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

十几年前,一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让很多人知道了成都有个玉林小区。后来,那个在小酒馆里抱着吉他的老男孩再次把“成都”送上热搜,“玉林路”又跟着火了一把。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1)

玉林路到底有什么?

这个问题就如同问成都人美食在哪里一样,很难有人真正能说清楚。

因为无论是分店开到海外的火锅、串串还是路边的烧烤、蛋烘糕或者糖油果子,

一旦被“高大上”的标签包装后,

成都人骨子里最正宗的味道也就消失了。

玉林小区里寻找“骨灰级”美食,自行车是首选。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2)

拐过来绕过去,看到一台改装的三轮车再加上几张年久失修的桌子,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传说中的“陈记蛋烘糕”。

二十年前,成都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这样的小摊,除了畅销的奶油肉松、榨菜、土豆丝之外,每个摊主还有自己的绝活。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3)

“看你嘛!反正每种口味都会卖完,只是我感觉这个怪味稍微卖得快一些。”

如今的摊主是陈婆婆老两口的儿子小陈老板,去年“继承家业”后,他也很快成为美食地图上的“网红”。相比起其他卖家“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套路,他话语中无不透露着那份“网红”的傲娇。

“想吃?不一定能排到队!对了,星期一我们是肯定不摆摊!”

放着生意不做,看着钱不赚,等着蛋烘糕的我趁胜追击,“为什么啊?我们为了找你这个店,都绕了半个多小时!”

“星期一我们要去买材料。每天摊子上的这些馅儿都是卖完收摊,不留一天出来,咋个保证新鲜。不新鲜了,哪里还有人专门从机场冲过来吃吗?”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4)

给小陈老板打下手的是陈婆婆的女儿,她接着兄弟的话说:“你们是不是也听说了,到我们这里吃蛋烘糕的外地人多得很,还有个小伙子昨天专门从双流找起来。”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小陈老板还需要做好早到买主的思想工作,

“这个一定要趁热趁脆吃,放久了就不香了。怕你吃不及,我先给这个妹妹烤一个哈,她也等了好久。”

听老板这样安慰自己,早到的人笑了,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小陈老板抬头赶紧问:“这个妹妹喜欢什么口味呢?”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5)

一个蛋烘糕,吃得不仅是火候、是口味,还有一种荡漾在老街里的邻里氛围。

等待的空隙,食客们开始品尝陈大姐精心调制的冰粉,

“搅冰粉要有技巧,从下往上,糖一定要搅匀,不然影响口感。”

见几个外地人楞住了,陈大姐干脆就自己上了,一碗接一碗地帮助客人一一搅匀,“这是我们家传统的冰粉和红糖,没有加乱七八糟的东西,放心吃。我们娃娃每天也要来吃一碗。”

吃完蛋烘糕,几个外地朋友想要打包带走,却遭到了两位老板的一致反对,

“你要坐飞机哇?不行,绝对不行,放软了无法吃了。如果你是放到晚上吃,我还有办法。”

陈大姐说,一定要搞清楚客人带走后食用的时间,如果一个小时内可以,回去从烤箱烤几分钟还脆,但太远了只能抱歉了。

吃一个蛋烘糕,找半个小时,再等半个小时。后来一仔细想,成都但凡有名的美食老板,没有哪个是不会聊天的。

搞不清楚是烤蛋烘糕练就了他们的口才,还是原来我们内心都渴望在老巷子里,在树荫下,在几张烂板凳旁,总有一个或这么几个会聊天的老邻居。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6)

高楼在生长,城市在蔓延。成都的样子,晃眼一看跟北京、上海或者纽约、伦敦已经越来越像,只有成都人的胃不能复制。幸运的是,不管城市如何发展,面貌如何日新月异,像蛋烘糕这种街头小吃,仍深植在成都人的心尖上和生活里。


武侯融媒记者 胡晓枭

成都宽窄巷子蛋烘糕(成都人心尖尖上的味儿)(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