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

中学大课堂 2018-05-12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

溶解度曲线是全国中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但各地考查情况各不相同。现在我们就来挑战一下噢!

-1-

“七嘴八舌”说考情

■ 陕西中考说:必考。多以溶解度曲线结合实物操作图或者表格形式命题,每年考查的形式均不相同。近4 年均在18题题位考查。

■ 山西中考说:仅2017年未考。除2014年(溶解度表)、2011年(1条曲线 实物操作图)外,其余均是考查2种未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仅2016年在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其余均在填空题中考查。

■ 河南中考说:必考。 除2015年(溶解度表)、2010年(一种未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余均是考查两种未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4.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

2. (推荐河南、河北) a、b两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2)

  1. 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25 g固体a,所得溶液质量是125 g

  2. 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50℃时,100 g 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有

    18.7 g b物质

  4. 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

3. (推荐云南、安徽) 如图是一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3)

  1. 6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 g

  2. 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 P点表示60℃时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4. 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物质

4. (推荐江西)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4)

(1)t1℃时,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t3℃时把50g A 放入50g水中得到A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

(3)将t3℃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5. (推荐陕西) 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两种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5)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6)

(1)根据溶解度表格可知,溶解度曲线图中甲表示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

(2)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最好采取的方法是____(填“ 降温结晶”或“ 蒸发结晶”)。

(3)将t1℃ 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 升温到t2℃ 时,所得甲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 (推荐江西) 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至t2℃时现象如图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7)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8)

(1)分析图1和图2中的现象,判断符合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图3中的____(选填“a”或“b”);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

(3)t3℃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一定有晶体析出的是 _____ 。

7. (推荐陕西) 下表是 a、b两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9)

(1)20℃时,向 50 g水中加入25 g的固体a,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g。

(2)将3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____b(填“>”、“<”或“=”)。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0)

(3)如图所示,现有2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向烧杯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乙试管内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

1.C 2.C 3.B

4.(1)C>B>A (2)饱和 1:3

(3)B>A>C

5.(1)硝酸钾(或KNO3) (2)降温结晶

(3)小于

6.(1)a t2℃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甲 < 丙 < 乙

(3)甲和丙

7.(1)62.5 (2)>

(3)有晶体析出 不饱和

-3-

专家秘招赶紧看

一、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1)

要点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如: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方法指导:看曲线的坡度及走向,从左到右看曲线的走势是向上、向下还是平缓。向上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甲、乙);平缓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趋势不显著(如乙);向下表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丙)。

要点2: 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

如:P点表示: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50 g 。

■ 方法指导: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描述两条溶解度曲线交点所表示的意义时要指明温度。

要点3:溶解度大小的判断与比较

如: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为:丙>乙>甲 。

■ 方法指导: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离不开温度。过该温度对应的点作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看直线对应的交点的纵坐标:①该纵坐标为此温度下对应物质的溶解度。②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纵坐标越大,溶解度越大。

要点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相互转化

如:①t1℃时,将25 g甲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恰好形成甲的饱和溶液。②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 方法指导:

在一定温度下: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3)

②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4)

✪ 要点5: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比较

如:t1℃时,将40 g丙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 方法指导:计算公式需谨记: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5)

要点6:判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6)

要点7: 温度改变时,溶液中各种量的变化情况

如:t3℃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溶质质量分数:乙<丙

B. 溶剂质量:甲>乙

C. 溶质质量:乙>丙

D. 溶液质量:甲>丙

■ 方法指导:饱和溶液温度变化时:

(1)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曲线为上升型)。

① 若将饱和溶液降低温度,由于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② 若将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

(2)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曲线为下降型)。改变温度时,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与上述分析相反。

二、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溶解度口诀(中考化学9个要点)(17)

要点1:从表中直接读取信息

(1)同一物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氯化钠在10℃时溶解度为35.8g,在30℃时溶解度为36.3g。

(2)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 g。

(3)根据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幅度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随温度升高增长幅度较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化趋势为随温度增大而减小 。(仅变化趋势、不做数据对比)

要点2:溶解度表的应用

以表格数据形式考查两种物质(如Na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为20℃~ 30℃ 。

■ 方法指导:根据溶解度表,通过对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20℃以前,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30℃以后,NaCl的溶解度小于KNO3,则NaCl和KNO3 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一定在20℃~ 30℃之间。

来源:万唯中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