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

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这句话是古人的智慧,不仅警示后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更加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对“孝道”的看重,一语双关,教诲意义巨大。

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1)

“孝道”二字千斤重,不仅要对在世的长辈们尽孝,对已经仙逝的家族长者更要定时上坟祭祀,以表内心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我们国家,上坟祭祀不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其实在传统文化习俗中,一年至少还有三次上坟缅怀已经逝去的亲人的固定时间,它们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还有寒衣节。

清明节上坟祭祀,自然不用多做赘述。古语有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节日。

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2)

中元节还有一个别称,叫“七月半”,相信大家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在民间,这可是有名的“鬼节”,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中元节祭祖是有很深刻的寓意的,古人认为七月是一个吉祥月、孝亲月,所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与此同时,它也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接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的一个节日:寒衣节。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历法来计算,今年的寒衣节很快就要到来了,即农历的十月初一,也就是阳历的十月二十五日。

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3)

“寒衣节”这个名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毕竟没有清明和中元那么耳熟能详。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进行解释,是这样的: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礼记·月令》中,有关于寒衣节详细的记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仔细阅读一下。寒衣节标志着严冬的到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虽然都是上坟祭祀,但每个节日都有其独有的讲究,虽然只是在民间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发展至今,但这里面蕴含的深意是值得大家深究的。

比如即将到来的寒衣节,老祖宗早就有了忠告:上完坟以后,有三件事情最好不要去做,这具体是指哪三件事情,接下来我们就细细来分析。

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4)

首先,上坟结束之后,不要着急离开。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礼仪。虽然老祖宗要求“一步三回头”有些夸张,但至少应该在祭祀完成之后,在亲人的坟前稍作停留,这不仅是对已故之人的尊重和怀念,更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

因为这个季节里的山坡上,早就已经失去了春天的绿意,取而代之的是枯枝败叶,这是很容易燃烧的。上坟的时候难免会有烧纸钱的习俗,如果祭祀的人早早离开了,遇上刮风的情况,还在燃烧的纸钱就会被吹走,极易引发山林火灾,那也的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其次,不要让鞋子带走坟边的泥土。这个很好理解,毕竟阴阳相隔,已故亲人坟堆四周也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房屋周边,祭祀的时候让这里的泥土粘在鞋子上带走,一是不尊重逝者,二是鞋子的“鞋”谐音“邪”,古人认为是不吉利的。

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5)

那应该怎么做呢?祭祀结束之后,特别是在下过雨的情况下,应该把粘在鞋子上的泥土及时清理干净,怎么来的,就怎么离开。

最后,祭祀结束后,不要单独进入人迹罕至的小路。在农村,很多坟墓选址的时候都比较偏僻,年代久远后,杂草丛生,甚至连小路都失去了踪影,在这些地方行走,本来就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

老祖宗之所以这样要求,也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老思想的禁锢:认为上坟之后身上会沾上阴气,直接带回家是不好的,特别是行走的阴气重的小路上,更是不安全。

二是对上坟者的安全考虑,人迹罕至的地方,万一出现坏人,即便是呼救都没用。所以,应该尽量选择大路行走,沿途都有人家最好。

寒衣节都要上坟吗(老祖宗的忠告寒衣节上坟后)(6)

结语

寒衣节马上就要到了,要祭祀的人们可以做好准备了。但千万要以安全第一,老祖宗的三点忠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祭祀是为了缅怀和寄托思念之情,自己的人生安全是首要,记住忠告,去尽孝道,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所必须的。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