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为家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那里有你最熟悉的味道)

本文为宝妈宝爸加油站原创首发作品,并将在其他平台推广,未经许可不允许转载。否则直接投诉侵权。



作者:广华

今天刊载一篇美文,来自有心人的写作~

城市里,行色匆匆,我们可能有家庭,可能单身,但,每个人对家的定义和感觉是怎样的呢?我们很少去想。有时候一些焦躁和恐慌,恰来自于得到的温暖不太够。

这是一篇能引人思考的文章,让您的心底,多一些对家的眷恋,对家人的体谅和关爱~

无论多忙,让我们变成恋家族~~(宝妈加油站小编敬上)

· 正 · 文 · 来 · 啦 ·

有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所认为家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那里有你最熟悉的味道)(1)

晨鸟吱喳,你被轻轻唤醒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

日正中天,口干舌燥的你开始加快脚步归心似箭;

夜幕降临,妈妈站在街口扯着嗓子喊你回家吃饭;

小时候,不去细细地想家究竟为何物,只觉得那是一所房子,每天睡在那个地方;那是爸爸妈妈,每天朝夕相处的亲人;那是可口的饭菜,几乎一日三餐都在那个地方……

长大后,才渐渐懂得家的含义远远不止于这些。

01.家是炊烟袅袅,那里有你最熟悉的味道

我所认为家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那里有你最熟悉的味道)(2)

家是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地方,那些你经常吃过的食物的味道不仅美味在舌尖,更是永久地停留在了心间。

曾经是高冷清瘦的文艺男神,如今是中年发福的居家男人,这个人就是黄磊。在追逐名利浮华的娱乐圈内,他时刻谨记自己是家里妻子的丈夫,孩子们的爸爸,20多年来,他一有时间就回家给妻子和孩子做好吃的饭菜,人称“黄小厨”。

其实不是因为他做的饭有多么的好吃,而是做饭的这个过程让一个家变得有足够的生活气息,更有浓浓的温暖和爱意。

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年会上向员工宣导员工职业幸福感时,提到了家庭幸福感这个词。

他说:一个常年在外的孩子对家中以往发生的好多事可能都已经淡忘,但是却会清楚地记得父母亲手做出来饭菜的味道。

为人父母的,要有一两道拿手好菜,哪怕是像“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家常菜。

长大后,求学在外,异地异乡打拼,甚至远嫁他乡,异地定居,对家中饭菜的想念已经超越了饭菜本身的味道。家是剪不断的思乡情,熟悉的味道常驻在心头。

02.家是最美风景,那里有你最真实的回忆

我所认为家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那里有你最熟悉的味道)(3)

作家三毛曾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大型寻人节目《等着我》中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单身女人有两个儿子,日子虽然过得很苦,但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很是乖巧。

上天跟她开了个大玩笑,她的大儿子在四岁时被拐卖他乡,儿子的丢失成为母亲心中不能提及的痛,她痛哭流涕,一直在坚持寻找大儿子。儿子也凭着自己的记忆在寻找自己年少时的家。

于他们而言,一家人在一起,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幸福。幸运的是,二十多年后,他们得以重逢,紧紧抱在一起。

家是妈妈期盼孩子归来的目光,坚毅、果敢、含情脉脉。家更是一个孩子年少时拥有最美时光的地方,是这辈子难以抹去的记忆。

小时候,家牵挂着你,你习以为常。

刚出生时被亲昵、抚摸,到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会走路、耐心教你学说话,爸爸妈妈牵着你的小手去上幼儿园,给你讲故事、说笑话,谈天说地,优哉游哉。

家是一首最美丽动情的歌,即使你将来远在他乡,这歌声时常在耳畔回响。长大后,家牵挂着你,你也牵挂着家。

03.家是心灵驿站,那里拥有最温暖的力量

我所认为家还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那里有你最熟悉的味道)(4)

这一路岁月悠长,总有目光在注视着你。

王朔《致女儿书》中提到: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切期盼,希望女儿在芸芸众生中活出自己的丰富多彩。

央视一姐董卿给大众留下的印象:腹有诗书、知性优雅、从容大气,其实她从小生活在父亲严厉甚至可以说苛刻的教育影响下。

父亲从小不让她照镜子,也不让妈妈给她买新衣服,高中寒暑假期间,父亲都让她去打工,到宾馆里当清洁工,每天1块钱,1个月才赚30块钱!

从刚开始怨恨父亲,到自己对这个世界和生活形成深刻的认知,董卿和父亲的价值观高度统一:人必须要刻苦,必须要吃苦,人要过够苦日子后来才能有好日子过。

鸡鸣狗吠,宁静悠远。家是心灵的驿站,不失温暖与力量,时刻告诉你要向上生长、再生长。

一路走来,听过那么多故事,走过那么多的路,看过那么多的风景,真心感觉:有家在,这人间便是春华秋实夏蝉冬月,尽显美好。家不在了,这岁月便只是春夏秋冬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