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每日论语夫子说)

每日论语:读故事,学论语(公冶长篇总第106章)

经典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夫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经典故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太叔悼子,姬姓,谥号悼,名申、疾,卫国世叔/太叔氏。

据《左传》记载,哀公十一年冬天,卫国太叔疾逃到宋国。

当初,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她的妹妹随嫁。后来,子朝因故逃出宋国。孔文子就让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孔姞嫁给了太叔疾。但太叔疾却派人把他前妻的妹妹引诱出来,安置在“犁”这个地方,还为给修了一所宫殿,就好像他的第二个妻子。孔文子为此事大为恼怒,准备派兵攻打太叔疾。孔子劝说孔文子打消念头。最后孔文子把女儿强行要了回来。

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每日论语夫子说)(1)

根据《四书章句集注》的说法,孔文子要攻打疾,结果疾逃到宋国,孔文子就将女儿嫁给了太叔疾的弟弟遗。(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

作为一个臣子,孔文子攻打国君是以下乱上,还随意地将女儿嫁来嫁去,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所以,子贡对他死后被授予“文”(此谥号地位非常高)这一谥号大为不解,于是就问孔子孔圉这个人凭什么得了“文”这一谥号。孔子就告诉他,孔文子这个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每日论语夫子说)(2)


在《论语•宪问篇》中: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即孔文子)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夫子是非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这是常人所不及的,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深度解析论语第一句话(每日论语夫子说)(3)

小链接:谥号

一、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后世给予或褒或贬或平的称号,始于西周。二、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三、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中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

3.恶谥,如:厉……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四、文臣、武将谥号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文之后一般称:正、贞、成、忠、端等字排名;武之后一般称:忠、宁、毅、敏、惠等字排名。另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字排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