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0至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满6月龄(出生180天)至不满2周岁(24月龄内)的7-24月龄婴幼儿。对于7-24月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人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7-24月龄婴幼儿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发育,感知觉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发展,均需要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来体验各种食物,逐步适应并耐受多样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从婴儿7月龄开始,到24月龄时完成。父母及喂养者的喂养行为对7~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和饮食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回应婴幼儿摄食需求,有助于健康饮食行为的形成,并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7-24月龄婴幼儿处于生命早期1000天健康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婴幼儿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针对我国7-24月龄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的需求以及现有的主要营养向题,提出7-24月龄婴幼儿的喂养指南,制定如下6条膳食指导准则。

我国0至6个月婴儿喂养指南(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及时引入多样化食物,重视动物性食物的添加。

◇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

◇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准则一,继续母乳喂养满六个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7到24个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仍然是六月龄后婴幼儿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母乳为7到12月的婴幼儿提供总能量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母乳为婴幼儿提供优质蛋白质,钙等重要营养素以及各种免疫保护因子等继续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持续增进母子间的亲密接触,促进婴儿认知发育,必须在持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不能为满六月龄后的婴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经过最初半岁的生长发育,婴儿胃肠道及消化器官发育也相对成熟,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满六月龄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并促进感知觉,心里及其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我国7到12月龄婴幼儿铁的推荐量为10mg/d,其中的97%的铁需要来自辅食,同时的我国7到24月龄婴幼儿贫血高发,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可以损害婴幼儿的认知和发育和免疫功能,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是保证婴幼儿体铁需要的主要措施

核心推荐:婴儿满六个月时候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从满六个月龄起,逐步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

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有特殊需要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实践应用

第一,7到24月龄婴幼儿的母乳喂养次数

在7到24月龄间,母乳喂养仍然是婴幼儿能量以及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重要来源,7~9月龄婴儿每天的母乳应不低于600毫升,有母乳提供的能量应该占到了全天总能量的2/3,每天应保证母乳喂养次数不少于四次,10~12月婴儿每天母乳量约600毫升,由母乳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1/2,每天母乳喂养四次,13~24个月,幼儿每天的母乳量为500毫升,有母乳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1/3,每天母乳喂养,不超过四次,对于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满六月龄后需要继续以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第二,为什么从六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证据表明,婴幼儿满六月龄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纯母乳喂养已经无法为六月龄后的婴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六月龄添加辅食也与婴儿的口腔运动能力及其对不同口味,不同质地食物的接受能力相一致,因此,婴儿满六月龄时必须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之上的引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满四月龄前,也就意味着纯母乳喂养时间严重缩短,并且会明显增加儿童期和成人期肥胖的风险,过早添加辅食容易因婴儿消化系统不成熟而引发胃肠道不适,进而导致喂养困难或增加感染,过敏等风险,过早添加辅食还可能因进食时的不愉快经历影响婴幼儿长期的饮食行为

过晚的添加辅食,满六个月后增加婴幼儿能量及蛋白质,铁,锌,碘,维生素A等缺乏的风险,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缺铁性贫血等各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并且造成长期不可逆的不良影响,过晚添加辅食也可能造成喂养困难,进食行为异常,研究表明,过添加辅食可导致食物过敏,增加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少数特殊婴儿可能由于早产生长,发育落后及慢性疾病等各种特殊情况,而需要提前或推迟添加辅食,这些婴幼儿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辅食添加时间,但一定不能早于满四月龄前,并在满六月后尽快添加

第三,什么样的食物适合作为婴幼儿辅食

为倡导母乳喂养,也为保证婴幼儿从以奶类为主到多样化膳食过度阶段的营养和生长发育,纠正辅食添加阶段容易发生的营养不良,本指南强调,婴幼儿配方奶是母乳不足的补充,而不是辅食,而是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必须及时添加除奶类以外的各种食物作为辅食,并从辅食逐渐成为其多样化膳食的组成

WHO推荐适合婴幼儿的辅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富含能量以及蛋白质,铁,钙,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未添加盐,糖以及其他刺激性调味品,本地生产的肉禽蛋,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作为婴幼儿辅食的食物,应该保证安全优质,新鲜但不必追求高价稀有

10到12个月龄,婴儿的食物推荐量

10到12个月龄,婴儿应保持每天600毫升的奶量,保证摄入足量的动物性食物,每天一个鸡蛋至少一个蛋黄以及25到75克的肉禽鱼,谷物类75克,蔬菜水果25到100克,继续引入新的食物,特别是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增加婴儿对不同食物口味置地的体会,减少将来挑食,偏食的风险,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的婴儿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作为补充,特别建议为这一年龄段的婴儿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以鼓励婴儿尝试自慰,如香蕉块、煮熟的土豆块和胡萝卜块,馒头,面包片,切片的水果和蔬果,以及撕碎的鸡肉等等,一般在婴儿十月零食尝试香蕉,土豆比较软的手抓食物,12月零食可以尝试黄瓜条,苹果片块状食物

10到12个月龄,婴儿在添加新的辅食的时候,仍应遵循辅食添加原则,循序渐进,密切关注是否有食物过敏现象

13到24个月龄幼儿的食物推荐量

13到24个月,幼儿的奶量应维持500毫升,每天一个鸡蛋以及50到75克肉禽鱼,每天50到100克的谷物,蔬菜、水果50到150克,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食,仍然建议给合适的婴儿配方奶作为补充,引入少量的鲜牛奶,酸奶,奶酪等等,作为幼儿辅食的一部分

关键事实

◇肉蛋鱼禽动物性食物是优质的辅食

食物多样化才能够满足7到24个月婴幼儿的营养需求,7~24月龄,婴幼儿辅食多样化的比例低,早期引入易过敏食物可以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减轻过敏

第一,辅食食材应该优先考虑高营养密度的食物

蛋鱼禽动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类,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鸡蛋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种类齐全,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需要比较接近,利用率高,蛋黄当中含有丰富的磷脂,鱼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鱼类脂肪富含欧米伽三不饱和脂肪酸,畜禽类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为主,尤其以内脏含量丰富,畜类当中的铁主要以血红素铁的形式存在,消化吸收率很高,禽类的脂肪酸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总之肉蛋鱼禽类的动物性食物是优质的婴幼儿辅食来源

第二,食物多样化才能满足7到24月龄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不同种类的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素,只有多样化的食物才能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营养

首先,谷物类,比如稀粥,稠粥,软饭,面条等,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为婴幼儿提供,但一般缺乏铁,锌,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其次的话,动物性食物比如鸡蛋,瘦肉,肝脏,鱼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比较丰富而不可或缺的食物,最后,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纤维素的重要来源,豆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来源,植物油和脂肪,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第三婴幼儿辅食多样化的情况有所改善

2013年,中国0到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表示,7~24个月婴幼儿辅食中合格的比例仅为52.5%,辅食种类合格是指婴幼儿在过去24小时内七类食物,包括,谷类和根茎类,豆类和坚果奶及其制品,肉制品,禽肉及其内脏,富含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当中的的4类以及以上的食物种类辅食种类合格的比例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辅食种类合格率为65.5%,农村仅为39.8%

第四,早期引入易过敏的食物,可以诱导免疫耐受,从而减少过敏

2020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的系统表述表明,在婴儿四个月后,适时引入花生和鸡蛋,可以降低孩子对这些食物过敏的风险有限证据表明,四个月后,添加鱼肉可以降低特应性皮炎的风险,而对于施食添加其他种类的食物,是否有这种保护作用不清楚,但目前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一岁内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对预防食物过敏有好处。

准则三:尽量少加糖盐,油脂适当,保持食物原味

家庭食物的质地多不适合婴幼儿食用,添加盐,糖等调味品常超过婴幼儿需要量,因此婴幼儿辅食需要单独制作,尽量不加盐、糖及各种调味品,保持食物的天然味道。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糖的摄入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吃糖还会增加儿童患龋齿的风险。辅食添加适量和适宜的油脂,有助于婴幼儿获得必需脂肪酸。

【核心推荐】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

◇保特食物原味,尽量少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

◇辅食应含有适量油脂。

◇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实践应用

1.适合的婴儿辅食烹饪方法有哪些

辅食烹饪最重要的是要将食物煮熟、煮透,同时尽量保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原有口味,并使食物质地适合婴幼儿的进食能力。辅食的烹任方法宜多采用燕、煮,不用煎、炸。7-24月龄婴幼儿的味觉、嗅觉还在形成过程中,对食物味道的认识也正处于学习阶段。父母及喂养者不应以自己的口味来评判辅食的味道以及婴幼儿的接受度。在制作辅食时,可以通过不同食物的搭配来增进口味,如番茄蒸肉末、土豆牛奶泥等,其中天然的奶味和酸甜味可能是婴幼儿最熟悉和喜爱的口味。

2.天然食物中所含的钠能否满足婴儿的需求

母乳中的钠可以满足婴儿的需要,无需添加。7-12月龄婴儿可以从天然食物中,主要是动物性食物中获得钠,如1个鸡蛋含钠71mg,100g新鲜瘦猪肉含钠65mg,100g新鲜海虾含钠119mg,加上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的钠,可以达到7-12月龄婴儿钠的适宜摄入量(AI350mg/d)。13-24月龄幼儿开始少量尝试家庭食物,钠的摄入量将明显增加。

3.避免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

经过加工后的食品,其中的钠含量大大提高,而且不少还额外添加糖等。如新鲜的番茄几乎不含钠,100ml市售无添加番茄汁含钠20mg,而10g番茄沙司含钠量高达115mg,并已加入玉米糖浆、白砂糖等。100g新鲜猪肉含钠70mg,而市售100g香肠中的含钠量超过2500mg。即使是标示低钠的婴儿肉松、肉酥等加工肉制品中钠含量也相当高,如100g婴儿肉松的含钠量仍高达1100mg。

父母或喂养者需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以识别高糖、高盐的加工食品。按照我国的食品标签相关标准要求,食品标签上需要标示每100g食物中的能量和产能营养素的含量及占全天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NRV%),还必须标示钠的含量及NRV%,如钠的NRV%比较高,特别是远高于能量NRV%时,说明这种食物的钠含量较高,最好少吃或不吃。从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上则可查到额外添加的糖。需要注意的是,额外添加的糖除了标示为蔗糖(白砂糖)外,还有其他各种名称,如麦芽糖、果葡糖浆、浓缩果汁、葡萄糖、蜂蜜等。

4.100%的纯果汁不同于果泥

鲜榨果汁、100%纯果汁中的果糖、蔗糖等糖含量过高,膳食纤维含量少,其营养价值不如果泥或整个水果。为诚少婴幼儿糖的摄入量,推荐7-12月龄的婴儿最好食用果泥和小果粒,可少量饮用纯果汁但需要稀释:13-24月龄幼儿每天纯果汁的饮用量不超过120ml,并且最好限制在进食正餐或点心时饮用。

5.辅食不加盐,如何保证婴儿碘的摄入

食盐强化碘是预防碘缺乏的重要措施。强调减少盐的摄入可能会同时减少碘的摄入,而碘缺乏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健康也有潜在风险。倡导减盐,在减少钠摄入的同时,确实也提议需要维续监测人群盐摄入量的变化,以考虑是否需要改变食盐强化碘的量。

当母亲碘的摄入充足时,母乳的碘含量可达到100-150μgL,能满足0-12月龄婴儿的需要。0~6月龄婴儿碘的适宜摄入量(A)为85μg/d,7~12月龄婴儿为115μgd。7~12月龄婴儿还可以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13岁幼儿的碘推荐摄入量(RN)为90μgd。1324月龄幼儿开始尝试家庭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含碘盐,从而获得足够的碘。为保证婴幼儿碘的摄入,建议哺乳母亲经常食用海产品,海产鱼虾类也可尽早作为婴幼儿的辅食。

6.哪些食物适合13-24月龄幼儿

添加辅食的最终目的是在24月龄时过渡到由多样化食物组成的膳食模式,因此鼓励13-24月龄幼儿尝试家庭食物,并可在满24月龄后与家人一起进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食物都适合13~24月龄的幼儿,如经过腌熏、卤制和烧烤的,重油、甜腻以及辛辣刺激的高盐、高糖、刺激性的重口味食物均不适合。适合13~24月龄幼儿的家庭食物应该是少盐、少糖、少刺激的淡口味食物,并且最好是家庭自制的食物。

7.为何婴幼儿油脂要适当多

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期,对能量的相对需要量高于成人,而油脂的能量密度最高。

6月龄内母乳喂养婴儿约50%的能量来源于母乳脂肪;7~12月龄婴儿脂肪的适宜摄入量(A)为占全天总能量的40%,13-24月龄幼儿为35%。婴幼儿也需要较多的DHA、ARA等条件必需脂肪酸,以保证大脑及视功能的生长发育。因此,婴幼儿总脂肪摄入量可相对高于成人。辅食需要适量的油脂,尤其是当辅食以谷物类等植物性食物为主时,应额外添加油脂。7-12月龄不超过10g/d,13-24月龄为5~15gd。

为了保证婴幼儿获得足够的必需脂肪酸,建议选择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的油脂,尤其是富含α~亚麻酸的油脂,因~亚麻酸的食物来源有限,膳食摄入量低。富含:~亚麻酸的油脂有亚麻籽油、胡麻油、核桃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等。

【关键事实】

·婴幼儿可以从母乳、多样化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钠婴幼儿期含糖饮料摄入增加儿童期超重肥胖和龋齿风险。生命早期体验影响嬰幼儿口味发展。

·婴幼儿膳食需要较高的脂肪供能比例

1.母乳以及多样化食物可以为婴幼儿提供足够的钠

母乳的钠含量可以满足6月龄内婴儿钠的需要。7~12月龄婴儿可以从母乳和添加的多样化天然食物获得足够的钠,达到7-12月龄婴儿钠的适宜摄入量(AI)350mgd。例如1个鸡蛋含钠71mg,100g新鲜瘦猪肉含钠65mg,100g新鲜海虾含钠119mg,100g菠菜含钠85mg。13-24月龄幼儿开始尝试家庭食物,钠的摄入量将会明显增加。

2.含糖饮料会增加儿童超重、肥胖和龋齿风险

含糖饮料中含有大量添加糖。WH0有关儿童和成人糖摄入指南的系统综述指出,含糖饮料摄入可增加1岁后儿童超重肥胖的风险,证据等级为中等强度。增加添加糖的摄入可能增加儿童体重,证据等级为低强度。添加糖摄入(>10%的总能量)可增加儿童患龋齿的风险,证据等级为中等强度。添加糖摄入同龋齿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因此WHO强烈推荐,在全生命周期都应减少糖的摄入。

3.生命早期体验影响婴幼儿口味发展

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暴露不仅影响婴幼儿的近、远期健康,而且还影响婴幼儿的味觉偏好和食物选择。研究发现,17~26周龄婴儿对不同口味的接受度最高,而26-45周龄婴儿对不同质地的接受度较高。适时添加与婴幼儿发育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口味、不同质地和不同种类的食物,可以促进婴幼儿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的发育,锻炼其口腔运动能力,包括舌头的活动、啃咬、咀嚼、吞咽等功能发展。

4.婴幼儿膳食需要较高的脂肪供能比

从最初的纯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2岁时接近成人的多样化膳食,婴幼儿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也逐渐降低,从0-6月龄的48%,到6-12月龄的40%,再到2岁时的35%。7-24月龄婴幼儿膳食中的脂肪供能比较高,明显高于成人的25%-30%。因此,在准备婴幼儿暗食时需要注意适量选择富油脂的食物,如鸡蛋、瘦肉,以及富含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等。在制作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的辅食时应添加适量的油脂,如~亚麻酸的烹调油。

准则四提倡回应式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在喂养过程中,父母或喂养者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喂养回应,决定开始或停止喂养。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随着月龄增加,父母或喂养者应根据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变化,以及婴幼儿感知觉、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给予相适应的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

父母或喂养者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进餐环境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控制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父母或喂养者也应该是婴幼儿进食的好榜样。

【核心推荐】

进餐时父母或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识别其饥饱信号,并及时回应。耐心喂养,鼓励进食,但绝不强迫喂养。

·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主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进餐时不看电视,不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父母或喂养者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餐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实践应用

1.如何进行回应式喂养

父母需要根据婴幼儿的月龄准备好合适的辅食,并按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决定辅食喂养的适宜时间。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为婴幼儿安排固定的座位和餐具,营造安静、轻松的进餐环境,杜绝电视、玩具、手机等的干扰。在喂养过程中父母或喂养者应与婴幼儿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婴幼儿的需求。

父母或喂养者应及时回应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及时提供或终止喂养。如当婴幼儿看到食物表现兴奋、小勺靠近时张嘴、舔吮等,表示饥饿;而当婴幼儿紧闭小嘴、扭头、吐出食物时,则表示已吃饱。父母或喂养者应以正面的态度,鼓励婴幼儿以言语、肢体语言等发出需要或拒绝进食的请求,增进婴幼儿对饥饿或饱足的内在感受,发展其自我控制饥饿或饱足的能力。

父母或喂养者应允许婴幼儿在准备好的食物中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对于婴幼儿不喜欢的食物,父母或喂养者可以反复提供并鼓励其尝试,但不能强迫。父母或喂养者应对食物和进食保持中立态度,不能以食物和进食作为惩罚和奖励。

父母或喂养者应允许并鼓励婴幼儿尝试自己进食,可以手抓或使用小勺等餐具,并建议特别为婴幼儿准备合适的手抓食物,鼓励婴幼儿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学习自我服务,增强其对食物和进食的关注与兴趣,并促进婴幼儿逐步学会独立、自主进食。此外,父母或喂养者自身的进食行为和态度是婴幼儿模仿的榜样,父母或喂养者必须注意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行为和习惯。

2.如何培养婴幼儿自主进食

婴幼儿学会自主进食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需要反复尝试和练习。父母或喂养者应该有意识地结合婴幼儿感知觉、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等的发展,逐步训练和培养婴幼儿的自主进食能力。7~9月龄婴儿喜欢抓握,喂养时可以让其抓握、玩弄小勺等餐具;10~12月龄婴儿能捡起较小的物体,手眼协调熟练,可以尝试让其自己抓着香蕉、煮熟的土豆块或胡萝卜等自喂;13月龄幼儿愿意尝试抓握小勺自喂,但大多洒落;18月龄幼儿可以用小勺自喂,但仍有较多洒落;24月龄幼儿能够用小勺自主进食,并较少洒落。在婴幼儿学习自主进食的过程中,父母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并保持耐心。

3.怎样合理安排婴幼儿的餐次和进食时间

为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方便家庭生活,从开始添加辅食起就应将辅食喂养安排在家人进餐的同时或相近时。婴幼儿的进餐时间应逐渐与家人一日三餐的进餐时间一致,并在两餐之间,即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间,以及睡前额外增加一次喂养。婴儿满6月龄后应尽量减少夜间喂养。一般7-9月龄婴儿每天辅食喂养2次,母乳限养4-6次;10-12月龄婴儿每天辅食喂养2~3次,母乳喂养4次;13-24月龄幼儿每天辅食喂养3次,母乳喂养不超过4次。婴幼儿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一次进餐时间宜控制在20分钟以内。进餐过程中应鼓励婴幼儿手抓食物自喂,或学习使用餐具,以增加婴幼儿对食物和进食的关注与兴趣。进餐时看电视、玩玩具等会分散婴幼儿对进食和食物的关注与兴趣,必须加以禁止。

4.7~24月龄婴幼儿的一日膳食安排7~24月龄婴幼儿一日膳食可大致安排如下:

早上7点:母乳。可逐渐添加其他食物,如尝试家庭早餐。早上10点:母乳。可逐渐添加水果或其他点心。

中午12点:各种辅食。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增稠、增粗辅食质地,可尝试家庭食物,鼓励婴幼儿自己进食

下午3点:母乳。可逐渐添加水果或其他点心

下午6点:各种辅食。逐渐增加食物种类,增稠、增粗辅食质地,可尝试家庭食物,鼓励婴幼儿自己进食晚上9点:母乳必要时,夜间母乳喂养一次。加铺食的种类,并根据婴幼儿月龄提供合适的食物质地

5.辅食添加中婴幼儿出现不适反应的应对

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婴幼儿难免会有恶心、哽噎、呕吐,甚至拒绝进食的表现,但不能因此而长期只给稀糊状的辅食,甚至放弃添加辅食。进食颗粒状、半固体、固体的辅食需要咀嚼、吞咽,而不仅仅是吸吮:轴食也有不同于母乳的口味,这些都需要婴幼儿慢慢熟悉和练习。因此,在添加铺食过程中父母或喂养者应保持耐心,积极鼓励婴幼儿反复尝试。此外,父母或喂养者也要掌握一些喂养技巧,如喂养铺食的小勺应大小合适;每次喂养时先让婴幼儿尝试新的食物:或将新的食物与婴幼儿熟悉的食物混合,如用母乳来调制米粉,在婴幼儿熟悉的米粉中加入少量蛋黄等;注意食物温度合适,不能太烫或太冷等。

少数婴幼儿可能因疾病原因而造成辅食添加延迟,或者因发育迟缓、心理因素等致使固体食物添加困难。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干预、

【科学依据】

◇婴幼儿能感知饥饱

◇回应式喂养有益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减少超重肥胖风险。婴幼儿期的饮食习惯可影响至青春

1.婴幼儿具有较好的感知饥饱的能力

婴幼儿自身具备感知饥饱、调节能量摄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会受到父母或喂养者不良喂养习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长期过量喂养或喂养不足可导致婴幼儿对饥饱感知能力下降,并进而造成超重肥胖或消瘦。

2.回应式喂养有益于婴幼儿生长发育,降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回应式喂养的特征是父母或喂养者在及时识别婴幼儿饥饿和饱足信号的基础上,根据这些信号来开始和结束喂养。回应式喂养与2岁内婴幼儿体重正常之间存在显著

相关。在一项包含27项研究(8项随机对照研究和19项队列研究,包括1项来自中国的研究)的系统综述中,分析父母或喂养者的喂养行为与儿童体重的关系。其中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教会母亲识别婴幼儿的饥饿或饱足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回应,可以使2岁内婴幼儿体重增长和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队列研究提示,母亲喂养行为与儿童体重存在关联,限制性喂养行为可增加儿童体重和体重增长,强迫型喂养可减少儿童体重增长和致身长别体重Z评分低下。父母或喂养者的喂养行为与其对儿童体重的关注度相关联

3.婴幼儿期的饮食习惯可影响至青春期

母乳喂养时长、早期引入的食物,决定婴幼儿对食物味道的感知和食物选择。婴儿出生时已具有味觉和嗅觉,并在婴幼儿期直至青春期逐渐发育成熟。婴儿生来喜欢甜味,不喜欢苦味。在婴幼儿期引人不同味道、质地的多样化食物,特别是带有苦味的蓝来水果,可以培养其对蔬菜水果的接受度,养成多样化健康饮食习惯。研究表乳。母亲在妊振期、哺乳期摄人的蔬菜、水果的味道可以通过羊水和乳汁传递给胎儿儿,有助于要幼儿建立健康饮食习惯。而婴幼儿期养成的饮食习惯可以持续到青春期

准则五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物和清洁的水来制作辅食。制作辅食前须先洗手。制作辅食的餐具、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或妥善保存。进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进餐环境清洁、安全。

婴幼儿进食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进食意外。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核心推荐

选择安全、优质、新鲜的食材。。制作过程始终保持清洁卫生,生熟分开。。不吃剩饭,妥善保存和处理剩余食物,防止进食意外。饭前洗手,进食时应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环境安全。

实践应用

1.如何保证食物安全

保证食物安全最基本的做法是将食物煮熟。经过高温烧煮后,绝大多数的病原微生物均可被杀灭。但煮熟后的食物仍有再次被污染的可能,因此准备好的食物应尽快食用。生吃的水果和蔬菜必须用清洁水彻底洗净,而给予婴幼儿食用的水果和蔬菜应去掉外皮及内核和籽,以保证食用安全。

选购婴幼儿食品时,父母应仔细检查食品标签,确保所购食品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

2.如何保持家庭自制婴幼儿辅食的安全卫生

家庭自制婴幼儿辅食时,应选择新鲜、优质、安全的原材料。辅食制作过程中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如制作前洗手、保证制作场所及厨房用品清洁。必须注意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按照需要制作辅食,做好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未吃完的辅食应丢弃。多余的原料或者制成的半成品,应及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保存。

3.容易导致进食意外的食物

鱼刺等卡在喉咙是最常见的进食意外。当婴幼儿开始尝试家庭食物时,由大块食物哽噎而导致的意外会有所增加。整粒花生、腰果等坚果,婴幼儿无法咬碎且容易呛入气管,禁止食用。果冻等胶状食物不慎吸入气管后不易取出,也不适合2岁内婴幼儿。

4.如何保证婴幼儿进食安全

汤匙、筷子等餐具插进咽喉、眼眶;舌头、咽喉被烫伤,甚至弄翻火锅、汤、粥

而造成大面积烫伤;误食农药、化学品等意外,在婴幼儿中时有发生。这些与进食相关的意外事件与婴幼儿进食时随意走动,家长看护不严有密切的关系。为保证进食安全,婴幼儿进食时应固定位置,且必须有成人看护,并注意进食场所的安全

5.家庭自制辅食还是购买婴儿食品

家庭自制辅食可以保证食物新鲜,不添加盐、糖等调味品,味道也更偏向于家常化,但制作费时、费力。购买婴儿食品则方便,食品质量也有保证,但价格较贵。总体来说,我国市场上适合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辅食品种有限,部分婴儿食品中的盐、糖含量可能偏高

【关键事实】

◇婴幼儿的抵抗力弱,更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婴幼儿期易发生食源性肠道疾病进食意外是造成婴幼儿室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婴幼儿抵抗力弱,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肺炎、腹泻等感染性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1~59月龄儿(2022)童中12.8%的死亡由肺炎引起,8.6%与腹泻有关。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弱。婴幼儿暴露于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2.婴幼儿期易发生食源性肠道疾病

添加辅食后,婴幼儿腹泻风险大大增加,而食物受微生物污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病毒感染是全球胃肠炎的主要病因,特别是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婴幼儿普遍对轮状病毒易感,据估计全球每年40%的腹泻住院和20万的腹泻死亡病例与轮状病毒感染相关。虽然全人群对诺如病毒易感,但婴幼儿发病率高,是急性胃肠炎包括食源性胃肠炎暴发的主要原因。带有诺如病毒的粪便污染食物容易引起腹泻甚至腹泻暴发。除病毒外,一些细菌如产气荚膜梭菌、鼠伤寒沙门菌等污染食品,亦

3.进食意外是造成婴幼儿室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2017年全球5岁以下儿童因气道异物死亡的人数约为37045例,死亡率约为5.44/10万,在5岁以下儿童全死因顺位中居第22位、伤害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2017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因气道异物死亡的人数为6896例,死亡率为8.57110万,在5岁以下儿童全死因顺位中居第5位,是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进食是造成气道异物的重要原因。

实践应用

1.绘制和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曲线

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断》(WS/T423一2013)来判断婴幼儿生长发育情况。

从婴儿出生起就将其每次健康体检时所测得的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数据,按月龄标点在相应的儿童生长标准上,如按年龄身长、按年龄体重、按年龄头围生长标准,并将各个数据点连接成线,就是每个婴幼儿个体化的生长曲线。相比单次测量的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体格生长指标并绘制成生长曲线,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婴幼儿的生长状况,也可以更及时地反映营养和喂养情况。

大多数婴儿在满6月龄后,其生长曲线会处于相对平稳的水平,并与儿童生长标准的中位线平行。当婴幼儿的生长曲线在儿童生长标准的第3和第97百分位之间(P~P,)或Z评分为-2~ 2,并与儿童生长标准的中位线平行时,均为正常。而当婴幼儿生长曲线有明显下降或上升趋势时,应及时了解其喂养和疾病情况,并做出合理调整。如当体重生长曲线从P快速下降到Ps,说明近期体重增长缓慢,可能存在营养摄入不足,应进一步了解近期是否有疾病,喂养不良等;而当体重生长曲线从P0飙升到P5,说明体重增长过快,同样需要寻找原因,减少过度喂养等不良喂养行为。

少数特殊婴幼儿,如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各种严重急慢性疾病的患儿,其生长曲线均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应由专科医生予以评估和解释。对于这部分婴幼儿也应加强定期的生长监测。

饮食、睡眠、活动组成婴幼儿每天24小时的生活内容。婴幼儿天性好动,而通过

2.婴幼儿需要身体活动吗

抚触、按摩,亲子游戏以及适度有目的的活动,如俯卧、爬、走、跳等,可进一步增加婴幼儿的活动强度,增强婴幼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能力,并提高协调能力。7~12月龄婴儿每天俯卧位自由活动或爬行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多则更好。12-24月龄幼儿每天的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多则更好。鼓励婴幼儿学习自己吃饭,学会生活自与此同时,尽量诚少婴幼儿久坐不动的时间。将婴幼儿束缚在汽车安全座椅、婴儿车,或者背着、抱着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应超过1小时。24月龄内婴幼儿除必要的与家人视频对话时间以外,应禁止看屏幕时间。

【关键事实】

◇生命早期的生长影响终身健康。

◇7~24月龄是生长迟缓的高发期。

◇身体活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1.生命早期的生长影响终身健康

根据多哈理论,出生体重与成年后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新近的研究表明,不仅出生体重与成年后的慢性病相关,2岁时幼儿的体重与成年后的BM1也呈正相关。2岁时的身长与成年后的身高和瘦体质均呈正相关。

2.7~24月龄是生长迟缓的高发期

由于涉及喂养模式、方法和食物的快速变化,7-24月龄婴幼儿很容易由于喂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全球5岁以下儿童身长监测数据显示,7~24月龄婴幼儿的按年龄身长Z评分快速下降,到24月龄时达到最低点。不论亚洲、非洲、美洲,还是欧洲,发展中国家按年龄身长Z评分变化趋势相似。2013年中国0-5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7~12月龄婴儿生长迟缓率为4.9%,13-24月龄幼儿生长迟缓率升高到9.9%,并维持在高位。

3.身体活动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

婴幼儿期是运动发育(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重要时期。WH0在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指出,身体活动可以促进婴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认知发育、心脏代谢功能及骨健康。束缚或限制婴幼儿活动可能会增加超重肥胖风险,并影响婴幼儿乃至儿童期的运动发育。研究显示,无束缚的运动可以降低儿童按身长体重的Z评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