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1)

董明珠总是一身“浩然正气”,无论是在深耕的家电产业,还是涉足未深的汽车制造,董明珠每每“出手”,必然引起轩然大波。

不能否认的是,这位常常因为某些“言论”霸占热搜榜的女强人,确实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魄力”。在将格力推举至家电产业的龙头位置之后,董明珠并不甘心拘泥于一方天地,当汽车市场这块极具潜力的“蛋糕”飘出诱人味道,董明珠果断决定跨界造车。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2)

早在2016年时,董明珠便嗅到汽车产业的商机,她将珠海银隆看作开启新产业的重要“目标”。即便当时股东大会并未通过格力入股银隆,董明珠仍旧义无反顾以个人名义投资珠海银隆,成为仅次于大股东魏银仓的第二大股东。

据国内媒体报道,董明珠在回忆当时情境时曾说:“ 格力看中银隆,不是看中(魏银仓)这个人,也不是这个企业,是它的技术,它太符合我们大公交的需要了。”她当时便笃定的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多年被外资垄断,是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技术。

对中国汽车行业不看好,似乎是董明珠一直以来的心结,从2016年到2019年整整三年的时间,董明珠对中国制造仍然有所介怀。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3)

先是在央视的《对话》栏目中一句“中国汽车粗制滥造”引发汽车圈围观,后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慷慨陈词,用多重论据力证“中国汽车制造并非世界一流水平”。董明珠还放出话来: “如果是世界一流水平,那么建议大家都去买他的车。”

对于董明珠这个“半内行”人提出的“批评”,诸多中国汽车品牌大佬自然不予认同。他们集体提出反驳意见,并“邀请”董明珠来工厂实地考察一下,亲身鉴定中国汽车是否真的是粗制滥造。

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汽车大佬们既然敢于“下战书”,自然是对中国品牌“心中有底”。但对于初入造车圈的董明珠来说,她亲手助推的“珠海银隆”却是一个补不完的大窟窿。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4)

停工、欠薪、IPO失败,珠海银隆在董明珠入股后出现的种种弊病一直在累积,令她雄心勃勃的造车梦频频被泼冷水。这或许也就能够解释,董明珠为什么一直以来“炮轰”中国制造,从未熄火半分。

本着对自己当初豪掷千金的负责,董明珠进入珠海银隆后,曾对公司进行了专项的尽职调查和审计。在发现多宗不合规的财务账目后,公司管理层迅速于2018年10月18日对大股东魏银仓提起了民事诉讼。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5)

据相关人士爆料,在提交民事诉讼之后到公司采取行动期间,魏银仓转移资产、规避法律义务的行动愈发明显。对此,珠海银隆及时追踪,并公开宣布珠海银隆与大股东的交易内幕,同时对大股东及相关人员进行追索。

这一系列快刀斩乱麻的大动作,正是董明珠对珠海银隆丧失忍耐之后,对魏银仓的公开宣战。直至2019年4月25日,珠海银隆发布官微,大股东魏银仓现逃往美国、原总裁孙国华等6人也已被刑事拘留数日。

与此同时,魏银仓所犯下的“七宗罪”也被公之于众。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6)

骗取政府财政补贴资金1.1亿元,涉嫌诈骗罪;冒领公司补偿款1.5亿元,涉嫌犯罪;采购设备虚增价款2.6亿元,涉嫌职务侵占罪;虚构1.7亿元工程款的建设合同,涉嫌职务侵占罪;同一专利重复转让,公司损失9500万元及利息;债务抵销,公司损失3.75亿元及利息;货款无法收回,公司损失2.12亿元及利息。

珠海银隆被爆出的罪证从侧面力证了一个事实,在家电行业叱咤风云的董小姐,抬脚迈步到汽车圈后也是一如既往的“耿直”。

董明珠造车消息(粗制滥造一语成谶)(7)

对外,她斥责中国品牌“粗制滥造”,对内,她不顾负面影响“自曝家丑”。直爽、果决、不留情面,董明珠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正是脱胎于多年掌舵格力帝国的经验之上。

可惜的是,格力的成功并没有延续到董明珠的第二产业,怒斥中国汽车粗制滥造之后,董明珠自己的“造车梦”却一语成谶。珠海银隆这艘“残船”已然千疮百孔,这一次,它又将载着董明珠的“造车梦”驶向何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