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

  据不完全统计,男孩90%都有包皮过长,我国男性包皮过长和包茎问题的比例,分别为50%-60%和10%,包皮完全正常的只有24%。

  一听到“包皮过长”,大家都会想起它对健康的危害,如影响丁丁发育、容易引起包皮龟头炎、甚至诱发阴茎癌……因此,家长们在看到自己孩子丁丁“包皮过长”的情况时,都本能地想“除之而后快”。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1)

  不过……为什么要割包皮?割包皮真的有那么好?包皮是多余的吗,一定要割掉?小孩包皮割了会痛,不割会影响发育吗?万一影响以后的“性福”怎么办?……

  你可能对包皮有什么误解,或是被某些无良“割包皮”的广告洗脑了,错割了某些包皮!而错割“包皮”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都说丁丁是男人的命根子,割包皮可是要在命根子上动刀子的事儿,要三思而后行!包皮到底割还是不割?请看完下面这些再做决定

  包皮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包皮是阴茎皮肤在阴茎头处褶成双层的皮肤,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1. 保护作用:就像我们的眼睑保护眼睛一样,包皮则是保护男性阴茎头的,可以让它保持柔软、湿润和敏感。同时它还可以让阴茎头保持一定的温度,调节PH值平衡,以及具有清洁作用。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2)

  2. 免疫防护:包皮的外层表面有特异的上皮细胞,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包皮黏膜的浆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球蛋白,这是一种预防感染的抗体。包皮的腺体能够分泌抗细菌和病毒蛋白,例如溶菌酶(眼泪和乳汁中也有)、郎格汉斯细胞、免疫球蛋白等,从而预防感染。

  何为包皮过长、包茎?

  包皮是什么,很多家长都知道,但对于包皮过长、包茎,但也许没几个家长能说清楚。

  包皮过长是指包皮覆盖尿道口,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而包茎则是指包皮口过小,包皮不能上翻显露阴茎头或包皮可以勉强上翻,但冠状沟出现明显的狭窄环。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3)

  包皮过长有真假之分!

  包皮过长有真性包皮过长和假性包皮过长之分。在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包皮会和阴茎头部稍粘连,1岁左右这种粘连消失,3岁以前的包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健康的男婴9成都是包茎。

  随着青春期的发育,大多数男孩的包皮和龟头间距离会逐渐拉宽,两者分离,3、4岁后,包皮会渐渐自行向上退缩,龟头露出来。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4)

  如果疲软状态下龟头没露出,而阴茎勃起时龟头可露出,称为假性包皮过长;如果阴茎疲软和勃起时龟头均不能露出,称为真性包皮过长。

  如果包皮紧紧箍住尿道外口,且不能往上翻起,阴茎龟头不能完全露出来,称为包茎。如果发现孩子属于不能自愈的先天性包茎或病理性包茎引起炎症反复发作,就需要治疗。

  包皮过长都需要割吗?

  包皮过长,虽然可能增加生殖器感染及阴茎癌的发病率,但只要能够做到清洁卫生,上述疾病的发生率是极低的。

  而且,绝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是包茎,大多数成年男性的包皮过长,都属于假性包皮过长,阴茎勃起时龟头可以露出来,而且包皮可以起保护阴茎头、预防由尿液、大便侵蚀带来的伤害。

  所以说,并不所有的包皮过长都需要割。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5)

  这些情况,需要割包皮!

  1. 先天性包茎:包皮口狭窄,且不能上翻露出阴茎头。小便时包皮会先像吹气球一样鼓起来,等尿液流出后再慢慢消下去,严重时会因为尿液排出不畅而感染,甚至尿液逆流导致膀胱过度膨胀。

  2. 后天性包茎:孩子本来不是包茎的,但因包皮太长或太紧,包皮与阴茎头粘连、包皮不能上翻完全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不太容易清洁,以致包皮下积存许多包皮垢,所以可能引起发炎;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6)

  3. 炎症反复发作:因包皮不能上翻无法获得清洗,导致包皮垢刺激发生包皮龟头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且没能很好的护理时,可考虑做包皮环切手术。

  4. 嵌顿性包茎:这是包茎的并发症之一,是指包茎患者将包皮用力向后推时露出冠状沟和龟头,但因包皮口狭小,卡住了阴茎,且无法立即复原,在冠状沟形成一环束,阻碍了淋巴液和静脉的回流,时间过久可出现缺血坏死,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包皮到底割不割(包皮究竟要不要割)(7)

  如果您孩子或家人的包皮出现以上情形,那就需要到医院割包皮了。割除包皮好处是不仅能够清洁卫生,预防炎症发生、避免将细菌带入女方阴道内,引起妇科疾病;另外,还可以增加龟头敏感度,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但最后,割包皮也要视情况而定,割包皮毕竟关乎男人一生的“性福”,奉劝各位家长、小伙子们要慎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