教育。女儿十三周岁了,至今我还记得母亲为了纠正女儿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而自编的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小皮皮因为不讲卫生,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被学校录取。女儿愿意上学,不愿意当小皮皮自然要讲卫生了。这样的小故事母亲编了很多,每个故事都是那样简单朴素,但意味深远,是我这个做教师的所不及的。母亲为了教女儿识字,也是想了很多方法,拿着字卡当扑克,和女儿玩起带汉字的扑克。母亲还扮演“学生”让女儿扮演“教师”教她识字……漫漫冬日很无聊,母亲却采取了很多办法,教女儿学会了很多的汉字。记得我下班回来了,稚气的女儿拿着一个积木告诉我这个字念“言”,接着女儿坐直了身子,规规矩矩地举起右手说:“老师,我要发言。”原来,母亲是这样教女儿用这个字组词的。母亲只有小学的文化,她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她也不懂教育学、心理学,但我知道,她有爱——对我和女儿深深的爱。因此,母亲创造了她的教育神话,在她的教育下,只有三岁的女儿就认识了几百个汉字,而且不会普通话的母亲居然教的字正腔圆。难怪老公总是说:“你娘真是一个教育家”。

于鸿丽致青春(于鸿丽我的丑娘)(2)

其实,我知道,母亲不是教育家。她只是用她最原始的方式爱着她的女儿和她女儿的一切。我也知道,尽管我长大了,但在母亲的眼中,我永远是孩子,永远走不出她的爱和牵挂。

记得那年,我的手患了病,整个的手上都是脓包,脓包干了,手就开始脱皮,整个手血淋淋的,钻心地疼。我走了很多地方但还是没有治好,我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那个周日,我回到家,我的老父亲老母亲,正在用一个大大的石杵在一个大石臼捣着一种叫做“瓜大叶”的植物,然后将汁挤到一个盆里。原来,年迈的老母亲听人说,用“瓜大叶”的汁泡手,可以治我的手疾。于是便和父亲一起到田里到处找,然后刨起来,洗干净,再这样捣碎榨成汁。我不知道这个足有百斤的石臼他们是怎样找到,又是怎样运回家的;我也不知道这足有一脸盆的汁他们捣了多长时间。只是那石杵好重好重,捣来捣去好累好累。我哭了,在他们面前。

岁月如歌,年轮一圈圈雕琢着我们的生命,深深浅浅;岁月如歌,许多日子如潮水一般漫过双足,退去后便了无痕迹。

不知不觉母亲已经70岁了,有时一些想法如同孩子般幼稚简单甚至偏执。一次次我被母亲固执的行为和思想搞得很无奈,甚至气的发狂,一次次我和母亲争吵……其实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母亲老了。母亲老了,真的老了,老的太快了,快得有点让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做儿女的我们,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我会尽我所能让母亲的晚年过得更幸福。

于鸿丽致青春(于鸿丽我的丑娘)(3)

【作者简介】

于鸿丽,山东省莱州市金城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莱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读书写作,建立博客“蓝色鸢尾”,并笔耕不辍,至今有原创文章300余篇,60多万字,博客访问量达45万之多。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山东青年》、《烟台晚报》等发表文章50余篇。先后获得“烟台市最美家庭”、“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等殊荣。

编辑:张虎

壹点号烟台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