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用沥青铺路(中日皆用沥青造路)

从古至今,要说对于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项目,就不得不提道路的重要性,这也是众所皆知的关键存在。

那么,对于古人来说,一马平川的道路到底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日本为什么用沥青铺路(中日皆用沥青造路)(1)

一、道路影响着战争,接收消息闭塞

要说起道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李白的一首蜀道难的诗歌了,在这首诗歌里面,诗人李白描绘了西蜀的各种特殊的地理条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种难于其他地方的因素,才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结果和气势,也就是从根本上证明了蜀道难行的特点。

而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优势,也让这个地方有了难以攻破的天然屏障,这也是为什么每当中央政权不稳定的时候,率先宣布独立自主的总是西蜀的原因了。

而在这之中,位于西蜀的都江堰更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当年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才情了得,但却始终难以和曹魏相抗衡,也正是因为蜀国的弱小。

这也是道路闭塞带来的一个巨大坏处,交通不发达,人民群众很难踏出圈地,追寻和见识外界的东西。只能常年封闭在一个地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对于战争而言,虽说封闭可以避免外界的侵害,但同时也限制住了自身的发展,很难有将军能够带领手下的将士前往其他地方攻打别人。所以,这也是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事情有着难以预测的两面性。易守难攻不意味着好事,也不代表绝对的坏事。

而因为道路问题,在古代还衍生出来了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的统一战争从来都是由北往南。这背后的含义仅仅只是因为北方地势平坦,地势平坦尤其是牛羊马最适合生存的地方。

日本为什么用沥青铺路(中日皆用沥青造路)(2)

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一直用马匹作为代步工具,骑着良驹奔走在沙场,这才是双方真正的实力较量。不过,这一点在南方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南方不是像江南河流丰富,就是如云贵的崇山峻岭,从地势上便将战争瓦解得不是那么有气势了。

而这也形成了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南方人一旦脱离了山川河流的天然屏障,踏上北方区域,便很难与北人过上两招。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王朝根据地几乎会选择在北方建立的根本原因。

道路不发达,交通工具不发达,也就意味着消息的闭塞。不论是哪一位皇帝都不愿意自己收到的是过时的消息。这也就有了取得北方的统治权就等于取得了战争的先机一般。

那么,道路的重要性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领会到了,到了如今呢?

二、想致富先修路

和平年代,战争不再是一个国家考虑的根本因素,发展经济、文化才是。经济是直接影响人们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因素。于是,大力发展经济便是国家最初提出的口号,而改革开放也是如此。为此,也就有了响当当的口号,要想致富就要先修路。只有道路通畅了,物资才能转运出去,实现物资交换,才能将百姓的劳动成果变成钱。

这也是为何在战争结束后,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是修建交通要道的原因。在中国,称为基建狂魔的我们才是真正将建设公路进行到了底。

日本为什么用沥青铺路(中日皆用沥青造路)(3)

不过这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同样是使用沥青造路,为何中国修建的公路,总是在不停的缝缝补补,对比我们的邻居国家日本,简直被按在地上摩擦。

那么,为何日本就能在几年保证道路如同“新修”?而我国却是在几年时间里,一条道路很可能都是频繁“反工”。地上随处可见的修补痕迹让所有中国人习以为常了,最多也就感叹一句:“又要修路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日本的修路技术真的比我们高明许多?

三、国与国之间差的并不是技术,而是人口和使用程度的对比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不乏有崇洋媚外之人,总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我们国家什么都是差的。从文化、经济、教育等等各个方面,都对国家进行了大力的抨击,这些网络喷子,这些愤青根本就看不到祖国的客观原因。比如就拿修建公路这件事情来说,中国之所以一直都在缝缝补补道路,并不是因为修建公路的技术有多么差,而是因为实际情况决定了道路的频繁损坏,它是有客观原因的。

网络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个新鲜却蕴藏着无限商机的词语,物联网。而想要实现这个物联,高效便捷的交通就是首要先行的一步,这也就是致富修路的关键一步。

并且,物联的要求比从前更高,不仅需要有公路,还需要有高架,还要有高铁,这些都是决定物联能够成功变现的重要原因。而中国的高铁建设一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国人的骄傲,也是万千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换来的成果。

日本为什么用沥青铺路(中日皆用沥青造路)(4)

不过,虽说高铁建设成功了,但中国人建设的公路却一直是别人吐槽的存在。就拿以精致闻名天下的日本相比,中国在这个板块确实显得有点糙了。其实,这是人们普遍的认知,认为日本的技术是真的强于中国,至少在公路修建上,原因只是因为对方的公路几年来还能如新。

其实这样的片面认知是错误的,日本也是用沥青修路,不过日本领土狭小,而人员密集,因此所需的道路量并不多,他们也会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揣摩每一个细节。所以,在建设公路的时候,日本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准备,对于承包的公司,修路所用的材料,以及道路的规划等等,每一步都要规划得十分周全详尽。

然而,《易经》中曾说过:“人算不如天算,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日本修路也是这样的道理。为此,日本人从来不会等公路全部修建完毕才允许通车,而是边建设边通车。也就是说,先开放投入运行着,以此来鉴别方案是否完善,是否还存在漏洞。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就会立马着手改进。

而之所以道路看起来总是崭新,是因为日本早已过了高速发展的状态,平缓的经济时期,让他们对公路的使用也从一定程度减少了许多,负担少,使用频率不高,自然也如新的一样了。

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就不存在了,人口的众多,以及地广的状态,都让公路承载了太多太多责任,高频率的使用让沥青铺陈的道路总是处于待修状态,或者是说保持不到多久。

并且新中国建设后,百废待兴,一切都需要大力去发展,经济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道路建设就必须要跟上发展的脚步。这也是为什么道路需要频繁“返工”的原因。

日本为什么用沥青铺路(中日皆用沥青造路)(5)

结语

很多事情不要一概而论,尤其是对于两个完全不同国情的国家而言,很多事情根本没有可比性。也许我国在其他地方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少差距,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就是要看到这种差距后,用自己的努力去缩小这样的差距,而不是一味的吐槽祖国有多么的差,这才是身为中国人应该做的,不抱怨,撸起袖子加油干,相信中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大。

参考资料:《易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