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经营管理制度(直播平台合规系列解读)

上篇我们梳理了涉及直播平台身份认证的相关监管法规,并分析了平台身份认证的主要义务、行政责任对于平台方而言,如何保证身份认证的合规性,如何尽到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对平台如何进行身份认证及数据安全保护简要分析如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直播平台经营管理制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直播平台经营管理制度(直播平台合规系列解读)

直播平台经营管理制度

#前言

上篇我们梳理了涉及直播平台身份认证的相关监管法规,并分析了平台身份认证的主要义务、行政责任。对于平台方而言,如何保证身份认证的合规性,如何尽到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对平台如何进行身份认证及数据安全保护简要分析如下:

一、针对主播的身份认证

平台作为互联网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

对于互联网直播发布者应基于身份证件、营业执照等进行实名认证登记,并应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核;

作为网络表演经营单位,也应当要求表演者(主播)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并采取面谈、录制通话视频等有效方式进行核实。

为此,平台如何对主播进行身份认证可概括为:基于有效身份证件认证并对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核。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也规定了网络表演经纪机构负有通过面谈、视频通话等有效方式对网络表演者进行身份核实的义务,为此,如相应主播提供的技能服务属于网络表演范畴的,所属公会运营主体及平台均负有核验义务。

二、针对普通用户的身份认证

平台针对普通用户的身份认证应视普通用户在平台体验的服务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

首先,作为直播平台,遵循“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普通用户基于移动电话号码等方式进行认证即可(涉及到仅体验基本功能时,应允许游客模式的问题,将在“数据安全”部分阐述),但需要注意与未成年保护义务相结合;

其次,在用户使用需要进行实名认证的平台功能时,必须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否则不能体验相应功能。例如,按照现阶段的规定,作为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而言,使用平台“打赏”功能的用户必须进行实名认证。

三、依规收集、保存数据

平台在收集用户人脸、个人信息等敏感信息时,应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并履行事先告知义务、用户同意等原则。

建议平台在相关《用户协议》及《隐私协议》中明确提示可能会收集的信息、信息用途及信息保护等。

例如明确“为确保用户身份真实性,向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平台经营者通过接入某某人脸识别技术来验证您的真实身份。您同意并授权通过您提交的身份证信息或面部特征等生物识别信息(均属个人敏感信息)来完成具体产品服务所需必要的实人认证……”,通过协议条款明确数据收集的边界,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同时,平台也应该避免过度采集,在收集完毕相关数据后,严格落实数据安全责任。

结语

随着近年来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法规纷纷出台,监管部门对平台所涉及的诸多重大事项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这不仅是对网络直播规范化,也是新经济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规范化过程,直播平台应在在规范的框架之下,不断革新,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任视宇 杨荣 王琛 陈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