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每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怀念伟大的母亲)

致敬每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怀念伟大的母亲)(1)

序 言·人性的光辉

——段现姝

为母亲的纪念集作序,这本不是我这家中最小孩子应承担的责任,母亲在世八十有三,半生在旧社会度过,到母亲1992年夏季过世,我整是40岁的年龄,已在外工作学习了33年,和母亲在一起加起来也不过8年半的时光,那7年还是在懵懂无知的幼年时代,对母亲的生平可谓知之不多。以此,我能对母亲的一生横评纵论、集注作解吗?我能准确把握母亲的生命脉络吗?可我还是答应了两个哥哥要我作序的意见,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平凡人的母亲,一个一生在家操劳的家庭主妇,本也不需要以盖棺论定的方式为她身上加注多少光环,不需要总结她的多少平生业绩。我只想通过这一页书纸,探究一下我们这一位伟大母亲高尚人格的社会成因,和这种基于传统文化的人性的现实意义,让母亲回归到中国文明而悠久的文化传承中去。

母亲姓韩名锦荣,1910年阴历十月初二出生于山西省祁县下古县村一个名门望族。父亲是一村之长,亦是颇有医术的中医。无奈幼年丧母,14岁时父亲又不幸病故,她在叔婶哥嫂的看护下长大。虽然自小失怙,但自小受父兄辈诗书濡染,特别是名书法家哥哥的影响,爱习学文字图书。她虽是家中唯一的娇女爱妹,面貌娇美,却自小温文尔雅,举止大方,且因她不娇不媚,勤劳善良,颇得家中下人、雇工的喜爱。她由此和劳动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长了劳动人民的感情,从小对劳动者有深厚的慈悲心和喜施舍心。自17岁与父亲结婚后,她又深得饱读诗书、深谙佛学的父亲的影响,更加深了她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数十年来,不论是在日寇铁蹄践踏下的逃荒逃难战火下谋生,还是在国民党时期物价疯长、民不聊生的艰难时代,不论是灾荒之年全家节衣缩食靠典当为生,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城里之家被焚书砸四旧撵回农村,在人生苦难的风浪里,母亲咬住牙,沉住心,不弯腰,不低头,以坚强的意志,扛着生活向前走,从未被吓倒或向人求助过。从未悲叹或哭泣过。反而,在生活的磨难中,她以自己对亲人的爱,对生活的追求,对相处朋友的忠诚,总能在艰辛生活中,创造一分美好的画面和记忆:一餐家乡风味的饭,一件剪裁得体的衣,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惊鸿中母亲向我们投来一丝安慰的笑意,都让她的儿女心中有了定力。

孔子说,做君子满足三条就可以了,这三条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按孔子的解释,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无忧,仁就是把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无私地放射出去。“己欲达而达人”,让别人的生活充满阳光,让别人解除困惑和忧虑,这样的人不会忧伤,只有助人的快乐。母亲做到了这条。智者不惑,是说人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自己的内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俗昧,才能在纷乱世事中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条母亲也做到了。勇者不惧,是一种心灵的勇敢,简朴清正,云淡风轻,水来土挡,火起水喷,面对敌人有的是视死如归的气概,路遇困难有的是披荆斩棘的勇气,这条母亲更是当之无愧地做到了。虽然母亲几乎没有上什么学,但她在几十年的生活实践中实实在在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她的行为了涵盖了《弟子规》的全部规范。她孝顺婆婆,礼敬长辈,相夫教子,竭诚勤谨,热爱洁净,常事清扫,端正执礼,恩待老小。当然她也有缺点,但她真的是一位让所有亲朋好友、乡里街邻深深爱戴,无法忘怀的可敬老人。

致敬每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怀念伟大的母亲)(2)

致敬每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怀念伟大的母亲)(3)

致敬每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怀念伟大的母亲)(4)

致敬每一个伟大的母亲(永远怀念伟大的母亲)(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