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它们的故事正在诉说……

“舞”是一个象形字。

甲骨文“舞”像一个人拿着花束在舞动。“”与“”同源,至篆文分化。甲骨文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

甲骨文舞

像一个人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2)

两手挥动花枝。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3)

有的甲骨文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4)

甲骨文舞

在手挥花枝的人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5)

的头上加“口”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6)

歌 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

金文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7)

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8)

上各加一个“口”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9)

。有的金文字形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0)

淡化“口”形、“手”形,同时加“辵”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1)

行进),表示在行进中舞蹈祭祀。

在金文字形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2)

基础上,篆文“”加双足“舛”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3)

写成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4)

,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踢踏跳跃;篆文“”加“亡”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5)

写成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6)

,加“亡”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7)

阵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造字本义:动词,在祭祀仪式上手挥花枝又唱又跳

隶书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8)

变形较大,人形、手形消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辟腿跺踢叫“”* 本义指舞蹈,引申为挥动。

成语与典故

项庄舞剑

汉字的传统文化故事(汉字的故事一撇一捺)(19)

秦朝末年,两支起义军的首领刘邦和项羽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朝首都咸阳,谁就做关中一带的王。结果,刘邦先攻破了咸阳,控制了函谷关。

“我有四十万大军还没称王,你只有十万人马居然称王!”项羽非常生气,要找刘邦决战。

项羽远房叔叔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他连夜告诉张良,劝他赶紧离开。张良不愿背叛刘邦,就把项伯介绍给刘邦,并与项羽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劝刘邦亲自去向项羽说明并道歉,以避免这场力量悬殊的大战。

第二天,刘邦带着很少的人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赔礼道歉。项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借机除掉刘邦,并在宴会上埋伏了一批武士,约定藏书一举杯,就立即动手。

在宴会上,刘邦对项羽处处小心,不停地夸赞和假装讨好项羽。项羽被刘邦哄得渐渐高兴起来,对范增的几次示意都没有反应。

眼看计划要落空,范增就把项羽的堂兄弟项庄找出来:“项王太仁慈了,你快进去借舞剑之名,趁机杀了刘邦。”

项庄回来就到宴会上敬酒,并请求让他舞剑助兴。剑光闪闪,项庄越舞越靠近刘邦。

“一人独舞,兴致不高,让我和他对舞吧!”项伯也拔剑起舞,暗暗地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刘邦,使项庄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现在项庄舞剑,他的用意就是要杀沛公啊!”张良看到这种情况,赶忙出去找刘邦的武将樊哙,樊哙一听,立即闯到宴会上。

在张良和攀哙的保护下,刘邦终于借机离开宴会,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军营。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的故事,后来演化成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