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

我们首先要谈一谈“获麟”的典故,这个典故不仅是认识孔子的关键,也可以在我们现代展现出新的意义。“获麟”事件带给孔子的绝望,是他放弃这个世界的真正原因。

《春秋》是孔子所写的一部史书,寄托了他的历史褒贬和政治理想。他希望能够借此让“乱臣贼子惧”,以改善提升国家的处境。虽然孔子很谦虚地说“述而不作”。但是一部史书实际上怎么写,怎么编年,以谁为主轴,用什么角度切入,这背后都有一个史家的眼光。

当然,孔子不只是史家,他是以一个圣人对于这个世界的历史的褒汉和期许来写作,写到了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停笔,这就是春秋的最后一年。作为孔子撰述的《春秋》的最后一年,鲁哀公十四年,这一年是怎样的世界?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孔子竟然就此搁笔,他为什么不再写?关键就在于发生了获麟的事件。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1)

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意思是说:在西狩的时候捕获了一只麒麟。孔子就说“我的理想之路已经到达尽头了。”

我们可以追问的是抓到麒麟这件事情,为什么让奋斗了一辈子的孔子,竟然认为他的努力终究是白费的,是没有意义的,而最后全盘放弃,理由到底在哪里?

“吾道穷矣”。我的“道”坚持了一辈子,在对这个道的坚持之下,忍受了那么多的酸苦,那么多的流离失所,那么多的不幸。那些都没有让他放弃理想,放弃奋斗,却在“获麟”这件事情上面,造成孔子个人生命和他理想生命的双重断绝。当他停笔之后没有多久,孔子也就过世了。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很独特的标志。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2)

到底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参考汉代王素所写的《孔子家语》,可以得到一点理解。

《孔子家语·辩物篇》里面说“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焉。”

这故事是说,叔孙氏的车辆驾驶人叫子锄商,这个人采心于大野,就是到很宽广的野外去捡拾柴火之类,或者是砍柴,总而言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抓到一只麒麟。

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抓到麒麟的时候,当时并不知道,也不能辨认这究竟是什么,所以这个故事才会被放到《辩物篇》里。而这只动物他认不出来,它不知道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但是人非常奇特,面对一个不认识的对象,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为什么所采取的行为是残酷的这一种。

下面说,抓到这只麒麟的时候,把他的左前脚给折断。为什么?人究竟拥有怎样的人性,才会有这样子的反应。虽然可以理解,人遇到一个怪物,也就是他不认识的东西,他会感到恐惧,恐惧的结果首先是自我防卫,而自我防卫的积极做法就是打击对方,这样的攻击力道导致这只麒麟折断了左前足,让他不会来伤害你,然后把没有伤害力的这只奇怪的对象载回来,而叔孙一看,这是什么奇怪的东西,也不认识,那怪异的事情,就不吉祥。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3)

于是,把这个不吉祥的东西呢,就把它丢得远一点。所以呢就把它抛弃到郭外,也就是外城门以外的荒野,一个更远的地方。

然后这个叔孙氏,他心里大概觉得实在有个谜团想要破解。于是派人去告诉孔子,说我们找到这样一个动物,就是一个很像鹿的动物。可是它有长角,那这到底是什么?

孔子就跑去看了,因为孔子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人,他又非常好学,他“入太庙,每事问”,又“多识虫鱼鸟兽之名”。于是,他一看之下赫然发现:这只受苦的,甚至被杀害的动物,竟然是千载难逢的麒麟!

可是麒麟是一种瑞兽。它就像凤凰一样,当麒麟、凤凰降临人间,就犹如和平使者般带来了祥瑞,为人们带来一个盛世。它事实上是在宣告福音的,是带给大家祝福的。结果它竟然受到这么无知又残暴的人这么大的伤害。

所以孔子就很难过,他说:“胡为来哉!胡为来哉!”那你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呢?而且一再反复这样的质疑,内心中不知有多么伤痛。为什么要来到这样一个混乱的、是非不分的、没有知识的,可是又非常横暴的人间呢?于是孔子“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孔子哭了。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4)

各位想一想,在你们从小到大,对孔子的认识里面有见过他哭泣吗?没有,孔子的学生也没有。所以孔子的这个哭泣的表现,对学生来讲应该会有点惊吓的。

于是,学生子贡就问他,“夫子何泣尔?”问他为什么而哭。孔子说:“麟之至,为明王也。”它是要带来福音的,带给世界和平的、王道的,让君臣百姓都能够共同进入到乌托邦的福祉的。然而“出非其时而见害”,它出现的时间不对,这是一个乱世,是一个价值病变、善恶混淆,又是非不分,是一个人性非常无知又残暴的时代,于是就“见害”,“见害”是一种被动语式,也就是“被害”。

所以孔子说:“吾是以伤焉”,“是以”就是“以是”,颠倒过来,“以是”就是“因此”的意思。孔子说:我因此非常伤痛。孔子的这个哭泣意味深远。原来这么坚强的壁垒,这么强悍的意志,这么高度的毅力,都没有被世间任何力量打击到灵魂,现在却被凿开了一个破洞。然后他的眼泪就从这个破洞涌现出来。

据说,孔子写《春秋》就停在这一年,鲁哀公十四年。而没有多久,孔子也过世了。我们把这两个事件放在一起来看,就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意义非比寻常。当一个人有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坚持,都会被动摇的体验之后,你就终于能够体会这时候的孔子,到底有多心碎。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5)

我们要注意,虽然现在我们把孔子定位为至圣先师,给予他无比的尊崇。然而回到孔子本身来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一个失败者。他周游列国,这可不是到处观光旅游,他是努力地要实现理想,他过的是所谓的“席不暇暖,墨不黔突”,也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奔波、劳顿的生活,没有一时一刻可以真正好好地休息,而那个过程中还受到各种打击,包含帝王的轻慢,甚至面临被误杀的危机。也因此《孔子家语》说:孔子当时其实是有如戚戚惶惶的“丧家之犬”。

可是,连那样一个厄于陈蔡,即将被误杀,生命悬于一线的生死交关的时刻。孔子都可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这个人灵魂之强大淡定,就可想而知。然而奇特的是,连死亡都威胁不了孔子了,为什么获麟这个事件竟然会成为这样重大到足以致命的打击呢?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6)

原来是,让孔子可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那一种意志力,在这里终究受到了重重的锤击,而出现了致命的破坏。那数十年的奋斗,数十年的流离失所,数十年的失望和挫折,都没有让他灰心的这种坚持,就在获麟的这个时刻,真正的彻底动摇了。

原因就在于,麒麟是绝对不应该受到这种伤害的。对孔子而言,这样一个神圣的象征,都被污蔑被残害的时候,在他的心里面就造成一个严重到没有办法平复的创伤。而这个创伤显示出,原来他奋斗的数十年,想要改善提升的人性,终于被证明是无可救药。

各位请看,当这个子锄商在获麟的时候,所作所为是折其左前足,这是不是显现出人性的残暴。人类面临一个不知道的事物的时候,竟然是用一种最残酷的方式去对待对方,这不就暴露出人性简直是很根本的野蛮。而孔子不断地提倡教化,不断地希望以仁义道德提升人性,可是最终却是这么无情的,在他寄托理想的麒麟身上得到这么大的反讽,所以人性不可救药。

并且,人性不只是残暴而已。既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却又还做这样的事情,又伤害他,又遗弃他,让他受到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这不是暴露出人在残暴之外更可怕的一个本质,那就是无知。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7)

不要以为无知,只是一个很泛泛的语词而已。不是的。德国的伟大思想家尼采有一句名言,他说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的三件事,第一个就是无知,第二个就是平庸,而这些都是人性所普遍存在。尼采有一本书, 书名叫做《人性的,太人性的》,他感慨万千,为什么到处看到的都是这样一个庸俗无知的人性,而那些人性又让这些充满人性的人不愿意去超越人性。以致,一直停留在这样一种无知和残暴里面。

结果就是,没有谁有故意的邪恶,没有谁要故意的残害,可是就在无知之下,盲目地投入到那样一个凶恶的心境里施展残暴的行为。

所以无知真的是最大的罪恶,很多很多可怕的残忍的行为,以及历史上非常悲惨的灾难,归根究底都是来自于无知。

所以必须说,无知大概是人类要在超越人性,做这样的一个努力之前,最需要先意识到的,然后好好地面对他,好好的来超越无知,而理性就是最重要的力量。

当然,要打破无知,追求理性,需要很大的努力。而这又违背好逸恶劳的人性,以至于在获麟事件后,这个世界看在孔子的眼中,他终于觉得数十年的奋斗已经没有希望,没有任何转还的可能,没有一丝一毫救赎的机会。于是,就在这个时刻,万念俱灰,放弃对这个世界的期待。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8)

《春秋》没有人看,也没有人去做努力。所以,再写又有什么意义呢?而这样一个以理想作为生命所有来源的人,当他一旦放弃理想的时候,也就等于放弃生命。当他的理想之光不再燃烧的时候,他的生命之火也就跟着熄灭,生命也就走到终点。

所以,从某一种隐喻来说,绝笔于获麟就是宣告孔子不想要再继续活在这样一个乱世里。这个乱世不一定是战争的时代,而是人性颠倒,价值病变的混乱时代。这就是孔子感到真正的窒息,觉得没有必要再奋斗了。

于是万念俱灰的孔子放弃他的志业,不在述而不做,他连述都不愿意再动笔了,那他的生命也就画下句点。可以说,对孔子这种人放弃理想就是放弃生命。于是获麟事件后,孔子停笔,接着就逝世了,离开了人间。

这样的绝望,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是不能体会的。而要身临其境的前提是,你首先要先用百分之百的生命,以数十年的精力跟努力来从事的一种理想追求。

孔子是如何逝世的(孔子的真正死因)(9)

但在孔子这样一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颗巨石,也会终于不敌这样一个获麟事件所带给他的打击。可想而知,孔子已经忍受太多,而获麟事件就成为压垮这只骆驼的一根稻草。当然,必须说,其实不只是稻草,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悲痛的沉重打击。

我们前面说,万念俱灰的前提就是要有全力的奋斗,而且要是坚持很久,甚至终其一生的奋斗。但是这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所以能够体会孔子绝笔心情的人也应该寥寥无几。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到了逼所有的麒麟、凤凰,包括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快活不下去的状态。如果孔子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恐怕很早就绝笔了,不必等到七十几岁。

就此而言,人类要做的事,真的要有很多很多的努力,而这个努力的前提是,不要把自己看得的太重要,好好的尊重每一个生命,了解他们,珍惜他们。说不定其中就有麒麟,因为被我们珍惜了,也被我们感动了,它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很好,于是把一个盛世带来给我们,这也说不定。

所以这其中应该是有一些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省思。

本文转自欧丽娟老师的授课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