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吃李子的故事(魏晋七贤之一王戎跟李子的不解之缘)

王戎吃李子的故事(魏晋七贤之一王戎跟李子的不解之缘)(1)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我倒是觉得未必见得,例外总是有的。

这不,《世说新语》中有关魏晋七贤之一王戎的故事,就颠覆了这条俗理儿。

现今中学课文有《王戎不取道旁李》,取自《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用现代语言表述: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我不知道课程标准如何要求老师跟学生如何解读此段文字,但此文出自“雅量”篇,似有不搭。明代进士王世懋以为“此自是宿慧,何关雅量!?”甚是有理。《晋书》本传载戎“幼而颖悟,神采秀彻”,小小年纪即有不凡之资,这和他自小善于思考问题。能从生活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有关,故能超出同龄人。《语文》课本所以选取此文,大概看中的就是这一点。

不过,好像是上天故意跟他开了一个大玩笑,王戎一生似与小小的李子结缘------

同在《世说新语》一书的《俭啬》篇,还有一段王戎跟李子的故事: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翻译成白话文:

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时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核钻破去掉。

如果说,(王戎)小时候能识别苦李,给他带来了终生受用的“神童“美誉,那么,他中年以后这种”卖李钻核“的营生,则徒留尘俗吝啬鬼、守财奴的恶名。

真可谓”成也李子,败也李子“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