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

来源|流沙言职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1)

01.小丁的困扰

公司最近在筹划一个关于"大数据带来的变革"的主题沙龙。

负责此事的小丁某天突然跑来找我,看她一脸苦相,问她怎么了。

她说:"沙姐,关于现场演讲效果,之前也是一个类似的活动,观众普遍反映嘉宾讲得太技术化了,听不懂。演讲内容我们又左右不了,不知道怎么能够做的接地气一点?"

小丁刚接手这类工作,之前没有做此类活动的经验,因此难免苦恼。

而且平时小丁做事的特点是接到一个指令,她往往想从问题的表象直接跳到解决方法上。执行力我是赞赏的,但就是缺乏条理性地思考,会导致接手一项新工作时手忙脚乱。

我给的建议除了让她找之前的相关同事取经之外,还提供了一个进行系统性思考的工具——饼图思维模型。

02.饼图思维模型

这里的饼图并非PPT当中表示结构关系的饼图,而是一个帮助我们进行条理思考的模型。

它长下图这个样子,是由美国的罗杰.费希尔和艾伦.夏普在《横向领导力》一书中提到的一种系统思维工具。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2)

饼图思维模型

从左下象限开始,顺时针依次为"信息、分析、方向、下一步"四部分

从上往下看,上半部分的"分析"和"方向"代表的是理论部分,下半部分的"信息"、"下一步"代表的现实世界。

从左往右看,左半部分代表过去,右半部分代表未来。

这种方法非常实用,它诠释的就是从思考问题到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03.用饼图思维模型思考问题

在饼图的四个象限中,每一部分都有难掌握的地方,因此每个象限中我都会提供一些方法来辅助思考。

1.寻找信息。

在第一象限里,通过搜集相关信息来罗列现状、事实、问题等。

信息我们可通过直接观察或者搜集获得,即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包括听到的话语、看到的事情、面部表情等。但是在实际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却并非那么容易,因为我们往往面临如下困境:

  • 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多。

诸如上文中小丁在做一场活动策划时,除了嘉宾的演讲效果,还需要考虑活动组织的其他方面,信息庞杂,极易混乱。

  • 一些不够生动的信息会被忽略掉。

比如我们很容易被某个竞争对手破产的消息吸引到,但是另一个竞争对手改良产品的信息却经常被忽视。工作中鲜有人会对信息进行包装,让它变得引人注目。

  • 非"数字化"的信息不够引人注目。

"这个季度销售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我们会记忆犹新,但是"有好几个客户投诉我们的产品",具体几个客户却早已忘记。

  • 我们自认为自己知道的信息比不知道的更加重要。

要么我们觉得我们不知道的就不值得去了解,要么我们决策时会把所有知道的信息都考虑进去。显然哪种都不合适。

  • 我们总是局限于自己的立场。

在成功面前,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贡献比别人大;在失败面前,我们又认为自己的责任比别人小。我们关注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不利的事情,而忽略了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如此,我们搜集的信息要么太过繁杂,要么不够全面,要么有失公正。那如何来克服获取信息过程中的这些问题?这里提供两个方法辅助我们进行信息搜集。

1)使用检查表

我们要搜集的信息取决于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准备一份检查表,提示我们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可能会遇到的,以及我们在搜集特定信息所用的标准。检查表如下表所示: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3)

搜集信息时的检查表

2)使用"三个立场"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村子里的钟楼上看世界。

无论我们的检查表如何完备,我们所搜集到的信息都有可能存在偏差,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人,视野有限,而且具有人类固有的偏见。

为了校正这种偏见,我们可以使用三个立场,这三个立场分别是:自己,对方以及中立第三方。

第1个立场"我"

我们可以自己问自己:

  • 我对局面的整体感受如何?
  • 在我看来情况怎么样?
  • 从我个人角度看,我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 我认为什么是重要的?

记住这些观点,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有的人会陷入另一个误区,他们只要看到他人的观点可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会放弃自己的观点,我们没有必要认为自己的感觉不如别人,但是必须意识到,我们自身有局限性。

第2个立场"他们"

第2个立场是模仿同事的视角,你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象他们看到的局面。

当你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试着提出和你第一立场相同的问题。看看你的反应会是如何?如果把自己想象成你的领导,那么他的内心又怎么想呢?是否存在偏见?

站在第二立场上,你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他们"所重视的信息,这些信息你自己可能看不到。

它不仅可以对你所处的局面观察的更加透彻,而且可以更准确的推测“他们”的想法,换句话说就是"换位思考"。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4)

第3个立场是"看台之上"

哈佛大学优秀教师罗纳德.海菲兹提出一种叫"回到戏院包厢"的概念,即把自己想象成在戏院包厢看演出的观众。后退一步从第三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许会更加客观。

一个足球运动员如果两眼紧盯着脚下的皮球,可能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事情;如果他想象自己站在看台上,就会留心观察周围自己的队员和对手,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搜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且会更加有用、准确、客观。

2.分析原因

第二象限的分析部分,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很多时候虽然我们认为自己做了分析才有的解决方案,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总凭直觉做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进行分析,这个工具叫"推演阶梯",是由组织行为理论家克里斯.阿基里斯、罗伯特.帕特南和戴安娜.史密斯提出来的。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5)

分析问题的“推演阶梯”

推演阶梯分三级,包含:底层的"信息",中层的"推理"、顶层的"结论"。

使用推演阶梯时,我们需要从第二象限的分析返回到第一象限,对实际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检验。

第一步:检验信息

把这些数据找出来,然后提出几个问题:

  • 我正在关注哪些信息?
  • 还有其他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我需要的吗?
  • 我漏掉了哪些可以使用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问题验证信息的完整性。

有这样一个例子:

领导向你和其他七名员工提议礼拜六聚餐。

一个员工吃惊地说:"礼拜六?"

领导说:"是的。礼拜六聚餐很方便,我们可以好好放松,不会有工作上的事打扰我们。"

没有人发表意见。这是我们直接观察到的"信息"。

第二步:推理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运用逻辑、演绎和推断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组成一种模式或一个故事,同样的一组信息也许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故事。

上述例子中,领导可能认为和他意见相左的员工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来。

而他手下的员工则会认为公然和上司唱反调不好。其实对于员工来说,如果他们真心赞成某一项决定,一定会欣然表达;如果不喜欢一个计划,只会默默在心里发出抱怨。

第三步:结论

即我们根据观察到的信息通过推理从而得出的结果。

上述例子中,领导的结论是:除了提问题的员工,其他人都同意他的提议。由于他已经回答了这名员工,那么这名员工可能也会同意他的建议。

而员工的结论可能是:没有人赞同,说明没人支持这个提议。既然领导的提议带来一片沉默,那他一定意识到了大家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 双方的结论极有可能都是错误的。为了解决这种对"事实"的分歧,我们可以从推演阶梯下面的基本观测数据往上走,对导致不同结论的推理过程进行检查。回归基本事实,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如何说,如何做的,从而再次得出接近事实真相的结论。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6)

推演阶梯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当我们对一个结论没有把握时,可以回到梯子的底部,检查是否存在和结论不一致的信息。

3.明确方向

第三象限的"方向"指的是粗略地总体上的行动方向。

通过一二象限的思考我们了解了当前的局面和原因,第三象限则要求把注意力转移到前方,为未来制定策略。

此时的思考不涉及具体计划,只需想出策略,然后评估,谨慎选择一个可行的方向。

我们可以按照"产生想法——评估想法——做出决定"的步骤来思考。

第一步:产生想法

方法很简单,我们也经常用:头脑风暴。通过头脑风暴形成多个策略,此时的目标是形成想法,要数量而非质量。

如果让你写出你认为对世界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你可能写一个就内心判断是否可可行或者找人问意见;你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先尽可能多地列出一张清单,以供进一步研究。显然,后者避免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被自己和他人的评判打断,保证我们的独立思考。

产生想法就是一个独立的步骤,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不受他人想法的限制,才能想出各种备选方案,供下一步评估优劣。

第二步:评估想法

对不同想法进行充分考虑,评估他们的优劣势,这样就能知道哪个方案更有意义,然后对自己看好的方案进行改进。

此时只是评估阶段,你需要记录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并对他们进行比较。

第三步:作出决定

根据上述的思考过程,查看自己评估结果,从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即可。如果前面的步骤考虑充分,这一步要简单地多。

4.制定行动方案

第四象限为制定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西方有句俗语:

"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良好的意图铺就的"。

许多人的想法很好,但常常一事无成。

我们需要根据策略想出一组可行计划,这些计划要够具体,足以指导行动。计划当中包含一组非常清晰的指令,人们在执行指令时不会产生疑问,能够获得预期的结果。

我们可以用"4W1h"来制定具体计划。“4W1h”指的是“who”“what”“where”“when”“how”,即:谁,做什么,地点,时间,方式。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7)

4w1h

04.解决小丁的困扰

那么回到开篇小丁的困扰,她可以利用这个思维框架来思考。

  • 第一步:搜集信息

尽可能搜集关于嘉宾演讲的所有信息,包括过往成功案例,嘉宾现场的表现、人们的反馈和期待等,通过"三个立场"来评判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无用。

  • 第二步分析

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拆解,分析问题背后产生的原因。

嘉宾演讲太专业不够通俗,深层次的原因是嘉宾的演讲水平问题,还是组织者和对方的沟通问题,或者受众邀请出了问题?

  • 第三步确定方向

找到原因,确定行动方向。假如是因为邀请的观众并非目标用户,那本次的方向就是要邀请更多的目标用户。宣传方面侧重对大数据感兴趣的渠道,还可以定向邀请业内人士等。

  • 第四步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宣传渠道的选择上,具体列出在哪些渠道进行传播,付费还是免费,时间计划等,然后实施。

至此,关于嘉宾演讲不够通俗的问题就得以解决。

思考问题的六种方法(思考问题总是没有头绪)(8)


饼图思维模型是一个看起来简单但是用起来不那么容易的框架,因此遇到问题时有意识地勤加练习,才能灵活掌握。

学会使用这样的系统思维工具,会让你的思考更加客观、理性,改掉凭直觉处理问题的习惯,成为会科学思考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