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有哪些行为特征(群体的基本特征)

群体有哪些行为特征(群体的基本特征)(1)

从一般意义上讲,“群体”是指个体的聚集体,不管这些个体属于哪个民族,从事什么职业或是什么性别,也不管他们出于 什么原因走到一起。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在某些既定条件下,且只能在这些条件下,聚集成群的人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完全不同于群体中的个体所有具备的特点。这群人的观念与想法趋于一致,他们自觉的个性逐渐消失,形成了一种群体心理。这种群体心理是暂时的,但呈现出的特点却是清晰的,明确的。于是,这样的个体聚合体成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

一个群体向组织化群体转变的首要特征是:自觉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观点的明确转变。因此,组织化群体并不总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个体同时出现在某个地点。有时在某种强烈情感的作用下,数以千计的独立个体也可能获得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特征,例如民族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发事件就足以促使他们聚集起来展开行动,从而立刻获得群体所特有的特征。有时,五六个人就可能构成一个心理群体,而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数百人却算不上。此外,虽然不可能看到整个民族聚在一起,但在某些影响的作用下,它会成为一个群体。

证明群体中的个体不同于独立的个体并不困难,但要找出这种不同的原因却并非易事。想要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需要理解心理学所主张的真理——无意识现象不仅在有机体活动中,也在智力活动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与精神活动中的无意识活动相比,有意识活动只能起着很小的作用。即使是最细心的分析家和最敏锐的观察家,也只能找出支配人们行为的无意识动机的一小部分原因。我们的有意识行为是无意识的深层心理结构的产物。这种深层心理结构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包含了无数世代相传的共同特点,构成了种族特征。在我们公开的行为动机背后,必然有一些我们不愿透露的原因。而在这些隐藏的原因之下,还有许多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原因。我们大部分的日常行为,都是由这些我们自己毫无察觉的动机引起的。

其次,相互传染的现象同样影响群体特征的表现及发展方向。相互传染是一种易于形成却难以解释的现象。我们必须将其看作是一种催眠的方式,以下是一个简要的解释:在群体中,每种情绪与行为都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可以使个体甘愿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这种能力与其本能相悖,如果不是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他几乎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

大体上看,心理群体中的个体也处于相似的状态。他的行为不再是自觉的,如同受到催眠的人一样,在某些能力丧失的同时,其他能力则得到极大的强化。受暗示作用的影响,个体会在难以抗拒的冲动下采取某种行动。群体中形成的冲动比被催眠者受到的冲动更加难以抗拒,原因在于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有着相同的作用,并经由相互传染扩大影响。群体中具备强大个性,足以抵抗暗示作用的个体数量极少。因此难逆大势。他们最多尝试用不同的暗示来扭转方向。因此,有时一句令人愉快的话语、一个适时唤起的形象,就可以阻止群体最残暴的行为。

因此,我们总结出了群体中个体主要具备的特征:有意识人格的消失,无意识人格的突显,借由情感与观念的暗示作用与相互传染,使所有个体朝同一个方向转变并立即将暗示转化为行动。这些群体中的个体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变成了不再受个人意志支配的玩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