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

耒耜 (lěi sì) 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 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后来,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们又将耒耜发展成犁。“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耒耜的发明证明我国古代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 也反映了当时农学水平的提高。耒耜耒是耒耜的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 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 然后翻出。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2)


(160)方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3)


字形演变: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4)


本义溯源:

对甲骨文“方”的解读有多种,包括:一、“戴枷说”,认为其字形象罪人肩颈部戴枷或绑着绳索;二、“挑担说”,象人行前后,担在左右,因此有四四方方之意;三、“船舫说”,象两船并列成“舫”形;四、“耒耜说”,象古代翻土用的一种农具。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5)

比较之下,我觉得与人形相关的解释都颇为可疑,因为从最早的许多甲骨文来看,其中的造字元素更像是刀或者亥,而不是人形。故此,“戴枷说”和“挑担说”看来不可信。“船舫说”则是场景不普遍,解读曲折,难以产生合理联想,若说是“并”还比“舫”更能会意,所以更不可能是造字本义。综合比较后,我更偏向于“耒耜说”。

殷商时期,处于粗放的农耕阶段,人们离不开耒耜,这是一种用来翻整土地的常用基础农具。徐中舒先生的《耒耜考》说:“(方)象耒的形制,尤为完备,故方当训为‘一番土谓之坺’之坺,初无方圆之意。(古匡即方圆字)方之象耜,上短横象柄首横木,下长横即足所蹈履处,旁两短画或即饰文。小篆力作,即其遗形。古者秉耒而耕,刺土曰推,起土曰方,方或借伐、发、等字为之。”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6)

古代的耒耜

上古时期到处是蛮荒之地,只有进行有效开垦才适合农耕部落定居,因此,古人就用手握耒耜来表示已经开垦完成的土地,是可以居住和生活的土地。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7)

既然理解了“方”最初是表示经过开垦的、人可以居住的土地,那么就可以理解殷商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方”字为什么都用为“方国”之义了。卜文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周边的部落国家,比如“鬼方”、“土方”、“羌方”、“唐方”等等。后来称国为邦应该也有方声的影响,古音方邦相同。

还有一种甲骨文字形是由耒耜和穿通符号一起构成。表示用耒耜穿破地面,才能翻整土地,使之可以耕种: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8)

金文“方”字形基本与甲骨文相同,有的在顶部再增添一短横,好像耒耜后端加一个手柄,更方便使用: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9)

金文“方1”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0)

金文“方2”

用耒耜开垦荒地或者翻整种过庄稼的土地,总是一块一块地进行,因此“方”又引申出一块块方方正正(与圆相对)的意思: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1)

秦简“方”(睡虎地秦简)

小篆字形有所变化,估计定形者并未见过甲骨文: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2)

小篆“方”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3)

隶书“方”

楷书之“方”,进一步变化,上部变成一点: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4)

楷书“方”

综上所述,可知“”字本义:用手握耒耜来表示已经开垦完成的土地。引申为“方国”,再引申为“方形”


衍生含义: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5)


延伸了解:

古代的方国

夏商之际诸侯部落林立,每一个部落或国家无论大小都可以称之为“方”,如龙方、亚方、虎方、雀方、鬼方等。卜辞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用四方表示各地。

传说商汤时有方国三千,商后期记载的方国就有200多个。到武王伐纣时,会盟的方国有800个。多数方国规模较小,仅仅是一些原始部落,但也有少数方国规模较大,已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机构,比如周方、羌方和土方等。

有意思的是,商朝给敌对的方国多用贬称,比如土方、巴方、归方;对友好的方国则多用中性名称,比如息方、虎方、元方。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6)


其他汉字解释:

政 、 治 、 封 、 内 、 外 、 有 、 无 、 医 、 药 、 疫 、 病 、 变 、 代 、 法 、 好 、 静 ......

关于汉字资料整理和过程 越原始越深刻(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