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

1948年5月,济南战役爆发在即。王耀武匆匆赶往南京,向蒋介石诉说他“放弃济南”的计划。到了南京,蒋介石却为王耀武准备了一场家宴,师母宋美龄更是罕见下厨,炒了几个王耀武最爱吃的菜。然而王耀武知道,宋美龄做得菜可不是白吃的。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1)

一、孤城济南

1948年是解放战争最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在前一年,刘邓大军、陈谢大军、陈粟大军三大主力挺进中原,建立鄂豫皖、豫皖苏和鄂豫陕三大根据地。经过深思熟虑,粟裕斗胆向毛泽东连发三个电报,阐述了自己“战豫东”、“攻济南”进而“决战徐蚌”,彻底解决国民党反动派的宏大构想。

毛泽东以其宏大的气魄和绝伦的战略眼光,批准了粟裕的战略计划。在胜利结束豫东战役后,粟裕又马不停蹄地挥戈东向,将目标指向了山东的省会——济南城。

在当时,山东省已经基本被我军解放,国军所驻守的地区仅仅只剩济南城。虽然是孤城一座,然而粟裕却并无一丝轻敌的情绪。在济南城内,仍有装备精良的10万国军。而这群国民党军的统帅更不简单,他便是在抗日战场大放光彩的“虎贲将军”——王耀武。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2)

对于这个王耀武,粟裕可并不陌生。早在红军时期,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就和王耀武打过一仗。在潭桥之战中,王耀武侥幸获胜,致使红十军团遭遇了灭顶之灾。而粟裕,正是这场不堪回首的战役的幸存者。粟裕后来曾评价王耀武:“这个人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攻打有重兵防守的坚城,这对华东野战军来说,是一个相当重大的考验。

但对王耀武本人来说,济南城却是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自1947年以来,曾经百战百胜的王耀武便被一连串失败所笼罩。在莱芜,李仙洲的6万大军顷刻间覆灭;在孟良崮,74师从师长到马夫,一个也没能逃脱。要知道,王耀武曾经在74师当过师长。74师的覆灭,使他的诸多部下,连同他的荣耀,被一次埋葬在那个寸草不生的山地战场。

自孟良崮之后,王耀武便一蹶不振,他指挥的部队,一个接一个地被陈毅、粟裕给吃掉;他所防守的城市,也一个接一个地被华东野战军所攻占。最终,王耀武手下只剩济南城和他所指挥的10万士兵。

此情此景,让王耀武产生了一种末日将至的危机感。因此,他想趁蒋介石召他去南京密谈的机会,向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将自己的军队撤退到徐州,和那里的数十万国民党军连成一片,巩固徐州至兖州的铁路交通,以利于尔后作战。他心中最不安的,就是不知道蒋介石能不能接受他的主张。

二、宋美龄的饭不是白吃的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3)

王耀武的专机很快便在南京降落了,一下舷梯,蒋介石的秘书室主任陈布雷便一把握住了王耀武的手:“王司令,校长已经在等你了。”

王耀武说:“现在山东形势江湖日下,济南眼看就成了一座孤城。我想建议委员长放弃济南,将我的10万军队撤到徐州以北,与徐州左右的邱清泉、黄百韬的部队连成一片,构成一道防线。这也许能阻挡敌军南进。佐民数月苦思冥想,觉得这是一条良策。”

然而陈布雷却非常为难:“我提醒你,蒋公最近的火气太盛,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他的意志。”很显然,陈布雷对王耀武的这次斗胆进谏并不看好。

很快,王耀武便驱车到达蒋介石的官邸。进了门,王耀武发现蒋介石为自己准备了一场家宴,而师母宋美龄更是亲自下厨炒了几盘菜,其中包括王耀武最喜欢吃的红烧鸡块炖粉皮。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殊遇”。

入席后,蒋介石少见地和王耀武喝了几杯酒。酒过三巡,蒋介石便和王耀武谈起了正事。随后,王耀武小心地将自己的想法和战略计划说了出来。

果然不出陈布雷所料,蒋介石当时就发了脾气。在他看来,济南是绝对不能放弃的。为此,蒋介石说了三点原因。

首先,济南是华东战略要地,济南至徐州的铁路已经修通,为了不让华东与华北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不让解放军掌握交通的动脉,就必须守住济南;

其次,当时美军还驻扎在青岛,不能让美军陷入孤立,否则不但在军事、政治上对国军不利,美国政府也会对南京政府产生看法;

最后,国军掌握了空中优势,拥有空运大队,因此济南城并不孤立。缺粮缺弹药,国民党空军便会立即给济南城空投。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4)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打包票。如果济南被围攻,他便会亲自督促主力增援,只要王耀武守得住,他就有力量帮他解围。最后,蒋介石用和缓的口气给王耀武打气:

“俊才啊,你不要忘记我对你的器重,我让你当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的本意,就是希望你能率领我数十万之众,以济南为依托,稳住山东形势。自戡乱以来,从你手上丢成丢地,十多万人马被敌军吃掉,我不追究你的责任,但你自己应该自责,固守济南你若失去信心,你叫我如何安排。”

王耀武这下可明白了,在是否防御济南方面,蒋介石可谓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对此,甚至连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他们非常奇怪,蒋介石为何如此执着于占领城市,导致其本来就有限的兵力被彻底摊薄,最终完全失去机动力。对此,美国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曾说:

“蒋委员长做出保卫济南的决定,我又向蒋委员长和参谋总部指出,以单纯防御的办法对付有优势的敌军,而企图在有限范围内防守城市,是徒劳无益的。虽然这一地区国军拥有相当大的力量,但敌军主力仍能在开封东南的河南平原上取胜……”

很显然,美国人并不理解蒋介石的心态。蒋介石之所以决定坚守济南,并非出于军事的考量,而是出于政治。在他看来,自己是“天下之主”,则能将济南这个山东的省会拱手让人。如果出让了济南,自己的宝座必然会动摇。因此,蒋介石便形成了一种“城墙心理”,那就是每个城市都要防守,每个城市都不能丢,最终坐视自己的军队一支接一支地被解放军吃掉。

吃完饭,王耀武终于死心了,要知道宋美龄的饭绝不是白吃的。大战将至,蒋介石之所以用家人之礼对待王耀武,就是想对他进行道德绑架,让他为蒋家王朝流尽最后一滴血。若不能守住济南,或不能战死沙场,王耀武一辈子都将感到良心上的不安。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就是这么打的。

带着失望的心情,王耀武飞回了济南。临走前,王耀武强打精神打包票:“既然校长之意要确保济南,耀武将以身许国,率我十万之众,誓与城池共存亡”。

然而王耀武真的会为蒋介石尽“死节”吗?答案是否定的。

三、千万不要去台湾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5)

作为一名铁血军人,王耀武当然不会怕死。在抗日战场,王耀武勇冠三军,曾多次遇险,早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在常德会战中,王耀武曾告诫余程万:“就算死,也要保住阵地。”然而在济南战役中,王耀武却阻止了想要自杀的国民党军官:

“这毕竟不是抗日,没必要自寻短见,你们的家人还在等你们回家啊!”

与所有国民党军人一样,王耀武也有自己心心念念的家庭。他的妻子名叫郑宜兰,是一个美丽温婉的福建姑娘。自结婚以来,王耀武和郑宜兰相敬如宾,从不在外拈花惹草。在旧社会,许多高级军官不仅有三妻四妾,而且还在外面吃喝嫖赌,正所谓“门外彩旗飘飘,门内红旗不倒”。因此王耀武和郑宜兰的婚姻,是国民党将领之中少见的。

结婚多年,王耀武和郑宜兰产下六子一女,组成一个庞大的家庭。在王耀武女儿王鲁云眼中,军务繁忙的王耀武很少回家。但只要回家,母亲郑宜兰总会给他做一顿好饭,包王耀武最喜欢吃的饺子。

对于抗日,王耀武可以奋不顾家,可以牺牲性命。但对于内战,王耀武却并不这么想。王鲁云曾回忆,王耀武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是非常不了解的。他本来从不在家里谈论军务和政务,然而当他听说蒋介石执意发动内战时,竟忍不住对郑宜兰说:“这一腔热血竟洒何地?”

从南京回到济南,王耀武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就是将母亲、老婆和孩子运出济南。大战将至,却转移家人,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影响军心,可谓是兵家之大忌。然而王耀武却找了两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首先,军人不能带家眷作战;其次是将家人运到南京,可以免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6)

主意定下来后,王耀武便让自己的秘书王昭建安排一家人南迁之事。很快,王耀武便将老婆孩子以及母亲通通送上了飞机,同时还将所有财产都转移走。临走前,王耀武给家人留话:

“假如我有不测,你们可以去香港,但不要去台湾!”

王耀武与蒋介石共事多年,对他刻薄吝啬的性格可谓了如指掌。对于那些失去利用价值的部下,无论此前对他多么忠诚、立下多么大的功劳,蒋介石都会不管不顾、视若无物。

后来蒋介石“转进”台湾,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部属,例如汤恩伯、刘峙、陈果夫、胡宗南等人都备受冷落,甚至过着衣食不济、缺医少药的生活。

对于这些老部下的家人,蒋介石更是刻薄到了极点。以杜聿明妻子曹秀清为例,在台湾,她几乎都要以乞讨来养活自己那一大家子。后来她的大儿子在美国交不起学费,曹秀清只好厚着脸皮却找蒋介石,希望他能看在杜聿明“劳苦功高”的份上,资助她3000美元。谁知当初允诺她,生活所需不需要担心的蒋介石,却扣扣索索,只给了她1000美元。最终,大儿子彻底寒了心,最终选择了自杀。

可想而知,如果王耀武的家人到了台湾,不知会过什么样的苦日子。不得不说,王耀武确实是个活得非常通透的人。只要家人去了香港,就算王耀武被解放军俘虏,到时候还是有重逢的机会。

送走家人后不久,残酷的济南战役便打响了。在华野34万大军的攻击下,王耀武的结局是不言而喻的。和王耀武料想的一样,蒋介石说好的援军,竟无一兵一卒到达济南城下。

早在豫东战役,国军众将就已经被粟裕的“围点打援”战术吓破了胆。他们非常清楚,华野肯定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一个个陷阱,到时候别说救济南,自己的部队也得搭上。因此号称机械化部队的国军王牌军,却五步一停,走得比牛还慢。

援军没来,被称为“猪将”的“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倒是来督战了。然而他的督战方式,却是“凌空督战”,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精神上“支持”王耀武。对此王耀武只能哭笑不得,他对自己的部下说:“国民党就败在这里”。

随着吴化文的起义,济南城的解放已成定局。华野战士们高喊着“解放济南府,活捉王耀武”,将剩余的国民党军打得四散溃逃。

在最后时刻,王耀武却做出了一个极其识时务的决定。当时蒋介石电令王耀武,要他将济南监狱的地下党以及俘虏全部杀掉。然而王耀武却偷偷打开了监狱,每人发上点路费,将地下党员全部放走。

不仅如此,王耀武还让部下保护工厂以及仓库,不让特务将其炸掉。对于共产党,王耀武留有了余地……

济南解放后,王耀武化装潜逃。结果在寿光县附近,王耀武因用卫生纸解手而被当地民兵发现。在当时,可没有什么人会用这种“金贵”的擦屁股纸。就这样,王耀武意外地落入了解放军的手中。

四、迟到的重逢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7)

济南战役结束后不久,南京方面便获知了王耀武被俘的消息。在解放军那里,王耀武得到了宽大处理,吃饭有鱼有肉,住的也很舒服。王耀武十分担心国统区的家人,他对舒同说:

“我有一个七十岁的老母亲住在南京,我的妻子郑宜兰不久前也到南京去了。我的大儿子在苏州东吴大学读书。我很挂念他们,也很担心他们的安全。”

然而舒同却非常爽快,他答应中共将发动地下党,对其在南京的家属予以照顾。后来在淮海战役中,王耀武曾联袂12名国民党高级战俘,一同写下广播稿,劝在陈家庄被围的国民党军放下武器。蒋介石听闻此消息后大发雷霆:

“王耀武是我的学生,我待他不薄啊!”

随后,蒋介石怒由心起,对王耀武的家人起了杀心。然而此时,郑宜兰等人早就听从王耀武的建议,逃到香港去了。

当郑宜兰得知王耀武已经被俘,她准备变卖家产,带着儿女、婆婆逃到了香港。然而当时上海物价飞涨,法币几乎成了废纸,已经没钱再买去香港的机票了。然而就在这时,一名王耀武的副官找上门来,并且雪中送炭,最终好歹将郑宜兰一家送上了去往香港的飞机。作为国际城市,蒋介石也不好将王耀武灭门,毕竟国际影响不好。因此屠灭王耀武家人的计划,也只好作罢。

到了鱼龙混杂的香港,郑宜兰人生地不熟,吃了不少暗亏。当时有一些骗子找到郑宜兰,说自己有门路救回王耀武。结果花了两三万,连根毛都没有救回来。

宋美龄吃的菜(吃了宋美龄亲手做的菜)(8)

无奈之下,郑宜兰和她的孩子们只好隐瞒身份,在香港安顿下来。王鲁云和她的哥哥们都上了学。后来,王耀武的儿子们大多都出了国,定居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和当地女人结了婚。在那里,他们的后代都以当医生为生,王耀武的直系后代都将在中美洲永远扎根下去。

而郑宜兰呢?她跟随自己的儿子们,也去了哥斯达黎加,并且终老在那里。王鲁云说:

“我母亲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父亲的事,一些报刊说我母亲后来同父亲的一位副官结为夫妻,完全是无中生有。她对父亲的思念一如既往,没有更改,因此再未改嫁。”

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王耀武和郑宜兰最终还是没能聚首。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了,但是郑宜兰却提出了离婚。王鲁云解释:

“这并非因为母亲不再爱父亲了,而是担心自己不在父亲身边,父亲将没人照顾。她希望王耀武能在北京找个女人照顾他。”

1981年1月11日,郑宜兰因胃溃疡以及胃出血去世,终年73岁。而王耀武于1966年冬,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和北京八十二中教师吴伯伦结婚。

王耀武出狱后,周恩来总理曾关切地问他:“你的家人现在在哪?”王耀武回答:“他们都在香港。”于是总理指示《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尽力寻找他的家人。

当时,王鲁云的母亲、哥哥以及移民,她是唯一留在香港的王耀武的亲人。费彝民找到王鲁云后,立即上报给周总理,而周总理也着手邀请王鲁云,让她和父亲见一面。

1965年,王鲁云到达北京,和自己朝思暮想的父亲拥抱在一起。随同父亲一起的,还有杜聿明、郑洞国、宋希濂、廖耀湘等五六个旧时的伯伯。

王鲁云当时见到父亲又心疼又难过,但她又不想让父亲看出来,她努力忍着。“爹爹……”她叫了一声。王耀武应声,依然是一口熟悉的山东泰安口音。

王鲁云和父亲待了一周的时间,最后泪眼婆娑地搭乘了返回香港的飞机。这将是她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3年后,王耀武因病去世于北京人民医院高干病房,享年64岁。

作为王耀武的后人,无论是王鲁云还是她的哥哥们都事业有成。王鲁云的丈夫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建筑师,在香港夫妻俩拥有很多房产,家境非常殷实。

王鲁云一共有五个女儿,作为王耀武的孙女,她们个个聪慧而美丽、意志坚韧不拔,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在这个重视教育的大家庭里,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就有十二位之多。王耀武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