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经典翻拍其实是一种常态。

甚至会跨越国别。

比如1986年的《英雄本色》,翻拍自1967年龙刚的一部同名电影《英雄本色》,而龙刚的版本则来自早它两年的一部美国片,叫做《午夜枪声》。

香港电影《无间道》被美国好莱坞买去版权,翻拍为《无间行者》。

张艺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翻拍自美国电影《血迷宫》。

内地电影《全民目击》被韩国翻拍为《沉默》。

电影《破局》翻拍自韩国《走到尽头》。

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被翻拍为内地电影《误杀》。

不一一列举。

而经典翻拍,则是一种常态。比如有百年影史的香港电影,也堪称经典无数。

趁着几位港圈大佬尚未彻底老去。

可否翻拍,再创辉煌?

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1)

比如1986年的《英雄本色》。

荡气回肠的江湖意气与英雄悲歌,令无数观众心折。

发哥已老,狄龙已隐,张国荣已逝。

谁将还能再现“小马哥”千里单骑的“双枪”英姿、“豪哥”隐忍不发的格局气量,以及“阿杰”的青葱冲动?

郭富城与梁朝伟,或可挑战“小马哥”的经典。

二人虽然没有周润发的高大身形,但就气场而论,毫无问题。

有电影《风云之雄霸天下》、《寒战》和《道士下山》,以及《暗花》为证,他们的演绎,或还能比周润发多出一种“亦正亦邪”的意味。

而“豪哥”或许只有一个选择,梁家辉,从表演上来讲,他只需要将《寒战》的演绎变为“前放后收”即可。

至于“阿杰”,用内地足够努力的小生或者中生代皆能成行。

版权在1990年即已歇业的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手里。

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2)

又比如2002年的《无间道》。

老实说,这部电影几乎完全沦为了梁朝伟的个人秀场。

并不是说其他人的演技就不好,而是“陈永仁”这个角色身上有一种力量,或可理解为,梁朝伟与角色彻底融为了一体,又特别有层次和递进感,就像山泉蜿蜒而终成巨浪,在这种表现之下,任何人都只会沦为陪衬。

而如果说刘德华输了,输在哪里?是他耍帅,还是演技不足?

撇开一些场外因素,刘德华很大程度上,可能输在了角色设计和认知上,比如麦兆辉说过,「刘德华决定主演后,因顾及社会形象,做出了一些调整。」

调整是什么?恰如梁朝伟在访谈中所说,如果让自己演刘建明,会让他更“坏”,甚至彻底“坏”掉,而刘德华则往另一个方向中和,从而致使角色“张力”先天不足。

而理解和创造力,也是表演能力的一部分,就此而论,梁朝伟确实很强。

谁可以再度挑战“陈永仁”?

张家辉痞狠、吴镇宇阴狠、刘青云厚重少变,所以大概率只有郭富城是最佳人选,因为他有一种文艺感的深度,这个特质与梁朝伟非常接近。

梁家辉则更适合“刘建明”这个角色,在明面的正常与不动声色间,能带出一缕“阴骘”。

恰好可以弥补刘德华当年没有做到的部分。

电影版权在寰亚电影公司手中。

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3)

再如2007年的《投名状》。

电影故事情节原型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但并非张彻电影《刺马》的翻拍,片名《投名状》则源于《水浒传》里林冲入梁山的情节。

这部电影的质感非常强。

但从电影本身来讲,可以不归类于动作电影,而是战争史诗片。

电影的光芒尽数被李连杰的“庞青云”夺走。

刘德华的“粗豪猛将”做派与金城武的“狼性纯良”表现,皆缺乏了层次与波折,太过浅显外露,就像两军交战,你的调兵遣将和运筹帷幄,皆一一示人,焉有不败之理?

客观而论,当下最适合“庞青云”的演员,或是梁朝伟和郭富城,梁家辉则可做“赵二虎”,而郭富城又能轻松驾驭“姜午阳”角色。

如果重拍,也可以将此前电影的部分缺漏之处一一补足,比如战争场面的部分失真。

出品方为甲上娱乐有限公司。

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4)

此外当然还有更多经典可以陈列。

比如银河映像的《暗花》和《暗战》,陈可辛和高德森的《十月围城》,或者还可以包括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等文艺经典,都很可能通过翻拍,在岁月中沉淀出另一种色泽与魅力。

而成龙、李连杰的功夫片和许冠文、周星驰的喜剧类型电影,皆后继无人,更无翻拍成功的可能性。诸如《风云》、《寒战》或《赤道》、《无双》这几部电影,又因表演上的难以替代、本身系列尚未终结或还将系列化等缘故,不必考虑翻拍问题。

这个话题其实非常有趣。

很多人哀叹香港电影今不如昔。

除了演员的年华渐老和梯队的青黄不接,也有高品质电影的比重开始逐年下降的原因。

而关于这一点,简单陈列一下片单就会很清楚。

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5)

九十年代“双周一成”争霸,无须多提。

零零年代有《卧虎藏龙》、《少林足球》、《无间道》、《功夫》、《如果爱》、《龙城岁月》、《父子》、《霍元甲》、《以和为贵》、《门徒》、《神探》、《投名状》、《叶问》、《长江七号》和《十月围城》、《窃听风云》这十六部电影可以单列。

而一零年代就或仅有《岁月神偷》、《夺命金》、《桃姐》、《百年浮城》、《寒战》、《僵尸》、《扫毒》、《一代宗师》、《一念无明》、《追龙》和《无双》,或者再加上一部《树大招风》?

现在进入二零年代,未来还很难讲。

而如果本着重质不重量的模式,将上前文提及的部分电影翻拍。

起码可以开发出六至十部的重磅制作。

一旦官宣,任何一部影片,都必然将是影迷关注的热点话题。

影业巨头交换版权,演员巨头与戏骨轮换交错,甚至可以帮助TVB挖掘新人,观众也喜闻乐见。

何乐而不为?

香港最新一代经典电影(大咖演员与重磅翻拍)(6)

仿如一场时光的逆流。

不足的补足。

不好的重来。

更可以说是一场与香港电影的真挚对话。

看看大家都在时间里。

学到了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