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

清明节为什么又称为“踏青节”?古代人过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在世人眼中就是一个祭祀亲友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祭祖节”,其实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北方人将“墓祭”称为“上坟”,而南方人则文雅地称其为“拜山”。虽然称呼各有不同但具体礼节和习俗却大同小异。

如果想要细致挖掘清明节诞生历史,其实就应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由于当时人类并未掌握大自然变化规律,所以对大自然中的天气现象以及节气变化都一无所知。在这种状态下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与祭祀行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1)

清明节作为上古时期一种比较传统的春祭礼俗,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敬畏自然、祭祀神明及祖先的使命。作为一个人与自然之间相沟通的载体,清明节其实也是上古先民思想与行为的一个缩影。作为既古老又传统的祭祀节日,时至今日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是清明节经历了沧桑岁月的洗礼之后,其性质不仅越来越丰富而且更趋向于民俗节日。虽然现代人在清明节这一天也依然遵循旧制祭祀先人,但是却赋予了清明节更多节日属性。踏青郊游、扫墓祭祖、植树插柳,以及放风筝、荡秋千等习俗应有尽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2)

清明节与踏青节的前世今生

1.“踏青”即“迎春东郊”

按照季节时间划分每年的三四五月是春节,而清明节到来之际正处于仲春时节。此时早已草长莺飞、百花齐放、莺啼燕语,在如此多娇的浪漫春天的吸引之下,蛰伏了一个冬季的人们都会在这个大好时节,走出家门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拥抱。

据《尚书·大传》记载:“春,出也,万物之出也。”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而清明节正好处于仲春之初正是大地一片祥和之时。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3)

“迎春东郊”就应该是清明节的前身,从此“迎春郊游于野外”就成为了一种,独具古代中国特色的礼制或习俗。如果按照“迎春”这一习俗的时间来看,此时应该正是野草青青、鲜花绽放之时,当这种习俗流行于民间之时就变成了“踏青”。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齐、鲁、楚三国,就曾有春季“踏青”的习俗,“放春三月观于野”正是“踏青”习俗的佐证。从周天子“迎春东郊”开始,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春季“踏青”,其实从根源上来讲都是农耕祭祀、迎春习俗的重要体现。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4)

2.“踏青”实则为“踏春”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踏青”其实就是古代的一种郊游习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在春回大地之时都会外出郊游。由于在郊外散步游玩之时会踩踏到青草,所以人们又将这种春日郊游称为“踏青”。

由于“踏青”发生在春暖花开之时,所以“踏青”又可以称为“踏春”。总而言之就是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到户外享受大好春光的古老习俗。实际上在上古时期“踏青”,其实还与春耕、择偶、祭祀等习俗息息相关。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5)

这主要是因为“踏青”其实还与“上巳节”有很大关系。所谓“上巳节”其实指的就是,母系氏族时期的一种择偶制度。这种制度有一点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相亲,每当春天来历之际年轻男女就会来到户外郊游,并在其中选择心仪对象成婚。

由于上古时期并未有婚姻礼仪,所以这种在春季出现的择偶制度,又可以被称为“群婚”现象。在“踏青”时节除了有“群婚”习俗之外,人们还会举办比较隆重的祭神活动。在此之后还会跳傩驱疫、求雨雩礼,这种因“上巳节”而形成的“踏青”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6)

笔者认为春日郊游、迎春祭祀、踏青等古老习俗,其实都是古人探索大自然的初级行为。因为他们无法掌控大自然所以就只能顺其自然,于是在这种契机的主导之下各种习俗开始诞生,而这些习俗其实就是古代先民的生活写照。

从西周时期开始人们就将“踏青节”称为“清明节”,亦或“踏青节”就是“清明节”。虽然在当时社会这两种节日并不在同一天,而且也因地区、时令不同,而导致“踏青节”的日期并未固定,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三日都曾是“踏青节”。

春秋时期由于清明节所代表的寓意更为全面,所以人们就将“踏青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随着时代变迁与朝代人更人们基本上都在清明节外出“踏青”,所以在这种契机之下“清明节”彻底替代了“踏青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7)

古代清明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清明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非比寻常。作为古代社会中最为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它的主要寓意就是通过祭祀已故先祖,进而表达后人对祖先的敬畏与爱戴。

据《尔雅》记载:“善事父母为孝”,虽然这句话仅有六个字但却寓意深远,父母活着的时候要“善事”才可以称得上为“孝”;贾谊在《新书》中也曾说:“子爱利亲谓之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8)

从这些史料中的记载可以得知,古人所谓的“孝”无外乎尊敬、赡养、侍奉。当至亲长眠于黄土之下时作为后人也不应该忘记孝道,这其实才是清明节可以渊源流传的重要意义。所以,清明节虽然有很多习俗但“祭祀”依然是主角。

1.清明节习俗之“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顾名思义就是缅怀已故先人,从实际意义上来讲好这项习俗就是“墓祭”。由于“扫墓”二字会给人一种粗俗不敬之感,所以后人为了表示对故去亲人的尊重,一般都会将“扫墓”称为“扫山”或“拜山”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9)

实际上如果从“墓祭”这项清明节习俗来看,其实就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简单说就是通过“扫墓祭祖”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以及崇敬之情。据史料记载“墓祭”习俗源于西周时期,并在历朝历代的改进中逐渐达到完善。

实际上清明扫墓习俗还存在南北之分,南方除了将“扫墓祭祖”称为“扫山”或“拜山”之外,还有“挂山”或“挂纸”之说,无论哪种说法其实表达的都是对祖先的敬畏之情。北方人由于性格比较豪放所以同样是祭祀,北方地区则直接称为“上坟”。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10)

按照民间习俗清明扫墓可以分为“家山”与“祖山”两大类,从“拜山”一词可以得知“山”在古代就是坟墓的别称。一般情况下祖宗三代之内的祖辈称“家山;如果是祭祀宗族祖先则称为称“祖山”。作为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直到现在依然十分隆重。

2.清明节特色习俗“踏青”

“清明节”又可以称为“踏青节”,所谓“踏青”其实指的就是在春天来临之际,野草繁茂、鲜花盛开、空气清新,在这种大好时节走出家门来到户外,真切的去感受春天到来之后的欣欣向荣。在鸟语花香、春风和煦的春日中,身心都可以沉醉于醉人的春色之中。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11)

“踏青”作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古代被称为“探春”或“寻春”。实际含义就是外出“探春”之际踩在草色青青的绿色地毯上,去真正感受春天到来之后的生机勃勃。在春天的拥抱中观赏春色、赏玩春景,绝对是一种沁人心脾的舒爽感受。

“踏青”这种古老的习俗主要源于,远古时期农耕祭祀以及迎春习俗。作为农业大国这种习俗从诞生伊始,就一直流传了几千年并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现代人过清明节时也会成群结队外出踏青,尤其是正处于热恋中的男女更是对踏青情有独钟。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对还是错(清明节为何又称)(12)

3.颇具童趣的古老习俗“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曾创作过一首《村居》,这首诗歌中就描绘出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画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歌中的“纸鸢”就是古代社会中用纸糊的风筝。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放风筝是清明节时,男女老少最喜欢的民俗活动之一。其实,放风筝虽然在现代人眼中看似是一种游戏,但是在古代社会,却是一种驱除疾病的重要习俗。古人相信将病人的病况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于天空并将拉线剪断,这样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

后来这种极具古代社会特色的习俗,逐渐发展成为流行于民间的郊游娱乐活动。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对放风筝这项活动十分热衷,甚至还形成了很多专门设计、制作风筝的组织。放风筝这项极具清明节特色的习俗,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在民间源远流长。

《帝京岁时纪胜》曾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这段记载写出了清代清明节时期的主要习俗,扫墓、放纸鸢、施放较胜都可以表达出当时的节日气氛。

实际上最古代社会放风筝最开始除了有祛病避灾的寓意之外,这种所谓的习俗活动其实还是一种“巫术”。《清嘉录》中记载:“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大意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结 语

唐末诗人杜牧曾写过一首《清明》诗,其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两句,其实就写出了清明节时期的主要习俗“祭祀”。古代人对清明节祭祀活动非常重视,所以在节日时期由于祭祀先人的缘故,很多人都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之中。

清明节作为古代社会中的传统节日,从诞生之日起其实就蕴含了很多寓意。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祭祀先人与祖先信仰之外,其实还与大自然中的节气息息相关。因为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之际,仿佛在告诫世人可以已经步入农耕时节。

【参考文献】

《清明节烧纸的由来》

《清明时节也“寒食”?》

《清明时节宜踏青》

《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