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通古代汉语课程(一门古代汉语温暖四海学子)

——追记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侯云龙,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习通古代汉语课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习通古代汉语课程(一门古代汉语温暖四海学子)

学习通古代汉语课程

——追记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侯云龙

本报记者 赵准胜

人物小传

侯云龙,吉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共党员。先后任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学主任、管理学院院长、博达学院文学院院长。1989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获国家教委曾宪梓教学奖,同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标兵”称号。

有一位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从不问学生“听明白没有”,而总是问:“我说清楚没有?”

他亲手制作投影片7000多张,200多节课件,使枯燥的古汉语课堂趣味盎然……

他就是吉林师范大学教授侯云龙。

2020年4月16日清晨,侯云龙去世,享年68岁。

“先生乃德行合一之师”“瞻言道范,不尽神依”……遍及四海的弟子们沉痛悼念,深切缅怀他们敬爱的老师。

他的课很小,小到一张胶片,一个汉字

“诸君以为何如?”这是一届届学生念念不忘的侯云龙的“经典一问”。

1999级学生李伟说:“每逢侯老师这么一问,课堂气氛立刻就轻松活跃起来。”

只要能让学生投入学习,侯云龙向来不吝精力,致力把枯燥的事情变得简单有趣。

比如写甲骨文字。一节课时间有限,容不得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描,侯云龙就买来胶片,切成小张,逐一按在玻璃板上,对着光去描甲骨文。这样每次上课,只需要挑出胶片投影即可,方便又省时。

1994级学生刘彦平还记得,为了保证胶片投影上文字的清晰度,侯云龙经常在晚上授课。他授课的教室是整个楼最大的,但学生们还要提前在教室外等着占座。“侯老师的古代汉语课总是座无虚席,去晚了就只能站着了。”

从1985年到1999年,侯云龙共制作了包含古文字、古代地图、星图、服饰、器物、官制等内容的投影胶片7000多张,在古代汉语、训诂学、汉语诗律学的教学中,全面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其《文言文知识表解》一书再版三次,累计发行20多万册,电化教学教材《古代汉语》被全国51所院校使用。

1999年之后,电脑开始普及,侯云龙又把胶片一一做成课件,并刻录在光盘上,累计200多课时。这不仅方便了他自己授课,也方便了很多教授和学习古代汉语知识的师生。

他的课很大,大到整个校园,整个天空

侯云龙特别注意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常常与学生相约在校园信步。随便一处石雕,一方浅亭,他都可娓娓道来。他带领学生识读校园里的楹联,悟其涵义,观察广场上摆放的“司南”,讲解“四方”……

“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侯老师拿出他的强光手电,指向天空,‘同学们看——光柱的尽头,那是织女星,顺着就可以找到牵牛星啦!’”2002级学生宋晓林回忆,每当讲到和星座有关的内容时,侯云龙就喜欢带着学生到操场上仰望苍穹。为强化学生对星宿的直观感受,他买了一个特殊的手电,用强光照射夜空。学生们笑称,侯云龙的手电是世界上最长的“教鞭”。

在他幽默的讲解中,学生的阵阵笑声里,一堂课总是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然而很少有学生知道,为了讲好星宿,他曾废寝忘食地阅读《史记·天官书》和古代星图,也曾在隆冬的午夜走到室外,观察星座位置,还常站在阳台上向天空照射手电。

因为课讲得有趣生动,其他院系的学生也经常到他的课堂上蹭课。“有一次,我们几位同学跨班去听侯老师的课,但侯老师担心我们耽误专业学习,委婉地拒绝了。”1993级学生夏维波回忆,当时他们感觉很失落,便写了一首诗《敬呈侯云龙先生》放在课桌上:“白雪高音本难寻,苦立程门雪却深,东鲁春风今何在?可怜曾点一片心。”

没想到,第二天侯云龙亲自到宿舍找到他们,送来一本《古汉语知识问答》,上面也写上了四句诗:“鲁公师道理应存,况吾此生列儒林。倘君诚有立雪志,我当拥慧扫柴门。”

从此,师生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心很细,细到一份快递,一条信息

“今年1月,侯老师将最新的课件寄给我,我发现课件比前年又多了一倍。侯老师把他的智慧都装进了课件,留给了学生。”1989级学生倪华说。

这是侯云龙多年的习惯。只要有人需要,他总是大方地把自己制作的课件刻录成光盘送去。

侯云龙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随身带着一块湿抹布去上课,上课前擦一遍黑板,下课后再擦一遍。有人问及原因,他笑着说:“用抹布擦黑板,坐在前排的学生就不用天天‘吃灰’了。而且,擦完了走,后面讲课的人方便嘛。”

在大家的印象中,侯云龙对自己的穿着从不留意,对学生却细致入微。有的学生衣着过于陈旧,他会挑几件自己的衣服送过去;有的学生舍不得花钱买菜,他会邀请到家里,改善一下伙食……多年前,一位女生患病做了两次手术,饭菜稍凉便会恶心呕吐。侯云龙心疼不已,便让她到家里吃一日三餐。他说:“老师不能保证你吃好的,但能保证你吃热乎的。”在侯云龙夫妇的精心呵护下,学生的病终于痊愈。多年后,学生早已成家立业,还不忘特地带着丈夫和儿子专程来看望老两口。

每有学生发来短信,侯云龙总是逐一回复。为了逐条回复学生短信,他足足记了8个电话号码本。2019年元宵节,2005级学生刘美多收到了侯云龙的回信,忍不住掉下眼泪。她知道,侯老师又开始忙乎了,为了一个一个地回复学生信息,他要从大年初一忙到元宵节之后。

斯人已去,侯云龙动情的讲话依然回荡在吉林师大的校园:“我是老师的学生,又是学生的老师。若干年以后,当我化为一缕青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时候,我的学生还在,我的学生的学生还在……我幸运,幸运的是我选择了适合我的教师职业;我满足,满足的是我年年岁岁衣食无忧。既然如此,不教何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