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

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奶饼、奶渣的区别,还有产生过程

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1)

多杰有一次被同为甘孜来成都的老乡请去帮忙。多吉有过在寺院十余年的经历,所以凡是遇到需要诵经的场合,多半会有老乡来请。多杰回来后,我们这些世俗之人自然最关心的就是报酬问题。问他“出场费”是多少?多杰笑笑,有些腼腆地说,主人家给了我一包奶渣,这些时候是不能要钱的。

关于奶渣,大致了解,就是制作酥油剩下的部分,这从名称上也能猜测到。我遇见的藏族小朋友,都喜欢将奶渣当零食来吃,和我们小时候兜里藏几颗珍贵的牛奶糖一样。另一位藏族朋友扎西的女儿,有次还从兜里摸出一块奶渣递给我,说很好吃。我吃了一块,是很好吃,有点酸。

不过有关酥油、奶饼、奶渣的概念这么多年来一直很模糊,仅仅知道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的,剩下的部分就是奶渣——具体而微的操作过程也是半懂不懂,昨天的时候专门请教了一下拉姆,总算比较详细地了解了整个过程,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2)

打酥油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光是体力活,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行。我们只从传统的牧民家庭纯手工制作来说,不包含机械化的流水作业。首先是挤牛奶,这个也是技术活,而且不是自家人,恐怕都不无法靠近奶牛,遑论其他。一家人挤好牛奶后将牛奶汇到一起,倒入一口大锅加热。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不停搅拌,这和我们早餐煮牛奶不同。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环节了。煮好的牛奶,倒入几个“嘉栋”里——嘉栋,是甘孜藏语发音,就是用来打酥油的圆柱形木桶。在藏区随处可见。有的会在外部进行雕刻或镶嵌有铜片。还有作为纯工艺品的嘉栋,样式精美。尽管现在已经有了机械化的流水作业,嘉栋作为生活用具,在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着市场,我在藏区很多集市的店面里仍然见到过。

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3)

嘉栋,可以是说我们小时候水枪玩具的放大版,或者说我们小时候的水枪,是嘉栋的缩小版。小时候我们自己动手做水枪,找一根粗细适中的竹竿,一头保留竹节,另一头去掉竹节,在竹节中钻一个小孔,然后拿一根筷子,头上缠一些碎布,水枪就做好了,缠了布头的筷子伸到竹竿中,放到水中,一抽,把水洗到竹竿中,对准小伙伴,筷子朝前一送,一股水柱就射出。嘉栋所不同的,只是没有这个小孔,底部是完全封死的。

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4)

嘉栋会有一半被放置在地上挖好的小坑里,这样便于打酥油的人省力。之后,就是用木制的活塞不停地上下搅拌嘉栋中的牛奶,直到牛奶中的油水分离。这需要至少一小时时间,很辛苦。我对此略有体会。小时候,一道物理智力题,说鸡蛋可以立起来,最主要的是,要不停摇晃鸡蛋,将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完全融合到一起。我摇晃到两条胳膊酸痛,也不能确定是不是融合了——因为始终没能立起来。

这时候,拿出活塞,牛奶上面会有一层黄灿灿的脂肪,这就是酥油了。把酥油捞出来,放到凉水中,用双手像揉面一样不停地揉,直到可以任意加工成方形或圆饼,看主人想要什么形状——这就是最新鲜的酥油。普通牧人家庭,都有装酥油的桶。这个桶,我在扎西手机的老物件里见到过。

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5)

那些用来售卖的酥油,一般都是桶装,或者制成方块,用纸箱包装,不一而足。等酥油完全凝固之后,尽管切割起来比豆腐还容易,但是就不太容易改变形状了,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就要确定是什么形状。

嘉栋中的牛奶,重新倒入锅中,再次煮沸,然后将上次打酥油时专门留下来的牛奶倒入锅里——拉姆说这就像是每次蒸馒头留下的酵头,加入之后,这些牛奶就开始凝固,像你们汉族人做的豆腐脑一样,拉姆打着比喻。然后捞出来放到凉水中冷却,也是按照主人的意思,想弄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这个就是奶饼。

藏族奶渣饼的制作方法(这下彻底弄清楚了酥油)(6)

奶饼晒干之后,就是奶渣。所以奶饼和奶渣就是葡萄和葡萄干,大青枣和红枣之间的关系。

这下,总算弄明白了酥油的制作过程,难怪说酥油是牛奶的精华,确然如此,一百斤牛奶只能提炼出五六斤酥油。也难怪几杯酥油茶下肚之后周身暖热,一点点酥油提供的热量,相当于好几斤牛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