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1)

指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而采取借调工作人员的形式。

#职场干货# #体制内# 借调对大多数体制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是升职加薪、去往更好岗位的“跳板”,但不弄清以下几点,盲目借调,很可能弄巧成拙,借而不调不说,反而白白浪费大把时间

下面,小编就结合亲身经历,谈谈“借调”前如何规避那些看不见的“坑”!

分析借调背景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道理同样适用于“借调”,唯有弄清借调的背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析借调背景时,要从借调单位、原单位、组织部门及个人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不同的借调背景很大程度上先天决定了借调人员的不同命运。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2)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在实际工作中,借调主要有以下几种背景:

借调单位抽调

01 某单位急缺某种技能人才,从其他单位抽调拥有相应技能的人员。如文秘工作者、纪委办案人员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借调相对比较容易留下来。因为借调单位始终需要此种人才,与其新招录或是培养,不如在借调人员中就近选择,择优调动。这算是“借调”中最好的情形之一,正所谓——需要,所以重要

02 某单位有重大项目、活动、庆典等十分重要的阶段性工作,从其他单位临时抽调人手 。

这种抽调往往是阶段性、时限性的,阶段性工作一但结束,便会立刻被退回到原单位。

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客观考虑,仔细分析参与此次阶段性工作的利弊。例如,通过此次阶段性工作,你是否能提高某一项能力或技能 ,能否认识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能否借这个机会实现更大的展望,和在原单位工作相比,是否错过了更重要的事情(如原单位正在评选某领导职务,而你有很大机会等)。

03 某单位因人员紧张等原因,临时补充工作力量。

这种借调的情况小编见了很多,被借调人员来到新单位之后,大多被安排一些不痛不痒的工作,在远离单位工作核心的岗位上,干着一些鸡皮蒜毛的杂事,一天天地混日子。

在这种借调背景下,小编是不推荐借调的,就算去了,大多被边缘化,没什么盼头,留下来的希望也很渺茫。除非你对自身实力非常自信,或是有着很强的背景,另当别论。

原单位推荐

由原单位推荐你去某单位挂职学习,可以说是理想中的情形。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犹豫,假装推辞一下赶快同意吧!原单位不但不会对你有意见,而且会很支持你。

需要注意的是,原单位能推荐你挂职学习,说明你遇到了一个好单位、好领导,挂职期间一定要和原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有事没事多向领导汇报,工作之余多和原单位领导同事交流

最后,不论是去是留,对原单位怀有感恩之心。

组织部门统筹

有时候,组织部门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部分干部到某些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以利于干部的成长。

一般来说,组织部门在出正式借调文件之前,都会征求当事人的意见。需要切记的是,当你接到组织部门的电话后,不要急于表态,保持冷静,先去征求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的意见

如果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同意你去,你可以感谢他给你这次学习的机会,然后表态说自己挂职期间一定努力工作,不给单位丢脸,等挂职时间一到,就立即回来继续工作;如果他不同意,就要深思,借调虽是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但“一把手”的想法很重要,万不要强求,以免最后落得“两头空”。

个人联系

少数有背景、有关系的人通过自身的资源找到挂职的途径,这个大家都懂,不需多说。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借调的背景往往不单纯是上述的哪一种,而是多种情况的复合,需要综合考虑。

小结:不论是哪种“借调”,都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性客观、全面深入地加以分析,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3)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弄清借调单位情况

借调单位不同,导致借调结果不同

要知道,同为借调,也是大不一样的。往上借、平级借,还是往下借,迥然不同。往核心部门、实权部门借,和往普通的一般职能部门借,也不一样。

因此,要明确知晓借调你的是哪个单位。

从实际情况来看,借往两办、ZZ部、JW等部门受益最大。这些单位能量大、岗位多,和领导接触密切,人员流动较快,只要你表现不错,有较大几率留下来;就算最后没有留下来,也能结交一些单位里的人,对以后的职业发展同样有很大帮助。

其次为发改、国土、住建、人社等实权部门。这些单位虽不能和两办等核心部门相比,但也是重要部门之列,能借往这些单位,亦是不错的选择。

是否有空缺编制很重要

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借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留下来。而想要真正留下来,工作业绩固然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但同样无法避开编制的困扰。

工作做得再好,若是借往的单位长期没有空编,就算借调单位想要调你过去,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从下手。

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行政级别越高的单位编制越紧缺,尤其是行政编制,一编难求。有很多能干的人才,在借往单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最后还是碍于没有空编,不得不返回原单位。

漫长的等待,一个又一个的许诺,不是谁都能熬过来,也熬成功的。

单位领导是否关心下属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无论何人,也不论他在哪个单位,有一个好领导,绝对事半而功倍。

前几天,小编的一位好友抱怨说,“现在这个分管领导太恼火了,我本想在近期组织下级业务骨干培训新系统,给他汇报后,他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评我没事不要胡乱培训。前几天上级主管部门刚对我们进行了新系统培训,我不培训一下他们,怎么正常开展工作”。

小编这位朋友的领导不但不支持下属的工作,反而扯后腿,可以大胆地猜测,他更不会关心下属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打听一下借调单位的领导如何,是否能让属下放开手脚大展身手,是否关心体贴下属,是否能在下属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工作调动时说上哪怕一句好话!

小结:尽可能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借往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越详尽越好,很重要!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4)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研判自身情况

知彼更要知己,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自己,一定要牢记这句话!!!

如若调动,是否有组织约束

随着组织的不断发展,对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健全。在借调之前,要事先考虑自己面临调动时,是否符合组织部门有关规定,是否有约束条款限制自身调动。

例如:目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对新招录人员都有基层服务年限要求,乡镇公务员一般为8年、基层选调生一般为5年、县局单位一般为2年。在基层服务年限内,就不能向上级机关调动。

明知借调有始无终,还会引起原单位的不满,何必“自讨苦吃”!

与原单位相比,是否能更快的成长

借调的初衷,是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如果借调后的发展还不如原单位,那为什么要同意借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若是原单位已经是两办之类的核心单位,你也深受领导器重,在核心岗位上承担着重要工作,就不要盲目借调了,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工作才是你最需要做的事情!

有很多看起来高大上的“借调”,可能并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社会背景如何

虽然有点现实,但客观地讲,一个人的社会背景也是其重要的资源之一。比如有些社会背景强大一点的人,借调留下来的机会可能就更大。正因为如此,背景相对较弱的人才更要努力!

小结:做任何选择,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判断!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5)

正视借调弊端

万物有阴有阳,“借调”也有利有弊。

眼里不能只盯着“利”,而忽视“弊”。当你能做到正视“借调”的所有弊端时,说明你已做好借调的准备了!

下面,小编简单列举一二:

客观来讲,时下借调人员的管理仍较为混乱,“借而不调”者众多

关于借调人员的管理,国家已在不断加大力度进行清理,故而借调人员随时面临被清退回原单位的风险。

从原单位来讲,容易产生隔阂

拿钱不办事。借调人员在借调至新单位后,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即原单位仍必须给你发工资,但你却不在原单位做事。

占用编制。就算原单位想要新招人也会面临编制紧张的制约,因为你仍然占着原单位的一个编制。所以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单位都对借调名额进行严格限制。

没有归属感。你离开一个单位前往一个新单位,情理之中,原单位的领导、同事会对你有看法,认为你对原单位完全没有归属感。

不能评先评优。在你借调走以后,原单位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好事你肯定想都别想了。

万一回来,很尴尬。若你借调一段时间后,没有留下来回到了原单位,时间短一点还好,要是时间长的话,其中的尴尬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重要的是,一旦回到原单位,就是从零开始。

从借调单位来讲,缺乏归属感

来到借调单位后,有的人很忙很苦很累,有的人闲得没事干。要是前者还好,说明单位还是很重视你;要是后者的话,就是混吃等死,虚度光阴。

在借调单位,很难做到真正的融入,经常被边缘化。

你会发现自己跟单位其他人总有那么一丝距离,总有那么一丝拘谨、不自然,虽然没人挑明,但你自己清楚到底是为什么。

借调单位的福利、补贴等等,也基本与你无缘。

小结:充分考虑好“借调”所带来的弊端,仔细衡量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6)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案例分析

若你为某乡镇公务员,基层服务年限8年,参加工作1年后,你收到了市委ZZ部的借调电话,你如何做?

运用小编前面所讲的方法:

首先,分析借调背景:①此次借调为组织部门统筹乡镇公务员上挂学习,共14人;②群工局因最近办公室一位同志休产假,向组织部门争取了一个借调名额;③在向单位“一把手”汇报后,他表示你基层工作经验尚浅,建议拒绝此次上挂。

其次,弄清借调单位情况:①此次虽是ZZ部统筹,但经过打听,实际借往单位是群工局;②群工局目前没有空余行政编制,且后面两三年内大概率都不会有,但目前有一个空缺的事业编;③群工局主要领导已有五十几岁,几年后面临退休,对待下属中等。

再次,研判自身情况:①自身有8年基层服务年限,调动受限;②基层工作经验太少,到乡镇参加工作仅1年;③自身社会背景一般;④自身在原单位负责党政办工作,成长并不慢。

最后,正视借调弊端:①面临被清退的风险;②原单位领导、同事对自己很可能产生不满;③在借调单位可能被边缘化。

通过上述综合分析,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不论是借调的背景、时机,还是借往单位的情况,都不太理想;自身的现实状况、所面临的风险,也都不是很好。

小结:遇到“借调”,一定不要盲目答应,先运用小编上述的思路和方法,全面深入地加以分析,谋定而后动!

借调的人都有哪几种结果(借调那些坑)(7)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寄 语

最后,小编送给大家一句话: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借调”,是愚蠢;学会“放手”,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是喜欢安静和读书的夜舞,专注体制内个人成长,欢迎关注交流!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