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文化旅游地(文化旅游醉美呼兰河)

入夏,绵延起伏的拉哈山、风光旖旎的呼兰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兰西文化旅游渐入佳境,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兰州文化旅游地?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兰州文化旅游地(文化旅游醉美呼兰河)

兰州文化旅游地

入夏,绵延起伏的拉哈山、风光旖旎的呼兰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人,兰西文化旅游渐入佳境。

近年,兰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深挖文化底蕴,改造呼兰河,美化拉哈山,在这山水之间描绘出一幅醉人的百里长卷。东拓西展、南延北伸、中部崛起、板块发展,该县以拉哈山——呼兰河为主轴线,建设南起榆林镇马鞍山林安水库,北至北安乡五道岗,东至泥河水库、郝家城子,西至西北草原百里呼兰河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打造东北乡村文化体验的乐土,哈北乡村休闲度假第一驿站,高品味建设哈市“后花园”。

景区景点设施完善兰西县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初步形成了南山景区、东林寺景区、民俗景区和西北30万亩省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框架。南山景区建成了显佑宫、王子陵、水电站等景点和配套设施,是全市旅游景区的代表作;东林寺景区建成了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七级佛宝塔、千手观音殿、藏经楼、佛教文化一条街,景点错落有致、相得益彰;民俗景区建成了民俗文化展览馆、采摘园、民俗大道、乔家大院等景点设施,民俗展馆藏展品近4000余件,是全省最大的民俗展览馆。以黄崖子民俗村为代表的民俗游成为龙江旅游精品线路,黄崖子关东民俗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并荣获“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产业效益持续发力

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兰西县相关产业的催生和发育,注入了催化剂和强心剂。每年四月十八,兰西都把亚麻节和旅游节合二为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前亚麻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亚麻编织、刺绣、粘贴画等工艺美术品开发应运而生;以榆林筋饼、七星鱼、泥河鸭蛋、东北民猪肉等为代表的餐饮文化声名远播;兰西挂钱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家大院的建成,为弘扬闯关东精神搭建了平台,找到了卖点,兰西县成为闯关东精神的宣传阵地和教育基地。旅游产业给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贸物流业注入了新活力,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云集兰西县,兰西县的知名度逐步提升。兰西各旅游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达到5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增收2亿元。

科学规划绘就蓝图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兰西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依托地处哈市1小时黄金旅游半径的区位优势,深度挖掘呼兰河文化、宗教文化、金源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吸附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开发、呼兰河综合开发工程、旅游扶贫开发,对上争取项目,吸纳民间和社会资本,大手笔打造兰西核心旅游产品。兰西构建以呼兰河—拉哈山为中轴线的“百里呼兰河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带”,重点打造马鞍山锡伯文化集合区、黄崖子传统文化集合区、呼兰河文化水上游览集合区、南山道教文化集合区、东林佛教文化集合区、河口森林湿地文化集合区、十八湾村落文化田园生活集合区、泥河渔猎文化集合区、郝家城子金源文化体验集合区、西北草原风情集合区十大文化旅游产业集合区。目前,省文投集团初步与中国在线旅游三巨头之一的上海景域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今年预计投资1亿元,对兰西南山、东林寺、民俗村、十八湾等景区景点进行整体包装打造,并运用“互联网 ”技术营销推介。项目预计三年内可拉动该县7000人实现脱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