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宁古塔指的哪里(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经常看清朝古装剧的同学,想必对“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京”这句话相当熟悉。每次皇帝处置犯了重罪的臣子(以及他们的家人),就会采取这样一个办法,虽然很多人不见得了解这个处罚有多重,但从皇帝的语气也听得出是件苦事。

流放宁古塔指的哪里(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1)

所以那些大臣总是痛哭流涕,磕头求放过。那么,宁古塔和披甲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才会让皇帝们选择它作为一种终极惩罚,甚至有些犯人宁可在狱中自尽,也不想去那里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之所以被流放,是因为这些人犯了大罪,但又没到死罪的地步,所以退而求其次。宋朝大文豪苏轼曾经被流放到岭南(今天的广东一带),结果他在当地苦中作乐吃起了荔枝;岭南在宋朝是偏远之地的代名词,而宁古塔在清朝,也是偏远之地的代名词。

流放宁古塔指的哪里(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2)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长汀镇古城村,它并不是一座塔,而是满语“六个”的意思,“六”读作宁古,而“个”读作塔。这里位于东北边疆之地,当年努尔哈赤在东北起兵统一了女真,这一带被满清皇帝视作“龙兴之地”,相传努尔哈赤先祖的6个儿子在此住过,于是得名。

顺治十四年,清朝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科场作弊案,顺治皇帝大怒,将相关举人以及家属都流放到了宁古塔,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边塞诗人吴兆骞。吴兆骞给母亲写信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

流放宁古塔指的哪里(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3)

顺治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从他开始,清朝开启了流放犯人去宁古塔的历史,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数百万的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宁古塔成了清朝大案的终结地,许多人想到这三个字就心里发寒。能够到达宁古塔已经算幸运——没有在半路被野兽吃掉。

那给披甲人为奴是怎么一回事呢?为奴自然是做奴隶。满清人原本是女真族,平时放牧打猎,作战时披甲上阵;但“披甲人”并不是旗人,按照身份地位,当时人群应该分成“阿哈”、“披甲人”、和“旗丁”,“阿哈”是奴隶,主要由汉人和朝鲜人组成;“旗丁”才是女真人。

流放宁古塔指的哪里(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4)

“披甲人”处于中间地位,指的是作战时向旗人投降、并且之后受他们统领、平时在东北搞建设,一旦有战争,就披铠甲上阵为他们厮杀。所以,披甲人的地位比一般的军人低,但与奴隶比起来,披甲人已经算享有特权了。

那些被流放到宁古塔为奴的人,就成为了披甲人的所有物,这也是朝廷送给披甲人的一项“福利”,可以帮助稳定军心。披甲人可命令奴隶做事,也可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折磨或者欺辱他们,都是被允许的,不用受到朝廷的追责。

流放宁古塔指的哪里(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5)

而一定程度上,那些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也促进了当地的发展。因为这些人里有很多知识分子,前面说到的吴兆骞、他的朋友杨越,著名点评家金圣叹家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人的到来,给这片土地增加了文化色彩,也促进了当地耕种技术和经济的繁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